随着“国货潮”的回归,越来越多的“老字号”登陆资本市场。但看看之前上市的老字号企业,大多表现不佳。不久前,中国剪刀业老字号“张小泉”在创业板上市的申请审批通过。招股说明书披露,本次发行的新股数量不超过3900万股,发行价格为6.9元/股。
8月25日,网上中签结果公布,共中3.39万个,中签率为0.016%,非常低。按最终发行价6.9元/股计算,实际筹资金额仅为2.69亿元,较招股说明书中的4.55亿元下降40%。
许多媒体和业内人士对老字号企业的发展并不乐观。他们认为,一些老字号企业仍然存在客户脱节、产品过时、创新不足、调整缓慢等问题。
400岁的张小泉
据说早在明朝崇祯时期(1628年),制剪高手张小泉从皖南黟县举家迁到杭州,在吴山北麓大井巷,搭棚设灶锻造剪刀售卖。此时,张家的剪刀以“张大隆”为名。不久,张小泉做的剪刀就以精湛的研磨技术和耐用性而远近闻名,他使用浙江龙泉的优质钢作原材料,刀口不但锋利而且还耐磨。
然而,好景不长,张家火爆的生意让同行们羡慕不已,附近其他商家纷纷开始仿造“张大隆”品牌,各种各样的假货很快就在市场上蔓延开来。无奈之下,张小泉于清康熙二年(1663年)将招牌改名为“张小泉”。此后,张小泉的后人继承祖传,继续铸造“张小泉”剪刀。到现在为止,“张小泉”这个字号已经存在了392年。
由于历史原因,张小泉经历了多次重组改制,公私合营,成为地方国有企业,曾经在杭州和上海分别有两个张小泉品牌。
直到2007年,经营建材起家的张国标通过富春控股集团投资7600万元,占51%股份,成为“杭州张小泉”的第一大股东。2014年,富春控股集团又获得“上海张小泉”控股权,杭州与上海两家张小泉合二为一。虽然实际控制人仍姓张,但他早已与原来的张小泉家族毫无瓜葛。
做剪刀也能年赚上亿
一把剪刀可以做几百年,说明需求不小。根据《中国工业统计年鉴》的统计数据,中国刀剪行业主营业务收入从2012年的257.81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409.58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0%。
根据招股说明书,张小泉2017年至2020年的收入分别为3.4亿元、4.1亿元、4.8亿元和5.7亿元。同期净利润分别为0.49亿元、0.44亿、0.72亿和0.77亿。
对2018至2019年净利润的较大波动,张小泉相关负责人表示,2018年系非经常性损益同比下降2689.57万元所致。而2019年公司净利润增幅较大,主要是因为2019年度公司政府补助等金额同比增加918.01万元所致。
毛利率最高的业务不是剪刀
公开数据显示,张小泉的业绩主要来源于剪具、刀具、套刀剪组合和其他生活家居用品。
其中,毛利率最高的是“其他生活家居用品”能达到50%左右,其次是“刀具”约40%以上。剪具的毛利率略低于刀具,毛利最低的是套刀剪组合约30%。
从披露的2018——2020年度数据看,其主营业务构成比重逐年向“其他家居用品”偏移,剪具、刀具、套刀的营收占比成逐年下降趋势。
以剪具为例,2017年剪具营收为1.14亿元,占比34.04%,2018年营收额增至1.33亿元,占比率微幅下降1个百分点至33.01%,2019年虽然营收额进一步增至1.5亿元,但占比率下降到31.31%;2020年剪具营收1.65亿,占总收入比例下滑到27%。
“其他家居用品”在主营收入中的占比逐年上升。收入由2018年的0.5亿元增至2020年的1.1亿元,占比率由12%增至19%。
刀具市场竞争激烈,张小泉的市场份额仅为0.5%
由于刀剪制造业的门槛相对较低,生产企业众多。张小泉的产品种类也比较单一,主要是剪、刀或刀剪组合,而且回购率较低。2017 - 2019年和2020年1 - 6月分别为4.52%、5.06%、5.11%和3.89%。
另外,刀具的市场销售也不是以网上销售为主。从整体市场份额来看,张小泉的情况似乎并不乐观。2017年至2019年,张小泉品牌在厨房市场的市场份额仅维持在0.5%的水平。
近年来,张小泉公司也在不断拓展产品种类,在厨房工具、不锈钢、尼龙、硅胶杂件、园林工具、个人护理用品、个人清洁用品等领域取得了产品增长。同时,公司始终将研发工作和研发团队建设放在公司发展的重要位置,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推动可持续创新。
在销售方面,张小泉也在不断探索新渠道。该公司在招股说明书中表示,公司还通过各种社交平台推广宣传,并与知名网红直播平台合作,规划线下门店。
2017年12月至2020年12月,在淘宝天猫平台开设的店铺中,张小泉天猫旗舰店一直位居剪刀店排名第一,还在薇娅直播推产品,电商渠道已铺满淘宝、天猫、京东、唯品会等主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