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6月物价指数。
6月份全国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双双回调,6月CPI同比上涨1.3%,PPI同比上涨8.8%,相较上月涨幅均有所回落。
猪肉价格连降5个月,部分地区猪肉价格跌至10元/斤以下,使得6月CPI涨幅处于1.3%的低位。近期,为了稳定猪肉价格,国家相关部门开启2021年度首批猪肉收储,不过未来CPI涨幅料将处于温和区间。
今年节节攀升的PPI,终于在6月份有所回调。6月PPI同比涨幅仍处于8.8%的高位,但较上月小幅回落了0.2个百分点。前期涨势凶猛的钢材、有色金属材料等,6月价格均有所回落。在中国反复强调大宗商品“保供稳价”,以及美联储政策朝收紧的方向发展,部分机构认为PPI高点已过。
有意思的是,在6月物价、经济数据公布前夕,7月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释放“适时降准”的信号,重点加强金融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7月9日,央行宣布7月15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释放长期资金约1万亿元,加大对小微企业支持力度。
上半年我国经济稳定恢复,同比增速处于高位,稳增长压力较小。不过,疫后经济恢复存在分化,大宗商品高位运行更加加剧了分化态势。目前政策信号显示,未来“稳增长”政策将向薄弱环节倾斜,中小微企业有望获得更多政策支持。
上游涨价部分传导到家电装潢领域
6月CPI同比上涨1.1%,较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其中,食品价格回落是主因。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董莉娟表示,受生猪产能持续恢复、压栏肥猪集中出栏及消费需求季节性偏弱等因素影响,6月猪肉价格较上月继续下降13.6%。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全国猪肉价格已经连降五个月,2-6月份月度环比降幅分别是3.1%、10.9%、11%、11%、13.6%。其中,夏季作为肉类消费淡季,价格回调幅度还有所扩大。相较去年而言,6月猪肉价格已经下降了36.5%。
7月7日,商务部和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部门启动2021年度第一批中央储备猪肉收储,总量为2万吨,旨在为跌跌不休的猪肉市场“托底”。
光大银行分析师周茂华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从近期猪肉期货价格指数看,市场对猪肉价格走势预期趋于平稳,随着猪肉需求逐步回暖,国内生猪收储政策调节,以及生猪养殖亏损等对猪肉价格下跌构成制约。
不过,6月非食品价格出现小幅回升。受原油价格上涨的影响,交通工具用燃料价格同比涨幅扩大到23.6%。此外,受上游工业品价格上涨影响,空调、电视机、台式计算机及住房装潢材料价格有所上升,涨幅在1.8%-3.2%之间。
今年以来,节节攀升的PPI,部分机构认为其高点已经锁定在5月。6月PPI同比上涨8.8%,较上月小幅回落了0.2个百分点。
其中,前期涨势凶猛的有色、黑色金属等价格均有所回调。6月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较上月下降0.7%,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下降0.1%。不过,高温天气导致动力煤需求较旺,带动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价格较上月上涨5.2%。
兰格钢铁研究中心主任王国清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6月钢材、有色金属价格回调,跟国务院和中央部委反复强调要关注大宗商品风险,要确保市场平稳运行,采取了系列举措来保供稳价,包括投放铜铝锌储备、提高期货市场保证金、约谈部分钢铁企业等。像钢铁行业在5月中旬价格达到顶点,加上6月高温多雨天气,建筑钢材处于需求淡季,6月底钢材价格已经回落到4月初的水平。
全面降准减轻企业经营压力
6月CPI、PPI均出现小幅回调,后续走势会如何呢?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表示,预计下半年猪肉价格仍将处于低位,难以显著抬升CPI。非食品价格将逐渐上升,不过考虑到PPI向CPI传导不畅,生活资料价格涨幅较小,非食品价格涨势将较为温和。未来CPI上涨的压力不大,整体保持温和上涨。
周茂华表示,在一般情景假设下,预计年内PPI同比高点已过,下半年PPI同比走势趋缓。主要是大宗商品价格对欧美强刺激政策及全球经济复苏已充分定价;随着疫苗接种推广,大宗商品生产供给瓶颈逐步缓解,美联储逐步回收过剩流动性,政策基调转向鹰派,大宗商品再度大幅上行的可能性减弱;国内保供稳价政策效果逐步显现,以及基数抬升影响。
王国清指出,以钢材为例,上半年呈现大涨大落的态势,在“保供稳价”政策作用下,下半年市场稳定性会增强,涨跌幅度会柔和些。不过,钢材价格下半年可能会阶段性反弹。当前安徽、江苏、山东等部分省明确表示2021年粗钢产量较上年不能增加,在上半年产量增长的情况下,下半年产量空间受限,可能会在部分区域价格有阶段性反弹。
7月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针对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要在坚持不搞大水漫灌的基础上,保持货币政策稳定性、增强有效性,适时运用降准等货币政策工具,进一步加强金融对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支持,促进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7月9日,央行宣布决定于2021年7月15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不含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降准释放长期资金约1万亿元,部分资金将被用于归还到期的中期借贷便利(MLF),部分资金用于弥补7月中下旬税期高峰带来的流动性缺口。央行强调,坚持货币政策的稳定性、有效性,不搞大水漫灌,而是精准发力,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
“目前大宗商品价格处于高位,企业原材料成本压力很大。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的推进,7月份电力行业的碳交易提上日程,未来有色、煤炭、钢铁也会纳入碳交易的体系中,中小微企业的成本面临上升压力。国常会明确适时降准,旨在释放一定流动性,减轻中小微企业资金成本压力。”王国清表示。
周茂华表示,国务院常务会议重提“降准”,主要是针对大宗商品价格持续走高这一新情况,考虑通过降准释放长期限、低成本资金,缓解部分银行负债压力,为部分银行降低小微企业、制造业融资成本拓展空间,激发微观主体活力。此次会议也明确提出不会出现大水漫灌,货币政策稳健基调不变。
兴业研究认为,“不搞大水漫灌”意味着降准力度相对有限,降准用于置换MLF到期,优化银行负债端结构,同时配合第三季度地方债发行高峰,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加强金融对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支持”,意味着降准资金运用方面,会重点支持中小微企业、乡村振兴、绿色金融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