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前4个月,我国外贸延续了稳中加固、稳中向好的态势。专家预计,今年5月份外贸仍将保持两位数增长。
海关数据显示,今年前4个月,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11.62亿元,同比增长28.5%。4月份当月,我国进出口总值3.15万亿元,同比增长26.6%。进出口保持了较快增势,超出了社会预期,这显示了中国外贸的韧性和潜力。
粤开证券研究院副院长、首席宏观分析师罗志恒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预计5月份,进出口均保持相对较高增速。其中,人民币升值对出口总体承压,但是在当前全球经济恢复及中国强大的生产能力作用下出口仍将保持较高增速。
“预计5月份进口也将保持较高增速,一方面与国内经济恢复对海外产品有需求;另一方面国内碳达峰碳中和以及环保限产,对高碳产品的海外进口需求增加,同时价格上涨,量价齐升,导致进口增速较高。”罗志恒说。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受益于疫情防控得力,我国率先复工复产,有效支撑了外贸复苏转好。随着海外疫情反复,海外对医疗防护和疫苗用品等需求仍保持旺盛,预计5月份我国外贸增长仍保持两位数的较高速度。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此前表示,从下阶段来看,外贸保持增长、稳中提质还是有基础的。从国内来看,国内生产恢复比较好,我国工业行业门类齐全,工业生产恢复的各方面保障条件还是不错的,能够有效应对外部需求的变化。此外,中国坚定推动对外开放,支持外贸发展的政策仍然会继续发挥作用。
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研究院副院长、产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宋向清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我国外贸增长将进入加速阶段,这主要是由于全球疫情隐患仍没有消除,产能无法释放,而中国已经摆脱疫情影响,产能加速恢复,可以迅即填补全球供求两端市场需求。尤其是基数大但增长缓慢的市场,例如日常生活用品类;基数小但增长迅速的市场,例如个人防护或健康类产品等将成外贸增长的主力军。
“当前,我国外贸企业经营成本增加,特别是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推高企业经营成本,给下游不能把价格转嫁的企业形成挤压。人民币汇率升值对出口企业有所承压,但只要新增订单保持良好,预计上半年外贸走势仍保持强劲。”刘向东说。
罗志恒表示,当前,外贸企业面临有利和不利的因素,但总体上形势是好的。有利的因素是海外需求强,出口增速高;不利的因素是人民币升值、地缘政治因素和疫情干扰等都不利于外贸企业产生稳定的预期,很容易因为外界环境变化导致出现订单违约的现象。结构上,上半年将逐步从防疫物资为主逐步切换到机械电子设备等出口为主。
刘向东表示,下一步,稳外贸工作要继续做精做细,保住各细分市场订单,同时在稳定外贸政策上提升灵活性,包括保持人民币汇率双向选择、稳定出口退税率等。
宋向清认为,应该着力激发“线上购物”的市场潜力,跨境电商会在未来释放更大潜能,外贸工作重点需要瞄准个性化、碎片化和小订单市场井喷式发展的大趋势,做好订单规整和汇集等技术和设备准备。基于此,外贸企业或将需要重新规划目标市场和调整产品线,并重新定位目标客户。这对于未来稳外贸抢订单至关重要。
罗志恒建议,继续实施通关便利化的行动,在做好防疫的前提下降低通关时间和手续费成本;逐步降低关税税率,尤其是国内部分紧缺的原材料产品的进口关税,提高出口退税返还企业的时效性;此外,继续推动与美国等经济体的贸易谈判,加强与RCEP经济体的贸易合作,逐步调整产品出口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