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塞上,暖风阵阵扑来。驱车沿着宁夏平罗县玉皇阁大道一路南行,在10公里处道路左侧一块宁夏滨河碳化硅有限责任公司的牌匾格外醒目。
董事长兼总经理张海波的第一句话令记者惊诧不已:“全球碳化硅年产量120万吨,中国70万吨,我们这里年产20万吨。碳化硅产业世界看中国,中国看宁夏,宁夏看滨河。”
滨河碳化硅何以在全球业内鹤立鸡群?“应该说我们拥有两个硬核的东西”,张海波介绍说:第一是装机容量。从我国最初的1.2千伏安,不断提升至3.6万千伏安、4万千伏安、直至全球之最6万千伏安;第二是品质,从我国仅能生产97%含量的碳化硅,提升至超过美日企业达到99%。
“当初来企业只图能开出工资,哪曾想我们这个西北的小企业竟能成为全球领先!”冶炼一车间主任李建国实话实说。滨河公司创立于1996年,创始人张海波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在一家碳化硅国企里从事经营管理。美国、日本、荷兰、丹麦……凡是有生产碳化硅的国内外大小企业他都转过。转多了,看多了,搞明白一个问题,为什么我国碳化硅品质无法超过美日企业。答案日趋清晰。我国碳化硅行业的短板是炉型小、冶炼时间短,总想用最好的材料,而美日企业不仅装机容量大,关键是排杂工艺远远优于我们。
2005年,张海波倾尽所有储蓄并从银行贷款3000万,在平罗县树起滨河碳化硅的旗帜。
滨河碳化硅董事长张海波(右二)
建厂不久,滨河便将要解决装机容量问题提到日程上来。你们靠什么解决这一瓶颈难题呢?张海波手指上方一个庞大的机械设备:“串并联”工艺。张海波递过来一杯水:你们有所不知,宁夏青铜峡有一个西北著名的青铜峡铝厂,我在那里的生产车间反复琢磨其电解铝装备“串并联”的工艺并深受启发,碳化硅生产能否模仿其生产工艺,即单体变压器为多体变压器?
对实施这一工艺改造,专家意见如何?最大的瓶颈是认知。七八位专家来到滨河,对他们的创新设想不敢恭维。“什么叫串并联?根本不可能!”张海波冒着巨大危险,承受来自多方的压力,坚持把试验进行下去。试验一举成功。
46岁的冶炼二车间工人刘立永高声说:知道我们滨河牛在哪儿?以前我们国家进口美日企业生产的产品每吨180万元,如今我们能生产替代产品每吨才1.8万元。“这种产品叫碳化硅陶瓷,也叫氮化硅,是自2012年我们滨河与中钢洛耐院联合开发的,荣获国家科学进步二等奖。”车间主任李建国告诉记者,进入“十四五”,我们不断往下游走,不断提升碳化硅的附加值。
从180万降至1.8万,何等悬殊?这就是创新发展的力度。西北内陆的这家小企业给我们带来许多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