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6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一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总结今年经济工作、分析当前经济形势基础上,为明年经济工作指明方向,为明年经济政策划出重点。
相比去年,今年会议有不少新的提法。例如,首次提出“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等。
每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来年宏观调控政策的定调都备受关注。今年会议明确指出,明年宏观政策要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对经济恢复的必要支持力度,政策操作上要更加精准有效,不急转弯,把握好政策时度效。
会议对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以及八大重点任务的部署,勾勒出明年我国经济工作的十大看点。
看点一:积极的财政政策提质增效、更可持续
会议指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质增效、更可持续,保持适度支出强度”,“增强国家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抓实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工作”。
粤开证券研究院副院长、首席宏观研究员罗志恒:财政政策基调从“积极有为”重回2019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提质增效”,且增加“更可持续”,与当前经济持续恢复以及经济社会风险下降的形势密切相关。明年财政政策的着力点将从减税降费转移到财税体制改革以及发挥财政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作用,即“推动科技创新、加快经济经济结构调整和调节收入分配上主动作为”,同时从2019年的“要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改为今年的“完善降费政策”。预计赤字率降低至3%以内。
北京国家会计学院财税政策与应用研究所所长李旭红:2021年,积极的财政政策,通过减税降费、财政资金直达基层、地方债、专项债等多项措施,可以减轻市场主体负担,稳定经济的基本面,使企业、经济及财政均实现可持续性发展。另一方面,2021年作为“十四五”期间的开局一年,财政政策还应该与“十四五”期间的发展战略目标相匹配。其中,统筹财政资源的优化配置,优化收入分配结构,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是重要的内容。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蒋震:宏观调控要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强调更加精准有效。财政政策要在新发展格局下谋划考虑,明年预计将在巩固完善前期政策前提下,优化方向,精准把握发力点,精准发力。还要在坚持底线思维前提下谋求政策突破点,更好应对各种风险,发掘潜在增长点。
看点二: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精准、合理适度
会议指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处理好恢复经济和防范风险关系”。
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2020年,为应对疫情冲击,我国出台了较多的临时性、阶段性措施。随着近期部分经济指标向好,2021年经济和社会回归正常,这些措施如何进行调整备受关注。比如在货币政策方面,部分市场人士认为2021年将可能收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表态,让市场吃下了一颗“定心丸”。
业内人士认为,明年货币政策将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梁斯:“连续性”有两方面的政策含义:一是继续综合运用货币政策工具推动经济在合理区间内运行,预计结构性工具的使用将成为明年常态化的政策操作模式;二是考虑到与2020年相比,货币政策大概率边际收紧,需要平滑政策节奏,确保对实体经济的支持。“稳定性”要求既不搞大规模刺激,也不贸然收紧,在政策走向中性基础上预调微调,令各类主体形成稳定预期;“可持续性”要确保前期政策工具有效基础上,继续强化政策工具效果,推动政策工具创新,确保政策操作和政策工具使用的可持续性。
光大证券研究所金融业首席分析师王一峰:“不急转弯”的表述决定了政策不存在“大放大收”的风险,有利于维持经济恢复的内生动力。结构上,货币政策更加强调精准有效。结合会议对其他领域工作部署,预判明年对于制造业、普惠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仍将保持一定强度。同时,重大科技产业体系有望获得更多金融支持。
看点三: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会议指出,“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要抓紧制定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行动方案,重点布局一批基础学科研究中心”,“要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作用,支持领军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互联网产业研究院院长朱岩: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包括三个层面,第一是基础科技战略力量的增强,第二是科技创新治理体系的优化变革,第三是科技应用生态构造能力的提升。
第一,基础科技战略力量的增强,是在一些基础科学上要加大国家投入。要想办法尽可能的支持重点基础产业,比如在芯片、量子计算、空间探索等技术上要加强;第二,科技创新治理体系是国家非常重视的,现在不论是高等学校还是科研机构,鼓励创新的体制机制都还比较传统和僵化,必须要去改变这种体制机制;第三,构建科技创新的产业新生态是应用创新领域里的核心一环。
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考虑到经济的和产业的安全性,今年国家把科技创新放在明年重点任务的第一条,包括明年乃至未来很长一段时期,我国科技对经济的战略支撑作用会越来越大。把科技创新放在核心的位置,特别是基础研究这一块,还要加大气力。创新有其自身客观规律,有一些创新平台很重要,作为一个纽带,产学研要跟它联动。
看点四: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
会议指出,“针对产业薄弱环节,实施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尽快解决一批‘卡脖子’问题,在产业优势领域精耕细作,搞出更多独门绝技”,“实施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打牢基础零部件、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等基础”。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规划研究所副所长周游:面对近年来日益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未来仍然存在的诸多不确定性,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强化产业链供应链优势,加大自主创新投入,加快建立现代化产业体系,从供给方保障形成国内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确保明年开局之年为“十四五”及中长期规划奠定坚实基础。
在“产业精耕细作”“搞出更多独门绝技”方面,下一步要充分发挥我国产业体系完备的优势,强化自主创新能力,在产业优势领域、关键环节、关键核心技术取得新的突破,实现产业链供应链升级,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同时着力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加强高水平创新主体建设,强化基础研究,统筹规划并实施重大科技攻关任务,进一步提升产业链供应链优势领域的领先地位。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增强对产业链的自主可控,特别要针对产业链薄弱环节下功夫,迫切解决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卡脖子”问题,在关键技术和产业领域上占据一定制高点,提升中国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在产业精耕细作上既需要加大资金、资本投入又要培育工匠精神,把产品和服务做到极致,围绕产业链的主要环节和关键节点发力,持续地增加研发投入,打牢基础零部件、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等基础,增强在产业链供应链竞争中的能力。
看点五: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基点
会议指出,“必须在合理引导消费、储蓄、投资等方面进行有效制度安排”“扩大消费最根本的是促进就业,完善社保,优化收入分配结构”“有序取消一些行政性限制消费购买的规定,充分挖掘县乡消费潜力”“合理增加公共消费,提高教育、医疗、养老、育幼等公共服务支出效率”。
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副院长赵萍:在政治局会议上首次提出需求侧改革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诠释了需求侧改革的目的与涵义。需求侧改革是要在合理引导消费、储蓄、投资等方面进行有效制度安排,其主要目的是要优化需求结构,促进供需结构更加匹配。
会议还对扩大消费政策进行固本清源,直击关键领域,通过扩大就业、完善社保和优化收入分配结构夯实消费能力;通过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巩固消费能力最强的社会阶层,从而实现扩大消费的长期可持续。
会议明确了明年扩消费三大政策方向,有序取消限制消费规定,释放消费潜力;增加就业提高消费能力;合理增加公共消费,减轻教育、医疗、养老、育幼等负担,进一步夯实消费能力。
这些变化表明,扩大消费政策已经从以直接刺激购买为主,转向完善消费制度层面。
商务部研究院流通与消费研究所副所长关利欣:会议明确在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的同时,注重需求侧管理,通过引导消费、储蓄、投资等方面的有效制度安排,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从需求侧管理来看,一方面是从消费需求入手,通过完善社保、就业、收入分配等方式,提升居民消费能力,释放消费潜力;同时合理增加公共消费,解除居民消费后顾之忧,更好地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另一方面是从投资需求入手,发挥政府投资的引领性和社会效益,推动改善人民生活品质的社会投资,更好地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
看点六:全面推进改革开放
会议指出,“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改革和开放相互促进” “深入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放宽市场准入,促进公平竞争,保护知识产权”“积极考虑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
商务部研究院外国投资研究所副主任张菲: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我们将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加快新发展格局形成。2021年我国将深化国内体制改革,不断提升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形成内外资企业平等参与、公平竞争的国内统一大市场;还将加快双多边谈判协调,促进区域经济合作“朋友圈”的构建和运行。要以开放促合作,以开放促创新,特别是设立国家间大科技合作项目,促进国际科技创新交流与合作,鼓励和支持中外企业间技术交流与合作。
商务部研究院区域经济合作研究中心主任张建平:2021年是落实RCEP的关键年,要做好规则对接。这其中,自贸试验区还有更大政策空间,可以对标RCEP已经签署规则,继续加大探索力度,推进制度型开放建设。另外,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已经进入最后阶段,有望年底达成。明年重点将是推动已签署协定落地生效,并推进中日韩自贸协定谈判进程,让中日韩自贸协定变成“RCEP+”。
商务部研究院副研究员庞超然:实行高水平开放,需要充分借鉴吸收国际先进规则和优秀做法,持续倒逼国内改革走深走实;推动改革不断深化,有助于推动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制度型开放转变,是更深层次开放的核心要义。当前我国经济进入高水平开放的新发展阶段,需要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提升战略,构建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在维护多边贸易体制主渠道地位的同时,实行开放的区域合作政策,加大制度型开放力度。
看点七: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
会议指出,“要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建设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实施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郑风田:良种、基本农田、粮食安全将成为明年农业领域的关键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种源的“卡脖子”问题,凸显其重要性。农业现代化需要科技支撑,而科技支撑最核心的就是良种问题。另外,近几年各地在开发休闲观光旅游的过程中,大量农田被改成非粮,不利于国家的粮食安全。鉴于目前种粮比较效益较低,保护种粮农民的积极性非常重要。
中国农业大学农民问题研究所所长朱启臻:目前我国有些种源过于依赖国外,存在“卡脖子”现象。确保种源安全,一是要加强育种研究,二是加强育种成果的应用推广。强化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同时,也要解决好耕地保护和农业生产主体问题。必须加强培育和发挥农民的主体的制度建设,要培养一大批立志于农业发展的新型经营主体,必须通过职业教育培养大批高素质农民队伍,为现代农业提供人才保障。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是国家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切实行动。我国种业自主创新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掌控种源,培育优良品种。实施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加强种源保护和利用,以及种子库建设,将进一步提升种业自主创新能力,牢牢把握主动权。
一些地方出现了耕地非农化和非粮化倾向,解决种子和耕地现实突出问题,保护黑土地,既守住耕地总量,也提升耕地质量,建设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将进一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助力国家应对各类风险挑战。
看点八: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
会议指出,“要依法规范发展,健全数字规则”,“要加强规制,提升监管能力,坚决反对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金融创新必须在审慎监管的前提下进行”。
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专家咨询组成员、清华大学法学院竞争法研究中心主任张晨颖:反垄断法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适用于所有主体,对内资外资企业、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大企业和中小企业、新经济企业和传统企业一视同仁、平等对待,是实现各类市场主体自由竞争、公平竞争的基本保障。近段时间,反垄断强监管信号密集释放,平台企业应当提高经营的合规意识,利用平台特性为创新提供平台。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市场与价格研究所竞争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刘志成:近年来,平台企业在创新发展、提升国际竞争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同时也存在一些排除和限制竞争的做法,资本无序扩张问题日渐凸显。加强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工作,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保护市场公平竞争,通过充分竞争提升资源配置效率,激发市场主体创新活力,为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奠定基础。
中国政法大学经济法研究所所长张钦昱:中央高度重视反垄断对市场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础性作用,2021年预计将在市场行为、金融监管方面呈现高压势态。科技变革使金融风险的形态、路径和安全边界发生重大变化,如何进行法律规范和风险监管成为全新课题。应加快出台规范平台领域反垄断合规和执法的相关制度,提高违法成本,推动资本理性行为,维护行业良性发展。与此同时,大型互联网企业也应树立避免垄断性扩张的自觉意识,利用自身数据和技术优势,推进科技创新发展。
看点九:解决好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
会议指出,“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要高度重视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加快完善长租房政策”、“土地供应向租赁住房建设倾斜”以及“对租金水平进行合理调控”。
业内人士指出,“房住不炒”作为宏观方向、目标和定位不会变。作为“房住不炒”的重要部分,此次重点强调补租赁住房短板。在租购并举的背景下,政府需更有担当,促使租赁企业处于相对稳定合理的盈利水平以可持续经营。
贝壳研究院首席分析师许小乐:此次会议将解决大城市住房问题提升到重要战略地位上来。2020年部分资金外溢到房地产市场,局部城市住房供需矛盾进一步激化,房价出现明显上涨,在一定程度上对人口流入形成阻滞作用,不利于城市发展。另外,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也是下一步政策重点。我国租赁市场赋权将进一步加快,集体用地建设租赁住房或成为未来“租赁社区”的新形态。但同时,也将进一步加强对租赁机构的制度化、常态化监管,并对租金水平的指导价格与管理,防止租金水平过快上涨。
58安居客房产研究院分院长张波:此次会议在强调“房住不炒”、因城施策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房地产市场稳定性和健康发展的重要性。预计未来保持房价、租金价格的整体稳定依然是政策的重中之重。此次租赁市场重点被提及,“二房东”租赁有望得到强监管。租赁住房运营方也将从追求房源的数量转移到追求产品本身的品质和运营上来。随着租赁市场的不断完善,长租公寓市场空间也会随之扩大。
看点十: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
会议指出,“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推动煤炭消费尽早达峰,大力发展新能源,加快建设全国用能权、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完善能源消费双控制度”。
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段茂盛:会议将“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纳入明年要抓好的重点任务,体现了中国对碳减排工作的高度重视。全国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的设计和实施需要充分考虑“力争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尤其是在总量设定和配额分配中。全国碳市场建设方面仍有多项关键工作需加紧落实:如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条例的制定、全国碳市场注册登记结算系统和交易系统的开发、各级主管机构的人力资源安排、各级财政的必要资金支持等。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院长王金南:要压实部门和地方责任;重新审视一些地方和部门的规划;加快制定地方和部门碳达峰行动计划;制定可再生和清洁能源发展规划;研究制定中长期碳汇建设和碳中和发展;统筹协调应对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保护等。
能源基金会首席执行官兼中国区总裁邹骥:在重大行业方面,首先,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应不再新建燃煤电厂,同时加大推进西部省区水电与可再生能源装机建设和提高发电量,在扩大可再生能源装机的同时,加快水电与可再生能源互补稳定输出。其次,以数字经济和传统制造业、交通、建筑融合为契机和切入点,将能效的提高提升到一个新台阶。第三,抓住新型城镇化机遇,大力发展柔性直流建筑,发展虚拟电厂,把建筑与光伏、储能有机结合,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并大力发展交通电动化,促进交通行业深度减排。
附:2020年、201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要点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