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司副司长王伟
进入9月以来的棉价犹如过山车般起落,从9月初的18000元/吨一路高歌猛进,9月20日轻松突破20000元大关,13个交易日上涨了17%;10月22日后又再次出现加速上涨,到11月8日再次创出新高,达到33800元的天价,11个交易日竟大幅上涨了31%。就在各方惊呼之时,11月11日和12日,棉价突然暴跌,一度曾逼近26000元,虽然其后稍有微涨,但此后就一路交易清淡,市场观望气氛浓厚。
如此短的时间内棉价的暴涨暴跌引起了各方关注。此间政府七部委曾联手重拳出击游资炒作。作为世界第一大棉花生产和消费国,稳定棉价一直是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的事情,其间陆续出台过多项相关措施——包括各种税赋——来稳定这一纺织产业的重要原料价格。那么,中国究竟应该用什么样的长效机制来稳定棉价?是否应该仿效美国给棉农补贴以刺激棉花生产?带着诸多问题,本报记者独家专访了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司副司长王伟,请他来解答这些问题。
记 者:今年以来棉价大起大落给国内纺织企业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
王 伟:棉花是重要的纺织原料,占我国纺织纤维加工量的25%左右,占到纺纱原料的50%。棉价大幅波动给纺织行业运行带来较大压力,不仅加大了企业经营风险,也增大了整个纺织行业运行的不确定性。棉价快速上涨时,企业流动资金成本大幅增加,同时价格不能顺畅传递,影响整个行业特别是针织、服装等企业的利润,也影响终端消费需求。棉价快速下跌时,企业原料和制成品库存会受到较大损失,而且买涨不买落的心理将加重整个纺织产业链观望情绪,企业接单和采购意愿下降,库存增加,正常生产经营都将受到影响。因此,稳定棉价是纺织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关键,也是维护消费者利益的重要保障。
今年棉价大涨,虽然有需求增长、种植面积减少、新棉上市推迟等原因,但已经完全背离了产业的基本面,因此大涨之后的回落是必然的。
从国家统计局数据看,今年主要产品产量、实现利润保持了较快增长,1~10月纺织和服装鞋帽制造业累计实现利润同比分别增长51.7%和30.5%,但行业、企业间分化明显,优势企业利润增长较快,而三分之二的企业更加困难,特别是针织、织造、制成品等行业,企业开工率和利润率明显下降,不少小企业已停产。
记 者:国家为了稳定棉价多年来采取了很多措施,滑准税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很多人认为滑准税的设置降低了纺织行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王 伟:我国纺织工业和棉花种植业是共荣共损关系,保证国产棉花有一定的供给量,才能确保产业安全;同时,也只有纺织工业健康稳定发展,棉农利益才会得到根本保证。保护棉农利益和发展纺织工业不可偏废。
我国棉花生产成本高,实行滑准税对保护棉农利益产生了积极作用,但客观地说,实行滑准税以来,国内棉价平均比国际棉价高1000元/吨以上,影响了棉纺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并且,国内棉花价格过高时,纺织企业会进口棉纱和棉布,少用棉花,反过来也影响国内棉价。因此,应灵活调整滑准税,尽量平衡好棉农和纺织工业的共同利益。
记 者:业界不少人认为,中国应该学习美国由国家给棉农补贴的方式稳定棉价,您认为可取吗?适合中国国情吗?
王 伟:美国是世界第一大棉花出口国,棉花补贴是美棉出口的重要推动力量。我国作为世界第一的棉花生产国和消费国,棉花补贴能够提高棉农的种棉积极性和国产棉的市场竞争力,是一种既能缩小国内外棉价差距,又能保护棉农利益的政策,值得我们认真研究。但我国耕地有限,财力不足,补贴还要兼顾粮、棉、油、糖等大宗农产品的比价关系,因此,除直接补贴外,我们还应研究采取综合性措施,稳定棉农收益预期,提高棉花生产竞争力。
记 者:多年来棉价的大起大落给我们行业政策的制定者什么样的启示?中国究竟应该出台什么样的长效措施稳定棉价才最适合中国国情?
王 伟:棉价稳定有利于纺织工业健康稳定发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棉价会有变动,有时甚至会出现大幅波动,政府要在保障供应和规范市场秩序上加大力度,发挥好宏观调控职能。
这次棉价大幅波动给我们的启示主要有三点,一是国内外棉价要接轨。纺织服装是高度市场化、国际化的行业,今年棉价波动较大,但纺织行业仍保持了较好的运行态势,究其原因主要是国内外棉价基本保持同步走势且差距不大,我国纺织行业的国际竞争优势在市场化条件下得以正常发挥。二是国内要有一定规模的棉花供应。国内有一定量的棉花资源才能避免完全受制于人、才能保证我国纺织产业安全。丰衣足食应是我们要坚持的基本理念,中国13亿人口的穿衣问题从长期来看还应依靠自身原料保障。三是国家要有一定的调控手段。我国农业靠天吃饭的大格局没有改变,按目前纺织产业规模及消费需求看,国内棉花缺口将长期存在,价格不稳定因素日益增加,国家应加大棉花储备力度,以有效应对棉价大幅波动带来的冲击。
稳定棉价需要纺织行业和棉花产业共同努力。关于纺织行业,一要支持纺织企业创新生产管理模式,向棉花等原料生产环节延伸产业链,推动棉花种植产业化;二要加快技术进步和改造步伐,扩大非棉纤维和再生纤维应用,提高纤维资源利用率;三要加强财政、金融、产业政策引导,减轻企业负担,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四要加快兼并重组,推进纺织产业转移,优化产业空间布局。
关于棉花产业,一要加大优势棉生产基地的建设,提高棉花单产和质量;二要稳定棉农收益预期,研究采取最低保护价或棉花补贴政策,提高农民种植棉花积极性;三要大力推进棉花种植产业化和机械化,提高种植效率,降低人工成本;四要调整现行税制,减小国内外棉价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