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随着国内企业全面复工复产,为了确保年度生产任务保质保量地完成,航天科工集团二院充分运用智能化手段为生产提速。
“机械臂夹取钢笔状毛坯件,贴近砂带打磨,送检合格后产品交付。”近日,航天科工集团二院某研究所工作人员利用前期研发的全自动打磨机器人,对某型雷达关键设备进行精细打磨。笔者在现场看到,不到3分钟毛坯件就自动打磨成功。该所设计师韩华涛说,面对工厂人员不足、任务繁重等实际情况,这款机器人为企业复工复产送上“神助攻”。
过去,产品打磨主要靠人工操作,打磨速度慢、劳动强度大、产品质量低,还会产生噪声、粉尘等污染。为此,去年年初,韩华涛就开始琢磨用机器人代替人进行生产。
说干就干。经过6个月的艰苦研发,一款全自动打磨机器人诞生。但在试用过程中,韩华涛发现加工出来的产品合格率偏低,经过排查,原因是机器人打磨力度控制不稳,导致废品率居高不下。
“我们的产品价格不菲,经不起浪费。”随后,他带领团队成员到国内相关企业走访调研,学习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最终,他们确定采用浮动力控技术,一举解决了机器打磨力度控制不稳的难题,产品合格率显著提高。
打磨的难题解决了,如果能让机器人自动完成检测工作,就会事半功倍。韩华涛又迸发新的创意:采用工业相机对打磨后的产品拍照,再将照片导入电脑计算产品误差。
然而,这种方式并不理想,受到粉尘等因素影响,产品计算数据一直不准确。
有人提出:能否采用高精度千分表进行测量?随即,他们把两只高精度千分表安装在产品的两端,产品旋转一周后就能准确计算出产品误差。不久后,一款集打磨与检测于一体的机器人问世,设备投入市场后,受到不少业界同行的肯定。
“目前,这款全自动打磨机器人每天能生产和检测500个产品。相信有了这款‘神器’,年度生产任务肯定能完成。”韩华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