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白云区某家居建材市场,尽管一楼的家居门店仍有“关门歇业”“店员比顾客多”的现象,但这类情况或很快迎来转变。业界预估,疫情期间不少家居销售都已转移线上,大家要买家具的可在今年“618”购物节时低价入手;记者观察发现,包括碧桂园、恒大、腾讯等一众“大佬”都看准了家居市场将回暖这一迹象,积极趁此时“抄底”进场。
走访:线上直播赚吆喝
在白云大道某家居建材市场,记者发现,几乎所有门店店员都在低头玩手机。“我们在按公司要求给老客户发兑换礼品信息还有优惠折扣信息。”某知名家居品牌一位姓刘的店员告诉记者,消费者只要这段时间到店就能领取三件套礼盒;如果没时间过来,在线参与直播同样可以赢得小礼品。
记者又来到位于客村的某家居定制门店,只见该门店已恢复正常营业,店内只有4名员工,没有一名顾客。“现在店里几乎所有商品都是7.9折,部分产品最低可打5.6折。由于商场客流量较少,二楼的一家家居定制店已撤店。”
记者发现,不少家居品牌纷纷走上了“直播带货”的道路,但目前来看,观看人数和转化率都不算高;知名品牌则为“618”购物节攒足了力气,有的是“预订立减365元、咨询再减400元”,有的则是“进店礼200元且外加买阳台柜送洗衣机”。
“家居企业需要靠这次购物节去库存、拉人气、回笼资金外加抢占市场占有率,对于不少企业来说,这是生死存亡之战,所以今年估计能‘地板价’抢到不少好东西。”番禺某家居店负责人告诉记者。
记者发现,消费、家居板块开始渐渐回调。以近期股价波动较大的志邦家居为例,其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26亿元,同比下降21.19%;实现归母净利润-4469万元,同比下降241.27%。其去年实现营收29.62亿元,同比增长21.75%;净利润3.29亿元,同比增长20.72%。“叠加工程端的渠道优势和橱柜带量的产品属性,市场预期志邦的业绩复苏和增速会快于其他公司,所以志邦最近的股价表现也强于其他公司。”某咨询公司首席投资顾问赵军表示。
不少家居上市公司一季报情况不算乐观。数据显示,41家企业中有37家一季度营收同比出现下滑,占比90.24%;36家净利润下滑,占比87.8%,其中美克家居、东易日盛等18家陷入亏损状态。“虽然行业短期会受到疫情影响,但如果公司能顺应精装房趋势,中长期大宗业务有望快速增长。”赵军提醒,在市场消费意愿下降、海外市场受阻情况下,家居行业2020年挑战较大,投资者应选择业绩较好、海外业务占比不大的个股并考虑长线持有。
记者注意到,位居产业链上游的房地产企业,近期纷纷开始布局家居产业了。以碧桂园创投为例,其在入股帝欧家居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又与惠达卫浴传出合作消息;宝能集团也于5月7日宣布投资21亿元布局智能家居及装配式建筑;恒大、龙湖等地产企业也在通过开展家居业务或认购股份等方式进军家居产业;恒大、腾讯联手打造的恒腾网络则对外宣布,继推出一站式家居建材商城恒腾蜜家后,又将进入高端家具领域。
根据iiMedia Research相关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智能家居市场近年增长迅速,2020年市场规模预计将达1820亿元。克而瑞广州区域首席分析师肖文晓分析称,房地产市场的增量空间十分有限,布局家居行业,一方面可以使业务更为多元化,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控制装修成本。对家居企业而言,在得到资金支持的同时,如果有一部分楼盘能用到其产品,对该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和未来发展也会有很大影响。“但对于没有房企入股的中小家居企业而言,未来市场份额或会持续走低。”有业内人士认为。
业界认为,家居行业或随楼市一起逐渐回暖。赵军表示,今年我国新开工全装修成品住宅目标比例达30%,对比发达国家80%的精装修渗透率,我国精装房市场仍有很大的增长空间,精装房政策迅速推进要求房企实行集中采购,大宗业务将成为家居行业新“蓝海”。
家居行业与房地产行业的发展息息相关。近期广州楼市回暖的迹象明显,数据显示,4月广州网签一手住宅成交量环比上涨50%;二手住宅方面环比增长26.4%。肖文晓表示,短期内房地产行业体量不可能发生太大变化,而家居企业目前尚未达到房企的分化程度,还有很多的市场份额在等待有实力的家居企业去抢占。“即使是在目前的存量市场下,家居市场也还有很多机会,因为房企正在推出更多产品,家居企业只要能跟上房企步伐,就可以通过产品升级换代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肖文晓说。
链接:美国知名家具零售商宣布破产
在国内企业努力谋生的同时,已有国外知名品牌宣布破产。近期,美国知名家具零售商1号码头(Pier 1)对外宣布:该公司已向破产法院提交动议,申请尽快有序地执行破产清盘程序,以期在政府允许商店启市之后,能尽快开展结业清仓活动。
据悉,Pier 1的门店数量曾一度达到近千家,去年,其曾计划关闭旗下约145家门店,今年1月,其再次提出关闭约450家门店的方案,紧接着,公司宣布破产。据了解,该公司计划在法院的监督程序下出售其所有的库存商品及其余资产,包括知识产权以及电子商务业务。目前,该公司仍通过其官网向客户提供服务。
Pier 1的首席执行官兼财务官Robert Riesbeck表示:“在过去几个月里,我们一直在寻找能够接手经营1号码头业务的买家。现在原本充满挑战的零售环境变得更加复杂,也导致我们找不到合适的买家,最终不得不选择破产清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