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面对车市整体下滑等不利因素,比亚迪逆势上扬。秦唐宋元“王朝家族”与新推出的e系列齐发力,前6月全系销售223180辆,新能源汽车增长97.5%,新能源汽车总产销突破60万辆。
7月9日上午,铜川市董家河循环经济产业园达美汽车轮毂项目现场一派繁忙景象,工人们正在抢抓工期,进行钢梁吊装作业。陕西达美轮毂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东江告诉记者:“这是陕西省在建规模最大的汽车产业配套项目,达产达效后每年可生产600万只铝合金车轮,为陕西加快发展300万辆汽车产业提供支撑。”
发展壮大汽车产业,关键在于做强做大产业链,形成产业链上、中、下游协同发展格局。打造300万辆汽车支柱产业目标确定以来,陕西狠抓重大项目带动,发掘陕汽、比亚迪、吉利等重点企业潜力,扩张整车规模。同时,主动谋划,推动一批零部件重点项目快速落地建设,汽车全产业链不断完善,高附加值和关键零部件产业集群加快形成。
车用铝产业市场前景广阔
智能高端汽车轮毂制造项目年内建成投产
达美汽车轮毂项目位于一片黄土台塬之上,湿陷性黄土地质使得项目地基处理工期长达5个月,投入费用3000多万元。为了确保地基稳定,施工方在黄土地里打满了钢柱。李东江说:“项目联合厂房下方一共有6000多支钢柱,牢牢地扎进地下10多米。”
作为苏陕协作代表性项目,达美汽车轮毂项目由江苏悦达集团、江苏苏美达集团和铜川市产业合作发展基金三方共同出资。项目定位于汽车铝合金轮毂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总体规划年产铝合金车轮600万只,总投资10亿元,预计年营业收入12亿元。
事实上,国内汽车轮毂行业正处于产能过剩的困境,最近时有轮毂生产企业倒闭关停的消息传来。但李东江认为,与东部地区相比,西北地区地广人稀,汽车需求量相对更大,未来西北地区汽车千人保有量必将高于东部地区。他说:“按每辆汽车配备5只轮毂计算,每新增100万辆汽车产能,将需要配套500万只轮毂,达美汽车轮毂项目市场前景没有任何问题。”
地基处理完成后,达美汽车轮毂项目建设进入冲刺阶段,设备采购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预计今年年底一期项目就可建成投运。目前,项目运营方陕西达美轮毂有限公司和宝鸡吉利、咸阳雷丁秦星等整车厂签订了意向性协议,为项目早建成、早投产注入了动能。
达美汽车轮毂项目落户董家河循环经济产业园可谓一举多得。园区电力供应充沛,且生产的铝是轮毂生产应用的原材料,既有利于轮毂制造企业降低生产成本,又有利于铜川做大做强铝锭深加工,延伸产业链。
目前,我国汽车单车用铝量平均为105千克,欧美已经达到140千克至150千克,随着汽车轻量化发展要求,欧美汽车单车用铝量将进一步提升至300千克。如果按照150千克计算,预计2022年陕西汽车用铝将达到45万吨,可以完全消化铜川电解铝的全部产能。
下一步,陕西将以满足传统燃油汽车、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轻量化对铝部件需求为目标,以新型铝合金型材制造、精密铝合金部件锻造等为重点,调整产能结构、优化产品结构、提升技术水平,策划实施一批重点项目,推动陕西车用铝产业集群式发展。
各地汽车产业布局错位发展
力争到2021年省内零部件配套率达到60%以上
“陕西汽车本地配套率不到40%,个别整车企业省内配套率仅10%左右。”省发展改革委重大项目办相关人员表示,力争到2021年,陕西汽车本地配套率要达到60%以上,省发展改革委将支持各地结合自身的工业基础、资源禀赋、区位优势,优化汽车零部件产业布局,实现集群式发展。
记者从省发展改革委获悉:在2019年省级领导联系的28个重大项目中,汽车制造业项目占比四分之一,总投资达232亿元。渭南年产5万辆纯电动商用车、西安宝能新能源汽车产业园等新能源汽车项目不仅投资额大,而且技术应用领先。这些项目的稳步推进对于陕西扩大有效投资,提振发展信心,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具有重要意义。
围绕打造300万辆汽车支柱产业目标,陕西建立了“省级统筹、市级主导、企业主体、配套协作、园区承载、集群推进”的工作机制,按照“做大整车、做强配套、做优服务”总体思路,着力加快轿车、重卡、中轻卡、新能源汽车及客车产业链的培育完善,提升配套水平。力争到2021年,省内零部件配套率达到60%以上。
在区域间产业协作上,陕西各市竞相发展汽车产业,形成错位发展的产业布局。根据《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形成300万辆汽车产业实施意见》,陕西将加快汽车重点园区建设,推进西安经开区汽车及配套产业基地、西安高新区轿车及配套产业基地、西安(鄠邑区)零部件产业园建设,提升西安汽车产业配套水平。
其他各地也因地制宜,明确了汽车产业配套的发展方向。宝鸡高新区重点发展乘用车及零部件配套,宝鸡蔡家坡经开区发展货车(专用车)及零部件配套,咸阳发展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配套,铜川发展铝合金汽车零部件产业,渭南发展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产业,汉中发展新能源客车、房车及零部件产业,安康发展专用车及高端汽车零部件产业,韩城发展汽车零部件(铸锻件)产业。
随着整车产能扩张,陕西对零部件企业吸引能力进一步增强。目前,陕西已经形成了以法士特集团为龙头,汉德车桥等本地零部件企业快速发展的汽车产业配套,同时还引进了三星电池、达美轮毂等企业,汽车零部件省内配套率逐年提升,但仍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支撑。
在“强整车”基础上“优配套”
专家建议汽车产业配套坚持高端化、差异化原则
汽车产业的产业链究竟有多长?长安大学车辆工程系副主任、陕西省汽车工程学会副秘书长陈轶嵩说:“一辆汽车大约由两万多个零件组成,它一头连着代表国家竞争力的高端装备制造业,一头连着千家万户的消费者,需要众多配套企业,产业链长、关联度高、带动性强,对经济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拉动作用。”
据有关部门测算,一个整车企业对零配件供应商资本的拉动率是1:7,例如宝鸡吉利整车厂项目落地后,很快带动了30多户企业落户。另外,关键零部件和配套企业虽然依附于整车项目,但也可独立存在,例如宁波的汽车零部件企业达到3000多家,零部件产业规模大于整车规模,可以说是零部件带动了整车发展,且自成体系。
“陕西各地都在大干快上引进整车项目,但是配套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要在‘强整车’的基础上‘优配套’,而且要更加重视配套。”陈轶嵩表示,如果配套跟不上,尤其是高附加值的核心零部件配套跟不上,会影响整车项目发展。
陈轶嵩建议,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整车企业的聚集作用,重点引进、发展高附加值的汽车关键零部件,特别是加大对发动机、动力电池、自动变速器、汽车电子电控等核心关键零部件的支持力度。另一方面要积极组织省内配套企业与整车企业对接,制定本地配套激励办法,对本地配套率高的整车生产企业,予以多方面支持。通过对外引进、对内培育打造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提高本地配套率。
汽车产业属于人才、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因此发展产业配套必须坚持高端化、差异化、可持续的原则,避免零部件企业之间恶性竞争、低水平重复建设等问题。陈轶嵩认为,汽车产业的技术研发处于产业链的前端、价值链的高端,陕西尤其要重视技术研发中心的引进,在研发阶段就为产业配套预留好空间布局。
“产业发展最核心的是人才,人才也是重要的产业配套。”陈轶嵩表示,北京、上海、广州、武汉等汽车产业集聚区,都有知名大学提供高端人才支撑,陕西也有长安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高校源源不断地输出专业人才,但人才外流的情况应引起重视。下一步,陕西应继续加强人才培养引进,落实人才奖励制度,为汽车产业发展聚力聚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