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由行业资深专家李砚咸先生编著的《涂附磨具》一书即将出版发行并开始在行业征订的消息一出,便在行业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不少行业企业纷纷出资认购,支持新书的出版,同时也有不少同仁急于想了解有关新书的相关问题。于是《中国涂附磨具》杂志记者专程采访了李砚咸先生。
记者:李老,我们知道涂附磨具是您终生热爱奉献的事业,在年近80高龄之际,又出版了这样一部力著,请问您的初心是什么?
李老:即将出版的《涂附磨具》(32万字)一书,是我应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涂附磨具分会之约编写的。2017年涂附磨具协会换届前后,老、新秘书长王明远、陈远东跟我说,现在我们行业非常缺乏专业技术书籍,很多企业都向协会提出了请求,能否原将先编著的《涂附磨具》一书重新修订再版?斟酌再三,我答应了。这既是为了支持新任秘书长的工作,也是源于我们同事三十多年的友情,同时也希望能给行业的年青后辈的成长进步助一点绵薄之力吧。
记者:新版《涂附磨具》是在什么基础上重新编写修订的?
李老:本书是以高忠、黄国栋和本人1986年共同编写的《涂附磨具制造》以及2007年本人编写的《涂附磨具》为基础的。1986年我与高忠、黄国栋共同编写了约50万字的《涂附磨具制造》,它是机械工业部机床工具工业局组织编写的《磨料磨具制造》丛书(共八卷)中的一卷,当时仍是计划经济,全行业支持,需要什么资料都可以得到,因此它的确可以说是全面系统地反映了当时我国涂附磨具制造的新技术,是当时涂附磨具制造的大全。2007年本人编写的《涂附磨具》是适合当时涂附磨具行业的新员工培训而用的,比较简单明了,不足10万字。
记者:新书都吸收了哪些新鲜的内容?
李老:新版《涂附磨具》广泛借鉴和吸取了新世纪,特别是近十年来反映国内外涂附磨具制造、材料与磨削应用新技术的内容。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内外涂附磨具产业发展迅速,特别是近十年来,涂附磨具分会发挥行业引领作用,组织年会、国际论坛,全力办好《中国涂附磨具》会刊。其中,国内外涂附磨具制造、材料与磨削应用的专家、学者、技术人员发表了很多新颖的、具有独特见解的论文、报告,极大地反映了国内外涂附磨具产业的进步与发展。本书列入了140篇主要参考文献,其中包括:黄云关于砂带磨削及其应用的论述、陈云以新的角度看磨料的论述、万隆关于微结构磨料的论述、王胜国的第三代锆刚玉磨料的理论和实践、边国民、李枝芳关于酚醛树脂的研究与论述、安建民、方红、张昊等分别关于超硬磨料涂附磨具、研磨薄膜和研磨无纺布的论述,以及李剑、郭志邦、王鹏、杜向军、于向阳、吴三国、张奕雯、董红雨、董仙等众多中青年专家、技术工作者的论文,都被吸收进入了新版《涂附磨具》中。还有包括3M、VSM、SIA、PFERD、KGS、AHLSTROM MUNKSJO、东莞金太阳、淄博理研泰山、东莞东升等的产品和磨削应用样本,也是本书吸收新内容的重要来源。借此,本人仅向他们——国内外同仁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谢意。
记者:新书具有什么特点?
李老:新版《涂附磨具》力求全面反映涂附磨具的各个方面,具有手册性。全书分材料、制造、制品和应用四篇,面面俱到,新型涂附磨具,如研磨无纺布、研磨薄膜、超硬磨料涂附磨具等单独成章,即使过去比较少有反映的,如砂垫、砂刷等都单独成节论述。制品首次从制造篇中独立出来,在制品中又以磨削应用为主,将轮状涂附磨具与页、卷、带、盘并列。
新版《涂附磨具》实属老、新知识的大堆砌,它们相互碰撞,有待实践的检验。作为新版《涂附磨具》的作者,是老内容不舍得丢,新内容又尽量加进去。再版的初衷就是努力吸收新的东西,但内容虽然新了,选取是否恰当,一些新的观点是否经得住实践的考验,都不得而知,还有待本书读者与历史的辨识与检验。
记者:作为行业资深专家,编著此书非您莫属。但毕竟您年事已高,要重新编写一部专业著作,不是一件简单容易的事。在新书即将出版之际,您有什么话要跟大家说吗?
李老:新版《涂附磨具》即将问世,作为作者,既高兴又诚惶诚恐。中国涂附磨具乘着我国改革开放事业飞速发展的东风,进入了日新月异的时代,在行业发展的各个角落,每天都孕育着新事物的出现,但由于行业竞争激烈和技术保密,这些新事物并不能及时得到反映。在这种形势下,要出版一本能够全面反映国内外涂附磨具新技术的著作是很难办到的,尤其是作为书的核心——有关涂附磨具制造与制品的内容更加不容易得到,何况我这个已经退休近20年的人呢。因此,本人真是勉为其难了,虽然已尽了最大努力,但个别章节内容的缺失与陈旧还是显而易见的,本书的补充与修订一定存在不少的不足,甚至是错误,望各位同仁与读者批评指正,希望本书的出版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在本书即将出版之际,特别感谢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涂附磨具分会陈远东秘书长、王明远高级顾问,感谢协会的全体同仁;特别感谢我的挚友:刘明一、高忠、黄国栋先生;感谢常年奋斗在我国涂附磨具行业的众多企业家、技术专家及广大员工们,是你们为我国涂附磨具的发展孜孜不倦,不懈追求的精神,是你们的一贯支持,使我能坚持下来,完成全书的补充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