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三月,乍暖还寒,记者走进位于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六楼的辽宁科技大学先进磨削技术研究所,采访了刚刚获得“鞍山市三八红旗标兵”称号的陈燕所长,对这位在国内军工项目研究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并先后获得国防科技进步三等奖、中国航空工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辽宁省科技进步三等奖、“鞍山市第三届十大杰出科技工作者”称号、鞍山市科技进步一等奖、“鞍山市优秀教师”称号的女教授有了更深入地了解。
西湖论剑——学术陈燕
2018年末,“第十届西湖论剑沙龙暨国际智能精密制造产学研合作论坛”在杭州举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雷源忠研究员,国际生产工程院(CIRP)会士、日本理化学研究所大森整主任研究员等90余位来自中国大陆、中国台湾、日本、澳洲、美洲、欧洲、非洲的海内外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会上,辽宁科技大学先进磨削技术研究所所长陈燕教授作为特邀专家也是第一位“女剑侠”,针对表面精密加工技术研究作了“微细零件精密磁力研磨技术”专题汇报,得到与会者的广泛关注与好评。会后,更是有多家机构和企业慕名而来,带着一个个处于被国外技术封锁状态的高端精密加工的技术瓶颈难题,寻求技术支持。而陈燕教授和她的团队,也因此而承接了更多的课题和项目,他们不仅在实验室里夜以继日地研磨着自己的技术,也在磁研磨领域里把辽宁科技大学的品牌打磨得熠熠生辉。
艰难起步——执着陈燕
2000年,执教多年的陈燕在年近不惑的时候有了自己关于人生的冷静思考,她放弃了安逸的生活,只身东渡日本。一面是对正在读初中的女儿的牵挂,一面是学校的厚望和自己的初心,她用了5年的时间,先在日本宇都宫大学做访问学者一年,又顺利取得了日本埼玉工业大学博士学位,主攻光整技术与表面完整性控制理论研究。
回国后,从单打独斗到2010年组建团队,她用第二个5年的时间完成了从理论到实践、从学术到科研的反刍过程,这也是一个厚积薄发的继续成长过程。与此同时,她继续保持着与国内外同行之间的友好合作关系,积极参与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和科技项目的开发应用等工作,并迅速拿出了填补国内磁研磨领域空白的成果。一时间,似乎命运向她垂青,成功近在咫尺。可是事实上,要把成果转化落地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由于该项成果大都应用于军工领域,所以成果转化也必须敲开军工企业的大门,可这谈何容易!几年间陈燕教授东奔西走,为了不被那些高墙深院的大企业拒之门外,她动用了几乎所有的社会力量只为给自己的项目争取一个推介的机会。谈及这一段,这个一向波澜不惊的女子一声叹息,用了这样一个词:全是眼泪!
一飞冲天——追梦陈燕
2010年,基于陈燕教授长期的科研成果积累,辽宁科技大学作为唯一一所非985、211的普通院校获得国家某重大专项项目,这让陈燕教授欣慰之余更倍感压力。实验室里,她带领团队夜以继日深研细磨,捕捉那些电光火石般的灵感和经验;工厂车间里,她和技术人员、一线工人细致切磋,对着许多见都没见过的零件反复揣摩。五年时间转瞬即逝,她的项目顺利结题,专家点评是:超出预期,圆满结题。她带领团队完成了这个预研项目的“两步走”,实现了研发和应用同时完成!她个人也发表了论文30余篇并申请了多项专利。如今,他们的成果在航空、航天和坦克等制造领域都有了广泛的应用,那些铸满了她心血和热忱的精工部件,带着她的梦想和骄傲,一飞冲天。
教书育人——师者陈燕
当一系列成果如期而至,一项项荣誉如影随行,一个个合作伙伴纷至沓来的时候,一些人私下里猜测,陈燕教授会不会就此投身商海。可是一年、两年过去了,人们既没看到她“筑新巢”、也没看到她“燕南飞”,她依旧气定神闲地给本科生讲课,带研究生搞科研。当被问及为何不开公司建厂或者受聘于一些大公司的时候,陈燕教授只是淡然一笑:“我的精力有限,如果只有一个选择,那我选择继续当老师。”
如今,已经从教35年的她可谓是桃李满天下,但她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还在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她潜心研究教学方法和教学理论,主持和参与多项教改工作;她醉心教学实验,自筹资金自制试验仪器,将理论与实践无缝对接;她在课堂上把自己的一些经历和心得分享给学生们,在她绘声绘色的“情景再现”中,学生们开启了对职业生涯的热切期盼和清醒认知。她培养的学生中先后有10人获得国家奖学金,1人获得辽宁省优秀硕士论文。她的研究生牛凤丽是一个朴实的农村女孩,专升本的底子似乎稍显薄弱,在她第一次考博因为“专科出身”而失利的情况下,陈教授燕不仅在精神上鼓励她,还不动声色地在经济上资助她,第二年牛凤丽考上了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博士研究生。去年,她的导师带着她与陈燕一起出席了在越南召开的国际学术会议,会上牛凤丽用流利的英文发表了自己的学术论文,受到了一位国际知名的澳大利业学者的青睐,这位学者当即表示,希望牛凤丽能来读他的博士后!因为他看到陈燕教授的学生不仅有学术上的造诣,更有日常生活中彬彬有礼的职场风度,这都得益于陈燕教授对他们“先做人、后做事”的职场忠告以及言传身教。而学生们对她一直是有敬有畏更有爱,他们这样评价陈燕老师:得遇良师,受益终生。
团队当家——大气陈燕
如今,陈燕教授的先进削磨技术研究所在业内已经小有气,
目前已发展成为集基础研究、应用开发到生产经营于一体的新型科研机构,凭借磁研磨这一核心技术在国内复杂零件表面光整技术领域中异军突起。研究所现有研究人员33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2人,硕士研究生导师5人,4人具有博士学位,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共计28人。团队年龄结构合理、分工明确、各有所长、优势互补,是辽宁科技大学的骨干科技团队之一,每年7、8个项目同时在研已成为常态。近5年,他们先后获省部级奖励5项,国家发明专利8项,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6项,省部级科研项目8项,横向科研项目35项,年均科研经费约300万元;发表科研论文50多篇,其中被三大检索收录20余篇。
提到团队的凝聚力,陈松老师一语道破:陈燕老师的格局非常大。在她的带领下,团队的项目不断,成绩斐然,每个成员都能有所成就。在经济利益上,陈燕老师是一个没有“钱”的概念的人,她把经费都花在了刀刃上,购买设备、送年轻老师外出学习和交流、为在读的研究生们发放补助、带领大家劳逸结合搞一些团建活动……他们的团队有自己的规章制度、奖惩条例,目前正沿着一条良性循环的轨道日益发展和壮大。在研究所的电梯入口处,几个醒目的大字——“企业的难题就是我们的课题”,既是他们的发展思路,也道出了他们的终极理想,志同道合的伙伴们正与她一道长风破浪,直挂云帆。
剑胆琴心——文艺陈燕
陈燕教授用毕生所学进行学术“研磨”,岁月和经历也在“研磨”着她的修养、她的人生。去过她研究所的人都知道,那里既是一方治学严谨的学术沃土,也是一方格调高雅的学术桃源。在那个小天地里,修竹掩映、繁花竞放,虽有车床打磨之声不绝于耳,往来者却都轻声细语、气度悠然,自有一派淡泊宁静和凝重安祥。这似乎是一种气质的折射,也是一种优雅的绽放,从走廊里的一花一草到办公室里的一桌一椅,陈燕教授的文艺气质让人眼前一亮。那些可爱的小物件、那些精致的小摆设,还有她那中国风十足又不失时尚的穿着,让我们忽然感到了这位女学者身上的小女人气。陈燕教授说这并不矛盾,因为她对生活充满了热情和好奇。她手工缝制的精致小巧的钱包和钥匙包令人爱不释手,她精雕细刻出蛋雕作品虽不能说出神入化却也雅趣天成,她用这样的方式放牧自己的心情,缓解精神上的压力。
采访结束,我们对陈燕教授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她是事业上的强者,不让须眉“勇冠三军”;她更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为自己留下心中一亩田,种桃种李种春风。(张金玲/文)
来源:辽宁科技大学先进磨削技术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