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容易记住的,往往是突破式的人物。据黄国栋老人回忆,在他们成功设计第一条机械化涂附磨具生产线之前,国内曾有过六家砂布、砂纸手工作坊,其中上海三家以干磨砂布、砂纸为主,天津三家均生产水砂纸,这六家手工作坊虽然设备简陋,但却是我国的砂布砂纸工业,也是中国涂附磨具发展的先驱。同时,在作坊中有几个不得不提的人,他们是中国涂附磨具行业的先驱。
上海东海工业制品社,是我国第一张砂布的诞生地,是日本留学归来的蒋公毅在解放前创办的一个家庭手工作坊。它的生产设备是木材做的小型涂胶机器,刮浆、上胶、植砂、烘干和裁切等砂布生产环节也完全采用手工工艺,设备落后,效率极低,砂布的宽度也只能做到0.3m左右,产量很小。在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时期,东海工业制品社、大德工业制品社及另一个砂轮厂被合并为国营企业,更名为上海砂轮厂(后简称上砂)。合并后蒋公毅被上海砂轮厂聘为砂布生产的技术工程师,1958年他设计了国内第一条平卧式半机械化的砂布生产线,实现了上胶、植砂、烘干“一条龙”生产,可以生产300mm宽的砂布卷。生产线可以机器涂胶、重力植砂和砂布电干燥,不过刮浆仍完全靠手工。虽然各方面远比不上现在的生产线,但也算是现代涂附磨具生产线的原始雏形。而后蒋公毅与他日本同学的一次偶然相遇,让我国涂附磨具发展迈出了重要一步。
1959年,上海举办了第一届日本产品博览会,博览会上蒋公毅遇到了他在日本留学期间的同学,他的同学向他简单介绍了日本砂布砂纸的生产工艺。回到工厂后,蒋公毅根据他同学介绍的大致流程着手设计新的砂布生产线,他把原来的木材工件都换成钢结构的,把刮浆机也连接到整个生产线上,把产品干燥变成红外线干燥,最后设计出我国第一条宽三幅的砂布生产线。直到目前,我国的干磨砂布生产线也没有很大的变动。总之,我国涂附磨具从无到有,从手工到机械化,蒋公毅都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