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供求基本面、增产低于预期、产需缺口加大与美元贬值推高市场预期等影响,新棉开秤以来价格一路飙升,进入11月,一天三个价,一个比一个高。只有及时销售籽棉才能获得高价的利好。稳定发展棉花生产是应对价格大幅上涨的根本对策,防高价和防通胀与同防危机一样也应“三手抓”。
一、新棉高开高走,一路狂飙
新棉上市以来高开高走,农民籽棉售价一路飙升。从9月的开秤价7.4~7.6元/千克,一路飙升到12元/千克,个别地方好花13元/千克。开始时很多是僵瓣花和四级五级的混合花一起卖,即便是烂僵瓣花也能卖到6.6~7.0元/千克,价格这么高农民没有想到。更没有想到是价格越来越高,高得几乎没有谱,高得真是离奇。10月,一天一个价。时下的11月初,一天三个价,一价更比一价高,高出0.3~0.4元/千克。
据连续监测,9月农民均售价8.87元/千克,比去年同期上涨54.8%;10月均售价为10.33元/千克,比去年同期上涨71.0%,环比上涨16.5%。
按籽棉售价10.33元/千克,衣分率37.0%,棉籽价3.4元与3.6元/千克计,皮棉成本价价涨至22139元~21789元/吨。11月初,长江中游二级~三级籽棉挂牌收购价13.2元/千克,皮棉成本价29886元~29546/吨,创“天价”新高。
二、全球棉花市场展望
(一)棉价进入高价时代
由于全球棉价自8-10月的连续上扬,结束了长达20年的低价棉时代。研究表明,全球棉价近20年连续大幅下降。以1999/00年度美国CPI为基期比较发现,新世纪头10年比20世纪90年代下降了36.2%,90年代比80年代又下降了31.9%。其实过去10年农民种棉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收益的大幅度减少意味着没有农民任何资金积累,也就无法扩大再生产,这次价格大幅度上扬算是对生产者的一个补偿,也是价格调整的导火线。
(二)上周五全球棉价在疯飙之中收官,记录纷纷刷新;11月8日续涨
11月第一周(11月1-5日)全球棉价“五连阳”,现货和期货在一片涨声中收官,纷纷刷新记录。Cotlook A指数从周一的143美分涨至周五的160美分/磅,涨幅11.9%。中国棉花价格指数(CC Index)从周一的27706元涨至周五的28158元/吨,涨幅4.0%。郑州商品交易所主力合约CF1103从周一的28445元涨至周五的31780元/吨,涨幅9.2%。美国洲际交易所棉花期货创140年以来的新高,2011月3月合约从周一的124.45美元涨至周五的138.11美分/磅,涨幅11.0%。
第二周(11月8日)继续上涨,记录再次改写。
(三)影响价格走向的原因
1、增产低于预期,缺口放大。全球棉花产量自2006/07年度和2007/08年度创2600多万吨的历史新高之后,连续2年大幅减产至2200~2300万吨。2010年气候异常,巴基斯坦与非洲的洪涝、巴西的干旱、乌兹别克斯坦的低温,我国棉花的晚熟和减产,全球总产增加的趋势低于预期许多。10月,美国农业部调低2010/11年度全球产量6万吨至2540万吨,预计后续还将调减;期末库存调减16.8万吨至972万吨,库存消费比为37%,为1996年以来的新低。缺口比9月扩大11.2万吨至89万吨。全球棉花产不足需已持续5年。
2、美元贬值,刺激上涨。今后8个月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6000亿美元国债将陆续投入市场,以及日本和欧盟的比较宽松货币政策,全球市场的流动性从充裕到过剩的时间将延长许多,促进形成“货币幻觉”或“影子经济”。由于美元的不断贬值刺激大宗农产品的价格上涨,棉价加上粮价、糖价的大幅上涨推高下游产品,要警惕“货币幻觉”对市场的欺骗性,积极防范和减轻输入型通胀对我国大宗农产品的冲击。
3、市场非理性。棉花作为本轮全球大宗农产品价格大幅上涨的领头羊,除供需基本面和成本上涨提升价格以外,相关环节也在推高价格。虽然棉农的确从涨价中获利和得到了相应补偿。然而当前价格已完全没有谱,一天三个价,大大超出预期合理价格的50%。当前市场应多一份理性,少一份浮躁、奢侈和“跟风”。“棉贱则伤农,棉贵则伤工”,往往是异常偏高在前,异常偏低紧跟其后,农民很是担心。从粮棉比价和成本来看,棉农售价即皮棉成本价在15000元/吨左右,籽棉售价在7.6元/千克相对合理。
(四)大涨后如何着陆?
棉价“硬着陆”将重压甚至淘汰一批纺织企业,“软着陆”则可逐步消化高成本,纺织企业还有喘气机会。实现“软着陆”的基本条件:一是资源供应量能否逐步满足。在高价位的拉动下,2011年全球植棉面积将呈扩大的走向。有报道称2011年巴西计划扩大面积三成,然而,产量还受天气影响。其实2010年全球大宗农产品价格都上涨,对产量的预期性下降,不确定性增加。如果没有大的资源量,棉价将会继续高企,时间上将延后到2011年上半年,6月以后可能会企稳,或者回调到一个较高的合理价位。二是银根是否紧缩,流动性是否收缩,货币政策是否稳定。当前全球市场采取两种完全不同货币政策。中、印、澳等新兴市场的流动性在收缩,美、日、欧的流动性在增加。如果美元流动性泛滥,国际金融市场掀起大震荡或“二次危机”,必将波及棉花和其它大宗农产品。也有认为,仅靠大量资金涌入的价格支撑可能会出现暴跌。
三、对策和措施
(一)当前对策。一是快收摘籽棉,快销售,存棉惜售风险大,只有快速销售才能获得高价的利好。二是快加工,快销售,快回笼资金;纺织业纺多少买多少,这是应对高价的一个临时性策略。三是打击炒作、抢购和囤积居奇,打击流通环节的跟风涨价。此外,还要防止其它农产品的跟风涨价,保障大宗农产品价格在“适当调高”后的稳定走势,减低风险。
(二)狠抓稳定生产,提高供给能力。从根本上讲,稳定发展棉花生产才是应对价格大幅上涨的根本对策,国棉生产能力提高到800万吨足以保障居民的消费增长需求。
(三)加强“三手抓”,提高调控能力。防高价、防通胀与同防危机一样,也应“三手抓”:一抓科技支撑和社会化服务,大力研究推广应用轻简化和机械化技术;推行生产关键环节服务,发展全程服务,努力实现800万吨产能,提高供给能力。二抓政策扶持,出台最低收购价,提高国家的政策控制能力,只有最低价才能找到国家控制市场的着力点。三抓储备和投放,提高市场吸纳和投放的应急控制能力。从2008年度危机收储对市场的影响来看,储备和投放能力低于300万吨,其控制市场效果都是有限的。此外,加快发展“订单农业”和规模化承包种植,可有效提升企业自身消化涨价和应对风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