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行业放宽外资准入限制,是在我国扩大对外开放大背景下做出的重要决策部署。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之后国家领导人在达沃斯论坛、政府工作报告中对积极扩大对外开放都有专门表述。2018年4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全面阐述了中国在扩大开放方面的四方面重大举措,并明确指示,船舶行业已经具备开放基础,将尽快放宽外资股比限制。2018年4月1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就制定新的外商投资负面清单及制造业开放问题答记者问,明确表示船舶行业2018年将取消外资股比限制,包括设计、制造、修理各环节。
政策脉络
从历年《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等利用外资相关政策看,船舶行业外资准入条件总体是不断放宽的,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2002年以前,限制外资进入船舶行业,并规定中方控股或占主导地位。
2002年到2006年,中国开始鼓励外资进入船舶领域。这个时期是世界船舶市场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中国鼓励外资进入船舶设计修理建造、配套产品设计建造等,股比要求由中方控股放宽为中方相对控股,并明确鼓励船舶低速机曲轴设计与制造、玻璃钢渔船、游艇制造。
2007年以后,政策规定更加细致,外资准入“有收有放”。在高端领域鼓励外资进入,并逐渐放宽股比限制,如高技术船舶和海洋工程的设计修理与制造、关键配套产品设计与制造等。而对于常规船舶(含分段)修理、设计与制造,限制外资进入,并要求中方控股,要求更加严格。配套方面,从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近年来的调整看,2015年还有股比限制,如船用低、中速柴油机及曲轴的制造明确中方控股,2017年股比限制也已取消。
影响分析
当前船舶行业外资准入限制主要规定是“普通船舶(含分段)修理、设计与制造(中方控股)”,其他方面已经放开,因此,如果2018年将取消外资股比限制,造船业原则上将对外资完全放开,外资将获得国民待遇。当然,外资企业仍要遵守国内对造船业的管理规定。
放宽外资准入限制对船舶工业的影响体现在修理、设计、制造三方面,下面分别予以分析。
修理方面影响不大。修船业投资大、技术含量低、劳动密集,接单主要依托成熟的营销网络,目前东南亚等人力成本较低的国家已经形成较为成熟的产业链和优势,而投资中国的经济效益将差很多,从投入产出看,放宽准入限制,外资进入意愿也不大。
设计方面影响有限。国内常规船型设计领域十分成熟,且充分竞争,而日韩竞争对手对船舶设计转移到中国有所防范。放宽准入限制,外资设计机构进入的可能性不大,即使进入对国内船舶设计能力提升也是有利的。
船舶制造方面将产生一定影响。通过对外部环境和竞争对手分析,形成三个判断。一是大规模产能转移不会发生。金融危机之前发生过一轮造船产能大规模转移,日韩船企为应对劳动力成本上升将造船产能大规模转移成本更低的中国和东南亚。当前世界造船业仍处于产能过剩阶段,国内劳动成本上升,资源约束趋紧,国内外环境变化决定近期不可能再次发生大规模造船产能转移。二是日本进入中国的可能性更大。从竞争对手看,欧洲基本放弃常规船型建造,韩国造船业处于“危机自救”阶段,欧洲、韩国进入中国可能性不大,而日本船企可能利用外资准入放宽机遇,增加在中国的合资船企中的股权比例,也不排除收购经营困难的国内造船企业,利用管理、技术等优势,打造下一个“南通中远川崎”。三是对中国造船业的影响利大于弊。当前中国造船业处于由大到强的关键时期,国内船企经过跨越式发展,在常规船型方面竞争力大幅提高,具备了与外资PK的实力。同时,由于管理、技术等要素的溢出效应,外资企业进入中国造船业,有助于提升造船业整体实力。
在放宽外资准入条件的同时,政府部门要提升事中事后监管能力和水平,完善外资并购安全审查机制,防止STX大连破产事件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