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聪汽车配件网】“十二五”规划即将出台,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在下一个五年规划中应怎样发展,如何去面对和解决一些老生常谈的问题呢?虽然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的汽车大国,而且在接下来的几年里汽车业极有可能替代房地产行业成为拉动我国GDP的重要行业,但是目前我国的汽车零部件产业依然存在着以下几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1.自主品牌技术实力差
本土企业竞争力弱,产品技术附加值低,价格低廉,轿车零部件配套市场基本被外资企业垄断。
首先,技术实力差距大,我国本土企业尚没有掌握产品核心技术。目前中国零部件行业研发现状可分为三种情况:一是在中国设立了研发中心的跨国公司,他们目前主要参与中国自主品牌整车的新产品研发;二是在华设有生产企业的外资企业,新产品研发依赖其国外母公司;三是中国本土零部件企业的产品开发大多还停留在模仿阶段,技术基础不牢固,不具备和整车同步开发的能力。这些企业大多是这些年兴起的民营企业,他们错过了引进技术的年代。而当年为轿车配套引进了技术的企业,有的为了获得新车型的零部件技术和资金,进一步和外方合资,成为外方控股的合资企业,有的由于各种原因破产倒闭。
其次,本土零部件企业没有和整车同步开发的条件与机会。合资企业的产品都是在国外完成开发后,转移到中国来生产,而我国自主品牌企业的整车开发尚处于初级阶段,产品研发实力比较薄弱,对零部件研发能力的锻炼和技术的提升还不明显。另外,整车企业在开发或换型过程中,不重视零部件企业的参与,也是零部件企业技术水平不能满足整车配套的原因之一。如果整车的这种状况不改变,我国本土零部件企业将丧失与整车同步开发的能力,自身研发能力和技术水平的提升也就无从谈起。
2.整车和零部件的配套关系
整车和零部件的配套关系亟待调整。概括而言,目前我国汽车行业存在三种配套关系模式:即欧美模式、日韩模式和中国模式。在欧美模式中,零部件跨国公司数量多,综合实力雄厚,虽然具有较强独立性,但和整车公司保持着密切的战略合作关系。在日韩模式中,零部件企业几乎没有独立性,和单一的整车公司保持唇齿相依的关系。这两种模式虽有差异,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零部件和整车企业之间都保持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而在所谓的中国模式中,整车和零部件的配套关系不稳定,双方常常处于博弈状态,尚未形成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零部件企业始终处于弱势地位。
中国模式形成的原因比较复杂,主要与我国企业长期形成的经营观念有关。我国一些整车企业自我意识强烈,不是按照自己的生产批量,合理配置配套零部件厂家。其做法是,为了控制价格和规避供货风险,多家布点,货比三家;不考虑零部件企业在研发及工装磨具上的投资成本的回收,而让零部件企业独自承担因车型停产或换型带来的投资损失;单方压低零部件采购价格,迫使零部件供应商经常在价格和质量之间进行抉择。不少零部件企业反映,有些大型整车企业把零部件采购价格压得特别低,致使零部件的销售利润空间非常小,但是因为这些大企业汽车产量比较大,零部件企业又不舍得丢弃订单,只好隐忍不发。
在对“问题”零部件索赔事件的处理方式上,有的整车企业不具体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一概由零部件企业赔付,而且包括整车企业人员的交通、通讯等各项费用,索赔金额高达零件价格的3倍多,有时候零部件企业还见不到“问题”零件。
此外,由于管理上的漏洞,有的4S维修店借机谎报错报索赔零部件,从中牟取利润。零件虽小,损失却大,有的零部件企业每年被索赔的费用高达销售额的4%-5%。以上列举的这些现象,说明我国的整零关系还处于初级,幼稚阶段,是发展中难以避免的问题,需要有一个逐步认识,总结和改进过程。
欧美模式和日韩模式已存在多年,有其文化的原因,但更多的是经验的总结,事实证明了其合理性。当前,三种配套模式都在中国汽车市场上运行,都在经历市场的检验,哪种模式有竞争力,市场高速增长时也许看不出来,一旦市场出现较大下滑,合理模式的优越性就能得以充分体现。
虽然零部件依赖于整车才能发展,但是在能源﹑环境和安全法规对汽车要求越来越高的今天,许多技术创新都需要由零部件来完成,如果没有稳定的关系,零部件企业就不会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研发,反过来又制约了整车的发展。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零部件决定了整车的命运。在这里,我们呼吁整车企业要结合自己的情况,学习国外模式的经验,加强与零部件企业的沟通,调整好和零部件企业的关系,双方建立稳定的,相互信任的战略合作关系,同舟共济,一起应对中国汽车产业正在经历的“冬天”。
3.汽车市场开放程度过高
2004年新的汽车产业政策取消汽车零部件企业投资股比以来,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外资控股或独资的倾向比较严重,我们对此应有正确的认识。实施30年的对外开放政策,给我国汽车产业带来巨大的活力和进步,我们要继续坚持走改革开放的道路,积极从对外开放中汲取自己所需的东西,正确对待竞争,机遇和挑战。各种类型企业都在一个市场里竞争合作,共同发展,本土零部件企业要与外资企业和谐相处。我们欢迎更多的跨国公司在中国建立技术中心、采购中心和培训中心。
4.行业准入门槛低
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没有准入门槛,是对外开放度﹑市场化程度最高的行业。改革开放以来,大批民营企业进入到零部件行业,成为零部件行业的主力军。虽然不少企业规模小、经营分散、生产技术水平不高、管理落后、人才缺乏,但是,他们艰苦创业的历史和勇于拼搏,百折不挠的精神令人钦佩。因此,我们要关心他们,爱护他们,保护他们的积极性,帮助他们取得成功。我们坚信,经过市场经济的洗礼,我国零部件行业一定会出现一批国际化的集团公司。
5.品牌推广差
我国零部件企业在打造品牌方面努力不够。和自主品牌的整车厂相比,中国零部件企业在创品牌方面还有相当差距。在品牌推广方面,国内零部件企业投入的精力和资金明显不足。在满足于眼前利润和拿出利润大头去投入品牌建设、技术创新之间,很多企业放弃了后者。
6.新能源汽车的问题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还要力避一哄而上,这才是“十二五”规划应当解决的问题。现在的新能源汽车已经是泥沙俱下,很多濒死的企业借机咸鱼翻生,山寨电动车大有泛滥之势。所以,规划必须制定高门槛,否则,此轮电动汽车热将会造成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
综上所述,我国的汽车及零部件产业还存在着很多问题,能否妥善的解决好这些问题,我们拭目以待“十二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