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近几个月,提到二砂,占据行业半壁江山的“二砂人”心里都多少酸一下:因为大量媒体在报道它“面临拆迁”、“前途不明&rdqu...
近几个月,提到二砂,占据行业半壁江山的“二砂人”心里都多少酸一下:因为大量媒体在报道它“面临拆迁”、“前途不明”,原来引以为傲的行业航母转眼面目全非,不得不让人唏嘘。 的确,二砂在行业的历史及环境上,都有它不可复制的魅力。1956年动工的二砂(中国第二砂轮厂),是在“一五”期间由民主德国协助兴建的全国最大砂轮厂,刘少奇、朱德等人曾前来此地视察,全国的人才输送到这里,巅峰时期,生产的磨料磨具远销68个国家和地区,在其带动下周边兴建了居民区和商业区。
“二砂是我们一家三口衣食住行的依靠。”对于老李、老张、老赵等万余名二砂老职工来说,二砂是他们的生活,是他们的家园。对于今天研磨江湖的太多企业来说,二砂则是他们的根:“‘二砂’那是行业一代人的情感寄托啊!”第42期杂志专题《悲伤的郑州》一问世时,佛山市方泰磨料磨具有限公司负责人杨彪的感触道出了很多人的心声。
而对于整个行业来说,那渐渐远去的大工业时代,二砂就是中国研磨产业一度辉煌的注脚和最后的遗存!
在上个世纪一个相当长的阶段内,“二砂”占据了郑州乃至河南多项第一。它是国家在郑州投资最多的项目,投资额1.5亿元;厂区面积最大;有着最高的烟囱。其实不光在郑州,在全国也“很牛”,它是全国最大的砂轮厂,也是全世界第二大砂轮厂。即便在现在的行业,半数以上的企业都与二砂有关系——有的老板源自二砂;更多企业聘用着来自二砂的技术员。虽然今天提到“二砂”,业内后起企业更愿意将它作为内部管理的反面教材,但是,它的确是国内半数研磨企业的“母体”。
只是,如今的“二砂”,落锁的厂房四周荒草丛生,包括铁路、烟囱、阅报栏、管道、机床、火车头,废弃的车床、裸露在外面的管道等都在无言的伤感。其实从1956年兴建开始,从辉煌到没落,关于它的一砖一瓦,一人一事儿,穿越60年的风雨,存储着无数人的情感和记忆。一位二砂同仁王工在与记者聊起二砂时说,他每走近郑州中原中路、华山路交叉口,都恍惚穿越回到了五六十年代,那时的二砂,上下班无数的工人骑着自行车汹涌进出,蔚为壮观……然历史的车轮滚啊滚,今天的它,已经与记忆中的景象相去甚远。
然而,工厂的商业地位可以跌变,工人的年岁可以递增,记忆却不会远离;历史的车轮纵再无情,它可以辗碎砖石,却无法辗碎我们“寻根”的情感——没有它,你现在在哪里?你在干着什么?你青春里的故事又会发生什么?是“二砂”将我们一脉相承,让我们在推杯把盏时多了一个又一个没有血缘关系的“亲人”。更何况,二砂的未来,很可能比我们想像得要好得多。日前,记者从河南省文物局获悉,河南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正式公布,河南新增省级文保单位329处,其中就包括郑州第二砂轮厂旧址。
二砂,是不会消失的,也不需要什么奠祭。如果真的需要奠祭的话,那应该是当时的“工业强国”的梦——我们有过一所全世界第二大的砂轮厂!现在,我们拥有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