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备受关注的201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即将召开,作为年度最重磅的经济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透露出来的,不仅是总结2015年中国经济的成绩单,更是定调2016年的经济工作重点和宏观政策...
备受关注的201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即将召开,作为年度最重磅的经济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透露出来的,不仅是总结2015年中国经济的成绩单,更是定调2016年的经济工作重点和宏观政策走向。不必讳言,2015年步入经济新常态的中国经济遭遇诸多挑战:从宏观上看,经济增速下滑,地方财政收支也不乐观;从微观上看,传统工业企业生产经营状况不仅没有得到好转,反而继续承压;以房地产为代表的实体去库存化也面临诸多艰难挑战。
好在,经济新动能的效力不断显现,创新创业大潮带来诸多积极变化。在这样的背景下,就业稳定,民生稳固,经济增长虽然步履艰难,但结构调整逐步好转,并且动力不减。
这种喜忧参半的经济现状,让2016年的经济工作如何安排变得更加引人关注。接受记者采访的专家表示,无论是全面小康要求还是社会发展需要,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速依旧是未来几年的主要目标,为此,稳增长仍是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重要议题。
与此同时,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预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会推出既有年度特点又有利于长远制度安排的改革举措。如继续推进金融改革以有效服务实体经济,以及继续推进稳增长+国企改革和财税体制改革等等。
稳:稳增长仍是头号议题
稳定的经济增长是改革的基础,为此,稳增长仍是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重要议题。来自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三季度全国GDP增速达到6.9%,自2009年二季度以来首次跌破7%。
“2016年国家经济政策的发力点还是稳增长和保增长。”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微博]称,2016年的经济工作重担还是想方设法调动一切积极性稳增长、保增长。所以,明年上半年是将会有一系列的政策出台,调动地方积极性,包括给地方政府、地方官员正面激励,树榜样,破格提拔,鼓励创新,鼓励多试。通过这些办法把已经批准的、已经立项的项目落实下去,这些事在明年一季度会密集布局,到明年二季度、三季度、四季度会逐步发力。这是一个因素会导致明年的增长前低后高。
华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俞平康则认为,库存和产能过剩的问题还将使中国经济继续面向下行压力,在此状况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可能会推出新一轮的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
2015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稳定经济增长、保持稳增长和调结构的平衡定为2015年经济工作的任务之一。在“十三五”规划建议发布后,中央政府、各部委和地方政府都陆续对经济工作进行战略布局。
近期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多次提及稳定工业增长、消费升级、优化结构等议题。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指出,2016年稳中有进大基调不会有太大改变,稳增长在经济目标中仍处于优先次序。
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国家主席习近平明确指出,今后五年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的目标,主要考虑是,确保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必须保持必要的增长速度。从国内生产总值翻一番看,2016年至2020年经济年均增长底线是6.5%以上。
结合目标与现状,中国经济增长的弹性空间并不算很大,正如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主任祝宝良所言:6.5%~7%的增长速度能不能实现?我们看淡GDP不是不要GDP,发展还是第一要务。
“从目前趋势来看,未来五年中国经济潜在增速回落至6%~6.5%是‘大概率事件’。”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巴曙松表示。
李稻葵预计,2015年GDP是6.8%,因为四季度会略有下降,2016年略有回升,2017年还是这样的格局,6.7%、6.8%或者高一点。
对于处于“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来说,保持一定的速度很关键,但更需着眼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
巴曙松认为,鉴于经济进入结构转换期是“十三五”期间最大的特征,未来五年官方稳定经济增长政策会更多寓于改革之中。改革需以市场化为原则,更加重视调整供给面,加快淘汰“僵尸企业”,化解过剩产能。具体到金融改革,将聚焦鼓励金融创新、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加快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等方面,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实:供给侧改革将出实招
在11月10日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习近平首次提出“供给侧改革”,强调在供给侧加强改革、提高质量和效率。
紧接着,在11月1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也提出以消费升级促进产业升级,培育形成新供给新动力扩大内需。
11月18日,习近平在APEC会议上再次提及“供给侧改革“,表示要努力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使供给与需求相匹配。
高层领导人先后两天连续阐述宏观调控的同一理念在历史上并不多见。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供给侧改革措施落地,先是国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消费升级的政策,接着国务院常务会议再次部署加快企业技术升级改造,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
可以肯定的是,改革的宏观思路愈发明晰。由以前的需求管理、短期刺激更多地转变为供给、需求“两手抓”,甚至将把更多笔墨用于供给侧管理。
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陈波预测,“供给侧改革”的说法还会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有所体现,但不会局限于某个行业的改革,而会涉及到整个产业的转型升级,另外,在改革方向明确的情况下,如何将改革落地,将是下一步工作的难点所在。
正如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近日召开的专家座谈会上明确指出:在供给方面,继续运用好结构性减税等手段;在需求方面,要以更优品质的产品、更加丰富的新业态、更便利的服务,支持信息、绿色、旅游等领域新消费发展,在消费升级中释放需求潜力。
好的改革思路若要变成现实,离不开政策落地的改革“实招”。尽管市场经济体系已经基本确立,但行政部门或其他强势机构通过人为制造“供给短缺”,从中获取超出正常水平的稀缺性溢价的现象仍普遍存在于经济生活与百姓利益相关的诸多领域。
比如眼下正在推进的出租车改革、医疗、教育等,上述领域中普遍存在供给抑制造成了打车难、入学难、看病贵等一系列社会问题。民间资本能否顺利进入并参与公平、透明的市场竞争,直接关乎高效率供给的增加,供给侧的改革期待能否顺利完成考验着政府的决心和勇气。
“供给侧改革将是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主要内容之一。”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指出,“经济改革往往是针对问题进行的,中国经济的改革亦是如此。供给侧改革的方向和领域也将重点解决矛盾比较突出的地方。”
在潘向东看来,供给侧改革可能会从降低过剩产能、对垄断行业进行改革、要素市场等方面进行:一是降低过剩产能。在经济增速放缓的情况下,过剩产能不仅本身不具有发展潜力,还占据大量的生产要素造成新兴产业不能得到充分发展。我国目前处于“三期”叠加阶段,如果不能有效降低过剩产能,很有可能错过这一实现转型升级再平衡的有利时机。
其次,对垄断行业进行改革。行政垄断行业长期以来效率较低、缺乏市场活力,如石油天然气、电力、电信、铁路等。可采取降低准入门槛,鼓励行业竞争的方法来激发垄断行业企业活力,提高生产效率。打破行政垄断将有助于提高市场活力和资源的合理配置。
再有就是要素市场的改革。生产要素劳动力、土地、资本的合理流动是供给侧改革的重点所在。要素改革要落脚于建立和完善城乡间生产要素的流动、交易、优化的体制。要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收入,使其享受城市化进程的溢出效应,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改:国企、财税、金融改革将深化
深化改革给中国经济带来的变化,在过去短短的两年内已经得到了集中体现。未来五年官方稳定经济增长政策会更多寓于改革之中,而且在2016年将继续深化,而且也将是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主要议题。
接受记者采访的专家指出,中国一直在进行的金融改革、财税改革、国企改革等各项改革事实上都是“供给侧改革”,借由这个新名词,这些改革将更受重视。
俞平康指出,结构改革是目前经济工作中最重要的议题,但考虑到经济刺激可能会延缓经济结构改革的步伐,“中央经济工作工作会议最重要的关注点是如何把握好结构调整和经济刺激的关系”。
以国企改革为例,自2014年7月15日针对六家央企的“四项改革”试点启动以来,国企改革逐步推进。
2015年9月以来,国企改革措施以《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和《关于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中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的若干意见》为开始,此后相继出台,进一步明确了国企的改革方向。
“预计国企改革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重点突破的领域。”经济学家宋清辉指出,因为其他方面的改革,都要依赖于国企改革的深入推进,国企改革没有突破,其他方面的改革可能很难继续推进。改革能否突破,决定中国经济前途,可以预料财税、金融体制等改革将取得实质性突破。
陈波也指出,国企改革依然会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主要议题:“现在的重点是如何推进国企改革,做到什么程度,达到什么目标。”
财政政策将成明年宏观调控的主要杠杆,而财税体制改革被赋予创造改革红利、牵动经济稳增长的任务。但目前财税体制改革如中央和地方收入划分理顺、地方举债融资体制、税制等改革,更是备受关注。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部长徐洪才则表示,目前看,困难比较大的是财税体制改革,也应是最重要的改革领域,因为财税体制涉及到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也涉及到国家治理机制现代化的问题。当前财税体制改革面临的挑战是财政收入下降,而支出增加;如何理顺中央和地方的权力和责任?现在思路似乎还不清晰。
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邵宇指出,财税体制改革将建立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让政府财力运行于阳光之下;同时匹配合理的事权和支出,既适度加强中央事权和支出责任,也能调动地方的积极性来扬弃和升级传统的“GDP锦标赛”。
在金融改革方面,陈波介绍,现在人民币国际化正处于一个关键时期,如何在把握宏观审慎原则的基础上,有效防范金融风险,不断推进金融对内对外的改革,形成资本的开放,建立人民币的市场汇率机制,将是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需要研究的问题。
潘向东指出,因为我国金融市场还不完善,与实体经济的传导还不通畅。以股票市场为例,如何有效防范缓解金融风险,建立能够服务于实体经济,保护投资者利益,形成有效监管的市场是供给侧改革的焦点所在。
“人民币纳入SDR仅仅是万里长征的一步,坚信明年是中国金融改革的‘大改之年’。”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魏建国如是说。可以预见,2016年中国仍将进一步推进金融改革,改革步伐不会放缓。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国内的一系列经济改革措施,中国领导人最近频频通过外交活动为中国经济拓宽国际市场。
习近平在10月的访英行程中,签署了超300亿英镑的中英贸易投资协议。
11月初,在法国总统奥朗德访华期间,中法达成了200亿欧元的合作协议。
李克强在11月下旬与吉隆坡总理、中东欧国家领导人的会面中,也积极推进中外在高铁、铁路、港口建设上的合作。
尽管如此,陈波认为,中国明年的经济形势依然严峻,国际政治局势的动荡将给经济合作增加不确定因素,而中国的内部供给侧改革则以中长期为目标,短期内不会带来明显的效果。
松:宽松政策将显著加码
对于处于“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来说,保持一定的速度很关键,按照目前的态势,2016年的经济工作重点还是要想方设法调动一切积极性稳增长。
除了稳定经济增长政策会更多寓于改革之中以外,接受采访的专家指出,一些政策将更加“松”,比如,加大积极财政政策的定向宽松。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院长刘元春认为,目前的货币政策应当根据新时期的要求全面重构。在宏观经济探底的进程中,货币政策必须旗帜鲜明地转向“适度宽松”,以稳定市场预期,打破“债务-通缩”的恶性循环,扭转目前的悲观情绪。“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汇率稳定+加强外部宏观审慎监管”依然是应对未来两三个季度经济波动的核心,同时应坚持“财政挖渠,货币放水”的原则。
刘元春建议,强化积极财政政策的定向宽松,建议财政赤字率可以达到3%左右,总量达到2万亿左右,同时逐步将结构性减税转变为总量性减税,改革现有财政支付模式。
“未来宽松政策将显著加码。”光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徐高称,特别是在提高实体经济投资意愿方面,一方面需要通过政策性金融机构直接支持项目推进,另一方面需要提高地方政府投资积极性。疏通宽松政策向实体经济扩张的传导渠道。
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认为,短期内为了避免经济增长失速和失业率上升,三驾马车的需求端管理依然不可放松。在政策层面,依然要维持货币和财政的“双宽”来确保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以拉动基建投资为核心的固定资产投资,同时配合减税等手段来刺激和培养新的消费热点。
在潘向东看来,宏观政策预计以稳为主,而为配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稳增长需要,预计“积极财政、稳健货币”政策组合的概率较大。
此外,从供给侧进行宏观调控,就意味着政府必须减少税费。
日前,李克强总理也明确表示,在供给方面,继续运用好结构性减税等手段,扩大有效供给。
“通过减税、降低融资成本减少行政成本的约束,给企业减负是刺激经济恢复增长动力的最短期和最有效的措施。”万博新经济研究院院长滕泰表示,假设明年能减税3万亿元,并通过增发国债的形式吸纳社会闲置资本以弥补财政缺口,未来在经济出现过热或者通胀风险时再通过还债来熨平经济周期,可以实现一箭多雕。
近期的政策依然在向此方向倾斜。12月3日,三部委发布《关于结合新型城镇化开展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试点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到依托现有各类开发区及闲置厂房等存量资源,通过PPP等多种方式,整合发展返乡创业园区,降低创业成本。落实完善鼓励创业的用地支持、税费、租金减免和资金补贴等扶持政策,适当放宽用电用水标准,吸引更多农民工等人员入园创业、集群创业。
我国减税空间仍然较为充足,且需根据经济结构现状进行调整,这是专家们的一致看法。中国贸促会研究院研究员赵萍表示,为适应消费升级需求,一些全球知名品牌、质量领先、行业领先的商品,还有包括农产品、工业品等各国有代表性的特产,都可以考虑纳入消费税减税范围。
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预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会推出诸多改革举措,如继续推进金融改革以有效服务实体经济、继续推进稳增长、深化国企改革和财税体制改革等。
另据国际商报报道,中国旅游研究院最新数据显示,我国出境旅游人数和购买力已连续三年居世界第一,2015年中国公民出境游人次预计将实现16%的增长,首次突破1.2亿,出境消费将达1.1万亿元。
从用户预订数据来看,欧美国家是“购物游”首选目的地。从欧洲方向来看,传统热门目的地瑞士、意大利仍受“年假族”追捧,西班牙、葡萄牙跻身新的扫货胜地。
此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微博](IMF)宣布人民币加入SDR,也将促进出境游消费。中青旅遨游网首席品牌官徐晓磊认为,人民币“入篮”,对我国旅游业而言,从长期来看将是一个重大利好,且将大有可为。
专家表示,长期看,人民币加入SRD意味着越来越多的国家将认可人民币作为通用货币,将增加国际市场对人民币的信心,此后,国民将可以直接用人民币在境外旅游、购物,将进一步刺激国民出境游消费。
上海证券商贸及旅游行业分析师刘丽表示,在国家政策持续扶持鼓励、国民旅游消费渐次升级、新兴信息技术助力腾飞、资本力量推动纵深发展、创业创新等多重利好因素的共振下,旅游业内部结构在持续发生变化,我国旅游业正焕发蓬勃新生机。
“未来,我国旅游行业要实现产业破局,只有从供给侧着手,以‘以市场为主导力量,减少行政干预、优化供给结构、提高供给效率’为核心,增加品质旅游产品供给、改善旅游服务质量,对不合理低价予以坚决有效打击,供给侧改革或将从根本上重构中国旅游业的面貌。”徐晓磊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