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亚细亚陶瓷第三条生产线上马,1.37公里长的生产车间,“楚天瓷都”在复兴之路上步履铿锵;三赢兴电子二期项目启动,研发生产的1800万像素摄像头,再次刷新国内同行业纪录;瀛通电子新上...
亚细亚陶瓷第三条生产线上马,1.37公里长的生产车间,“楚天瓷都”在复兴之路上步履铿锵;三赢兴电子二期项目启动,研发生产的1800万像素摄像头,再次刷新国内同行业纪录;瀛通电子新上8条精密电子数据生产线,公司上市冲刺紧锣密鼓……最新统计表明,元至6月,通城规模工业增加值、用电量增幅分别为6%、12.3%,居全市前列。
县委书记姜卫东说,产业倍增工程,是通城发展转型的“酵母”,升级的“跳板”。
在下行中上行:夯实登高望远的基底,“小气候”营造上行攀升的气场
通城,重商兴业之地。
经过多年滚动发展,全县形成涂附磨具、电子信息、医药物流、陶瓷建筑、食品饮品五大支柱产业,其产值和税收分别占工业企业的80%、90%以上。
“有特色、没块头”依然困扰着通城人。规模上不去,效益哪里来?2014年,五大产业总产值仅110亿元。县委县政府为此大力实施产业倍增工程,积极引导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力争到2020年五大产业规模达到300亿元,打造“中国涂附磨县产业基地”、“华中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华中中药种植生产基地”、“楚天瓷都”和“江南油乡”。
倍增工程遭遇下行压力。今年以来,五大产业不同程度地受到市场冲击,特别是陶瓷建筑产业,受到市场和环保双重钳制,全国半数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
通城县委认为,经济下行压力大气候下,谁也无法“独善其身”。适应新常态绝不是一味降低发展速度,而要以下行压力激发上行动力,以产业倍增工程撬动企业转型升级,由低水平运行向“高、新、精、尖”方向突进。
不管东西南北风,营造“小气候”不放松。
每一家重点企业,都有一名县领导、一个县直部门联系,还有一名退居二线的局级干部驻厂抓党建、抓企业文化、抓项目申报,担任“红色CEO”。
企业的用地用工、用电用水,都是县里的头等大事,专题会、联席会、督办会一个接一个,直至问题解决。为了一家企业5000万元的授信,县委书记姜卫东、县长来华雄竟先后跑了6趟武汉。
大气候风云变幻,小气候精敏在握。
在各地建材企业限产压产的情况下,总部在上海、上市在新加坡的亚细亚陶瓷追加数亿元投资,新上3条生产线,主产抛釉、微晶、仿古、内墙砖陶瓷。公司董事层认为,只要过好环保关和落后产能淘汰关,建材企业就能化危为机,打通上升通道。据介绍,生产线全部投产后,年产可达1亿平方米,成为华中最大的建筑装饰材料生产企业。
受龙头企业带动,楚瑶陶瓷、盛达电瓷等企业纷纷增产扩能。三五年内,通城陶瓷建筑业可实现产值40亿元、税收3亿元。
“下行环境呈现上行态势。”县经济开发区主任罗小虎说:“五大支柱产业的龙头企业和重点企业都在扩资增产、建新厂区、上新生产线……”
从集团到集群:“群狼术”让每一条狼的能量都得到释放,让“狼团队”的价值放大倍增
在通城,涂附磨具产业拥有30多年历史,20余家工业企业。2014年,实现规模工业产值37.2亿元,上缴税金4680万元,产品市场份额占全国60%以上。
过去,湖北玉立砂带集团几乎成了涂附磨具产业的代名词。这家集研发、生产、营销于一体,一、二、三产业融于一身的大型集团公司,生产砂纸、砂布、砂带、异型产品,高中低档产品“通吃”,从东南亚简易的手工打磨市场,到欧美的精密研磨市场,到处都有“犀利”牌产品的身影。
近年来,玉立集团作出了两项艰难决策。
一是“移情别恋”,投资8亿元,征地1000亩,新建玉立樊牌工业园,主攻强力树脂切割片、精密研磨等产品,引进德国工艺新上无纺布项目,建成继美国、西欧之后的全球第三条生产线,产品附加值极高,技术含金量达到世界顶尖水平。
二是“忍痛割爱”,把苦心经营10多年的越南市场拱手让给天利纱布等“小兄弟”。集团决策者认为,退出东南亚,虽然损失1个多亿的销售额,但可集中精力进军欧美,新增20个亿的市场份额。
玉立集团的“一进一退”,是通城县五大产业从集团化到集群化经营的典范。涂附磨具由此成为全县首个湖北省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实现“五年再造一个玉立,挺进行业世界三强”。
近年来,县里调整发展思路,从扶持企业集团,到推动产业集群发展。一方面,合理规划产业布局,建设五大产业专业园区。另一方面,依托产业链条招商,实现上下游关联企业错位发展、配套发展、有序发展。
电子信息产业先后引进20多家企业,每家企业主导产品不一样,包括云母制品、耳机线、电脑连接线、玻纤布、摄像头膜组、电子显示屏、手机触摸屏等30多大类。
医药物流产业依托“江南天然药库”的资源优势和遍布全国的销售大军,做大做强福人药业、泽中物流等企业,形成中药材种植、生产加工、物流销售完整的产业链。
陶瓷建筑的9家规模企业,分别生产建筑陶瓷、工艺陶瓷、高压电瓷三大类别的产品,同类产品的生产企业又细分出不同档次、品牌,同行不再是“冤家”。
食品饮品20多家企业分别主攻水、酒、茶、油,拥有中国驰名商标“本草天香”、省级著名商标“七里山”、“百丈潭”等知名品牌。
通过集群化发展,龙头企业带动力、产业集群竞争力都大大增强了。县经信局副局长张彩云说,“群狼术”最终让每条狼的能量都释放出来。
变争先为领先:扛着“危机感”奔跑,瞄准“制高点”起跳
在云母绝缘材料生产领域,平安电工董事长潘协保开始是个争先者,后来变成领跑者。
24年前,他从通城云溪山沟出发,先后四次大规模投资扩张,企业年销售收入由数百万元到数亿元,年上交税金近4000万元,安排劳力就业2000余人,已成为通城电子信息的龙头企业,也成长为中国最大和世界重要的云母绝缘材料制品生产基地,产量、销量分别占全国同行的40%和45%。
在手机摄像头生产研发领域,从争先到领先,三赢兴董事长刘传禄似乎创造了一个传奇。
10年前,通城籍人士刘传禄在深圳创业,成为国内最早的手机摄像模组行业者。从摩托罗拉、诺基亚,到中兴、华硕,他一直是世界知名品牌最忠诚的合作者。从10万、50万像素到200万、500万像素,他一直走在同行们的前列。在回归创业的30多家电子企业中,三赢兴也是龙头企业之一,在同行业中独占鳌头。
这两位行业领袖的诀窍都是:揣着“危机感”冲刺,瞄准“制高点”起跳。
平安电工每年坚持将销售收入的10%,用于技术创新,先后与国防科大、华科大等高校建立合作关系,生产的云母绝缘材料应用于航空航天、高速列车等领域,还先后开发无碱玻纤布、电热发电膜、微米级无碱玻纤布、航空用合成云母等世界顶级产品。
在全国云母绝缘材料生产领域,通用平安电工的生产标准。全球云母产品定价,要看平安电工“风向标”。
2011年,手机由功能机向智能机升级,三赢兴果断引进世界最先进的半导体封装技术,一举取得行业领先地位。2012年,公司在通城投资3亿元建三赢兴高新科技园,今年又投资2亿元扩建二期。短短三年间,产值可达20亿。公司在深圳、通城有3个专业研发团队,仅今年就有7项发明获国家专利,公司获批国家高新科技企业。
截至去年,全县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4个、省级工程中心1个,博士后产业基地3个;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4家,省级3家,开发区成为全市首家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园区。
“三赢兴的‘赢’和瀛通的‘瀛’,里面都有一个‘亡’字。‘亡’者何意?危机也。只有一个危机感强的企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只有抢占制高点才有市场话语权。” 三赢兴企业管理层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