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规划目标是引导和促进规划实施的重要手段,是推动规划落实努力的重要方向。为明确“制造强国”的任务和重点,《中国制造2025》综合考虑未来国际发展趋势和我国工业...
规划目标是引导和促进规划实施的重要手段,是推动规划落实努力的重要方向。为明确“制造强国”的任务和重点,《中国制造2025》综合考虑未来国际发展趋势和我国工业发展的现实基础条件,根据走中国特色工业化道路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总体要求,提出了“制造强国”的若干发展目标,加快实现我国由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的转变。指标选取的总体考虑
《中国制造2025》指标体系的设立,综合考虑了以下几方面因素:
第一,能够体现制造强国的主要特征。指标的选取,既要能够反映雄厚的产业规模、优化的产业结构、良好的质量效益、持续的发展能力等制造强国的主要特征,又要借鉴参考国外的评价指标,形成与国际之间具有可比性的指标体系。
第二,能够体现新型工业化的根本要求。党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要基本实现工业化,走新型工业化是实现工业化的必由之路。指标的选取,要充分体现创新驱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质量效益、两化深度融合的根本要求。
第三,指标数据具有可获得和可比较性。指标的设立考虑了历史数据的可获得和可量化性,如制造业增加值、劳动生产率、R&D投入、专利、能耗等指标,能够实现与历史数据的对比及与国外发展情况的比较。
第四,体现系统性和全面性相结合。指标的设立要能够满足系统评价制造强国的需要,同时还要体现制造业当前发展情况、国际竞争力、发展潜力等各方面的综合实力,体现系统性和全面性的良好结合。
综合考虑上述因素,经研究,《中国制造2025》采用了创新能力、质量效益、两化融合、绿色发展4大类共12项指标。
体现创新能力的指标
加强自主创新能力是实现由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转变的核心,是实现我国价值链低端向高端跃升,加快推动增长动力向创新驱动转变的重要举措。《中国制造2025》提出,到2020年掌握一批重点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优势领域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到2025年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在全球产业分工和价值链中的地位明显提·权威解读:《中国制造2025》的主要目标升。
从定量指标看,确定了两个目标任务:
一是规模以上制造业研发经费内部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为与国际具有可比性,该指标的预测,使用OECD的统计数据。未来十年,以OECD统计的1999~2012年我国制造业研发投入强度年均增速5.9%进行测算,2020年和2025年指标将分别达到1.26%和1.68%(详见图表1)。


工业发展质量效益指标主要包括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制造业增加值率和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速三个指标。
一是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该指标为国内独创,是反映我国制造业质量整体水平的经济技术综合指·权威解读:《中国制造2025》的主要目标标,由质量水平和发展能力两个方面6个维度12项具体指标计算得出。未来10年,预计国际市场需求不足的局面难有根本改观,传统低端产业竞争优势走弱不可避免,质量竞争力将继续保持中低增长速度,为此以年均增长0.19分(2010~2013年平均增长0.19分)计算,2020年和2025年分别达到84.5分和85.5分(详见图表3)。



未来十年,制造业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取得明显进展,两化融合迈上新台阶,宽带基础设施更加完善,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关键工序制造装备数控化在规模以上企业得到广泛应用。
首先,宽带用户数。“十三五”期间,根据国务院颁布的《“宽带中国”战略及实施方案》发展目标,·权威解读:《中国制造2025》的主要目标2020年我国固定宽带接入用户将达到4亿户,其中家庭宽带用户约3.3亿户,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将超过70%。“十四五”期间,我国固定宽带发展进入缓慢增长的饱和阶段,预计宽带用户年均净增规模在1100万,据此估算2025年我国固定宽带接入用户将达到4.8亿户,其中家庭宽带用户将达到3.9亿户,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达到82%,达到发达国家当前的平均发展水平(详见图表6)。



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点在工业,难点也在工业。由于工业能耗占全社会能耗的70%以上,工业排放污染是我国污染的主要来源。 《中国制造2025》提出,到2025年重点行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物耗及污染物排放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中国制造2025》还确定了4个定量指标,即规模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2020年和2025年分别较“十二五”末降低18%和34%;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别下降22%和40%;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分别降低23%和41%;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由“十二五”末的65%分别提高到73%和79%。
实现规划目标的保障措施
《中国制造2025》规划期限长,且全球制造业格局面临重大调整,我国经济也处于快速发展之后的转型期,不确定性进一步增强,为促进《中国制造2025》目标的实现,必须加大政策支持,加强规划实施的监测评估与调整。
一是加强组织实施保障。成立由国务院领导同志担任组长的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统筹推进《中国制造2025》各项战略任务实施。设立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为规划实施提供持续的、高水平的决策咨询。
二是完善政策支持体系。规划提出了深化体质机制改革、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完善金融扶持政策、加大财税支持力度、健全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扩大制造业对外开放等保障措施,通过制定部门分工,落实责任,加强督促检查,推动规划各项政策举措落到实处。
三是加强监测评估。建立《中国制造2025》第三方评价机制,利用社会智库、企业智库等第三方机构,定期发布《中国制造2025》实施进展,推动公民广泛参与实施和监督,确保规划目标顺利实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