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对中国造船业来说,2015年将成为停止下滑而再开始跳跃的一年。 根据《船舶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副司长李东说明,四方面具体目标...
对中国造船业来说,2015年将成为停止下滑而再开始跳跃的一年。根据《船舶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副司长李东说明,四方面具体目标,即科技综合实力跃居世界前列、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效率效益显著提升、配套能力和水平大幅提高。
他指出:在科技实力方面,主流船型综合竞争力显著提升,形成50个以上满足最新国际规范要求、引领国际市场需求的知名品牌产品。具备主要高新技术船舶和深水海洋工程装备的设计能力,全面突破高技术船舶的关键技术,海洋工程装备设计制造能力进入世界前列。基础共性技术水平显著提高,技术储备明显增强。规模以上企业研发经费投入不低于销售收入的2%。
在产业结构方面,环渤海湾、长三角和珠三角造船基地成为世界级造船基地,产业集中度明显提升,前10家造船企业造船完工量占全国总量的70%以上,进入世界造船前十强企业达到5家以上。培育5~6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海工装备总承包商和一批专业化分包商。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销售收入达到2000亿元以上,国际市场份额超过20%。形成若干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品牌修船企业。2015年船舶工业销售收入达到12000亿元,出口总额超过800亿美元。
在效率效益方面,工业增加值率较“十一五”末提高3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年均提高15%。船舶工业全面建立现代造船模式,数字化造船能力明显提高。骨干企业造船效率达到15工时/修正总吨,典型船舶建造周期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骨干企业平均钢材一次利用率达到90%以上;规模以上企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20%等。
在配套能力方面,船舶配套业销售收入达到3000亿元,船舶动力和甲板机械领域形成5-10家销售收入超百亿元的综合集成供应商。主要船用设备制造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平均装船率达到80%以上,形成一批具有知识产权的国际知名品牌产品,品牌船用设备装船率达到30%以上。在船舶自动化和系统集成等方面取得重要突破。海洋油气开发装备关键系统和设备的配套率达到3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