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今天我们欢聚一堂,召开中国机床工具协会涂附磨具分会2014年会。在此,我代表玉立集团公司向出席本次活动的各位,表示最真诚的感谢和最崇高的敬意!回首玉立过去的三十多年,我们感慨万千,...
今天我们欢聚一堂,召开中国机床工具协会涂附磨具分会2014年会。在此,我代表玉立集团公司向出席本次活动的各位,表示最真诚的感谢和最崇高的敬意! 回首玉立过去的三十多年,我们感慨万千,玉立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人才培育史,就是一部科技创新史,就是一部管理创新史。三十多年来,玉立砂带集团全体员工团结奋斗,实干进取,克服了地域、交通、资源、人才、技术、信息、资金、产品、市场、政策等种种困难,企业经营实现了从不规范到规范,从一个手工作坊发展成为中国涂附磨具专业制造公司,公司走向了制度化、规范化、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开创了市场高度认可、社会好评如潮、员工比较满意的崭新局面。这里,围绕玉立四个方面的内容与大家作一个回顾:
一、玉立发展史
玉立公司成长的三个十年,就是三次跨越,更是三座丰碑。他一次次的超越自我,从一个小作坊成长为拥有五个子公司、十一个销售分公司的现代企业集团,融生产、研发、物流、销售于一体,经营涵盖了涂附磨具、建筑、养殖、纺织、造纸、化工、酒店、食品等多元领域。
磨剑,十年露锋芒
1978年,17名街道妇女,怀揣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学习愚公移山和铁人王进喜的精神,靠东借电钻、西借板车,靠捡废铁与破砖烂瓦,把两间半猪圈改成了厂房。拿着自己挑河沙、打豆腐、卖手表、缝纫机的钱和民政部门的三千元救济款,创办了城关公社五七砂纸组——玉立公司的前身就在这样艰难的环境中诞生了。
就在这一年,五七大队砂纸组在北京东升砂布厂师傅的支持下,首条单头砂纸机制造成功,当年生产木砂纸十万扎,产值4.5万元。一颗涂附磨具的种子,就这样开始了它的生根发芽。
1979年,7名妇女自己掏钱作路费,北上石家庄砂布厂学艺,带回了手工生产耐水砂纸的技术。1980年,又派人南下柳州学习,回来后把单头木砂机改装成了砂纸、砂布两用机。1981年,大胆采用石英砂代替玻璃砂生产木砂纸。这一年,公司生产的木砂、水砂、砂布产值40多万元,企业也有了她真正意义上的名称“通城砂布厂”。1986年,通城砂布厂用18万元从南昌廉价购买了一条废弃的耐水砂纸生产线,经百天奋战,技术攻关,彻底改装,公司第一条水砂纸生产线投入生产,生产能力迅速提高。1987年,砂布厂的产值跨过了千万大关。
在那计划经济年代,物质奇缺,生产砂布的纯棉布要凭票供应,砂布厂人就在国内率先大胆用化纤布代替纯棉斜纹布生产砂布,成功地改写了部颁标准。尤其是第一个用树脂取代油漆的革新,令全国同行赞叹。
1978年至1988年的头十年,“犀利牌”产品从通城走进了武汉,走进了上海,走进了广交会,一直走进了美国俄亥俄州工业展览馆。
头十年磨一剑,半树脂耐水砂纸捞到了第一桶金,玉立已锋芒乍现,从一个小作坊变成了产值过千万元,让通城人刮目相看的小厂。
破茧,十年成彩蝶
1995年,工厂考虑上砂带生产线。但当时业内专家们普遍认为砂带生产设备必须从西方国家进口,理由是:进口的设备都生产不出好砂带,国产设备肯定不行。加之进口设备价格太高,得花上亿元的投资,这对一个年产值不过上千万的小厂来讲,简直就是一个天文数字。不上,砂布厂没有出路;上,砂布厂又没有钱,怎么办?砂布厂要上一条自制的国产砂带生产线。就这样,通城砂布厂自力更生,投资2000多万元,用一年半时间硬是把中国第一条国产砂带线造出来了。1997年投资的这条国产线,一直用到今天,砂带生产捞到了第二桶金,为中国涂附磨具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
1997年,通城砂布厂随着第一条国产砂带线的建成投产,工厂也同步进行了企业改制,黎珊玉董事长给新生的公司取了一个十分响亮的名字叫“玉立”。
1988年至1998年的第二个十年,公司总产值增长了22.5倍,销售收入增长了14倍,上交税金增长了14倍。第二个十年,湖北玉立砂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历经重重困难,突破种种技术难题,终于破茧成功,成为湖北工业的“小巨人”。
展翅,十年飞九天
从1999年开始,着眼世界前沿。玉立确定的第三步发展战略是:产品质量、档次向上,销售市场向外,延伸产业链,做强主业,开拓多元经济,跻身世界涂附磨具行业前三强。
向海外拓展:2002年8月,玉立集团投资120万美元在越南创办的“中国玉立砂带(越南)公司”正式生产,成为中国涂附磨具行业跨国办厂第一人。2006年,玉立集团又在泰国和马来西亚分别建起了砂带转换厂。为全面进军东南亚市场作准备。
2009年,玉立在美国注册成立的公司,当年就被美国涂附磨具协会接纳为正式会员。近二年,玉立正着手在欧洲、北美洲筹办自己的销售公司,为玉立销售网络贴近世界遍布全球、为犀利产品抢滩国际市场打基础。
向高端迈进:2002年10月,已初具实力的玉立从意大利引进高档砂带生产线及技术,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玉立很快掌握并消化吸收了国外设备的操作及先进技术,生产出来的6种砂带产品各项性能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2006年又投资7000万元再建国产3号砂带线,其自动化程度及精度均超过进口砂带线的水平。目前,4号砂带生产线也正处在紧张的建设之中。设备的不断完善,技术的不断创新,使玉立去年实现产值近8亿、上交两税4000万。
朝多元发展:2003年,总投资近亿元的玉立花园开始建设,到目前已建成17栋,入住员工上千户。2005年,投资6000万元的玉立国际酒店竣工开业,不仅提升了玉立的形象,同时还增强了通城人的信心。公司还投资3000多万元建农业生产合作社,推进生猪产业化。多元化的探索,既壮大了玉立,又造福了通城的父老乡亲。
延长产业链:第三个十年,玉立累计投资近亿元新上了特种工业用布、化工、造纸、转换、包装等涂附磨具配套项目,产业链的延伸既扩大了企业的规模,更稳定了原材料的质量,还增加了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使玉立在前二年的金融危机中处变不惊。
1999年至2009年的第三个十年,公司总产值增长4.2倍,达到9.2亿元,销售收入增长3.7倍,达到5.3亿元,年上交税金增长6.23倍,达到5000万元,玉立这只中国涂附磨具业的大鹏鸟,正展翅翱翔,向世界涂附磨具业的前三强奋力疾飞。
三十多年,玉立人勇于开拓,科学创新。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一个又一个中国涂附磨具史上的奇迹。
三十多年,玉立发展不忘回报社会、回报通城。据统计,玉立公司33年累计缴纳税费近3亿元,撑起了县域经济的“半壁河山”。玉立还投资百万元在苏区扶贫扶苏,办希望工程,在牌合建希望小学。玉立还让5000户通城家庭、2万余通城人过上了幸福美满的小康生活。
三十多年,玉立一路前行,一路硕果;一路风尘一路凯歌。公司目前拥有员工3000多人,厂区面积600多亩,固定资产3.5亿元。公司“犀利”牌砂带、砂布、砂纸荣获国际金奖,连续四届十三年被评为“湖北省名牌产品”和“省出口名牌产品”。“犀利”牌商标连续四届被湖北省认定为“省著名商标”,2011年,获“中国驰名商标”。企业曾先后获得“全国诚信守法乡镇企业”、“全国重合同守信用单位”、“省优秀民营企业”、“省外贸出口先进单位”、“纳税信用等级A级纳税人”等一系列荣誉称号。据国内权威资料显示,玉立集团主导产品的产值、销售、利润、出口创汇、员工收入等经济指标连续15年位居国内行业之首。
二、玉立人才培育史
三十多年来,玉立公司一直奉行着“将企业当学校办”的理念,把思想政治教育当作“灵魂工程”,当作玉立经济工作的生命线,把企业管理上升到文化管理的战略层面来思考。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管理干部,组合了一支优秀的科研队伍,催生出了一大批优秀的销售精英,凝聚了一支优秀的员工团队,推动玉立事业健康、快速、平稳发展。
构筑大厦基石——加强全员素质培训
公司成立初期,员工的文化水平是最大的先天不足。企业要想不被市场无情淘汰,就必须发展,而企业要发展,就必须提高他们的技能水平和文化素质,这是不可逾越的鸿沟。
由于当时种种条件的限制,只能开设专题讲座,举办业余文化技术夜校来提高员工的技能水平和文化素质。
开设专题讲座可以快速提升员工的技能水平,我们定期和不定期的组织全体干部群众利用工余时间甚至停产参加一些专业讲座。主讲者有本厂领导、有特聘专家、还有当地党政领导,讲座专题主要是企业管理、产品生产工艺和检测、市场营销、安全生产等内容,同时也包括时事政治和党的方针政策等内容。长驻公司的专家华增河同志是机械工业部三磨研究所高级工程师,曾留学德国,由董事长黎珊玉同志六请而来,为干部职工作技术专题讲座。还不定期被邀请到厂作专题讲座与生产技术指导。
为了提高职工文化素质,我们于建厂同时就开办了职工业余文化夜校,强化文化知识的学习。一直坚持到现在,取得了巨大效果。黎珊玉董事长在《迎接廿一世纪,实施第三步战略》一文中对夜校的开办有这样的评价:“公司建厂22年来,夜校办了22年,办得很好,培训出一大批优秀的青年管理和技术专业人才走上了重要的工作岗位。” 现任公司总经理黎桂林、副总经理的黎伟明、樊林生、熊彬、董事罗俊、吴宏娥、原任副厂长胡透明等,都是当年业余夜校学员中的佼佼者。业余夜校不仅培养了一大批专业人才,也为公司浓厚的学习氛围的形成起了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浇铸大厦栋梁——加强企业管理培训
建设现代化企业,必须打造出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管理团队。当年,大多数高层团队成员都是从车间生产管理一线一步步走上高层领导岗位的,他们的政治水平与现代企业的宏观管理决策能力亟待提高;高中层管理精英是企业的中流砥柱,公司将人才培育的重点放在这些人身上。
选送高层管理人员到中央党校、省市党校学习培训从没有中断过,它极大的提高了高层管理人员政治素养,驾驭全局的大局观,长远发展的战略眼光。
鼓励、支持高中层管理人员参加学历培训,学习现代企业管理知识。先后有100多人通过进入大学或自学函授、电大等形式获得本科、专科毕业文凭。
此外,公司长期与县武警中队、县人武部开展军事训练。不定期选拔管理人员和员工进行封闭式训练。学军事、练射击、磨意志。提升组织指挥能力,培养吃苦耐劳精神和勇敢顽强的作风。
打造完美大厦——加强系统立体培训
经过几十年的苦战,玉立公司全面完成了原始积累和高速发展两阶段,公司基石已逐渐稳固,公司栋梁也已浇铸成形,朝着世界涂附磨具前三强的目标迈进已成必然趋势。
为适应这一战略实施的需要,玉立公司除继续搞好高层管理人员和全员培训,重点对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建立一支高水平科研开发团队。我公司又不断选送高层管理人员进入国内著名高等学府深造。从2002年开始,董事会成员先后进入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党校、上海财经大学等高校学习,学习时间最短的三个月,有的长达一年。总经理黎桂林被派送日本培训,专攻经济管理。
研发团队的培训是第三步战略人才培训的重点。2001年以来,公司选拔数十名优秀员工赴河南、湖南及省内大学及科研机构学习,极大提升了研发团队的实力。2005年开始,公司实行全员轮训。明确规定:不培训不上岗,不转正,不提干。并提出了学习型员工的要求为“热爱家乡、忠于玉立、德才兼备、具备严细实铁执行力”。五年来,员工进行了二次全员轮训,共轮训7000人次。
2006年开始,公司党委决定改招工为招生,成立了集团培训中心,公司党委统一领导,董事长亲自制订了“全封闭、准军事、抗大式”的管理模式及“以人为本,忠孝智勇,以学为本,严细实铁”的培训校训。培训玉立文化、涂附磨具专业技术、毛主席著作选读、自然科学等内容。要求学员“过三关(军训关、学习关、劳动关)”、“正三观(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培养具有高度忠诚度和不折不扣执行力的合格员工和优秀人才。几十年来,玉立团队中聚集了研究生大学生 名、自己培养的中高级工程师 人,获国家专利 项,公司被专家评为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火炬计划高新企业”,为玉立集团转型升级打下了巩固的人才基础。
玉立既是一家企业,更是一所学校。这所学校培养了巨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有力保证玉立事业向既定的战备目标迈进。
二、玉立科技创新史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正处于伟大的历史变革时期,湖北玉立砂带集团就诞生在这个峥嵘的岁月,使玉立人与生俱来就有不安于现状,敢于改造拼搏的不屈性格。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激流勇进,逐渐壮硕起来。一支玉立牌的科研团队刻苦攻关,大胆突破,自主创新,不断研究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研发新产品,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突破,实现了一次又一次的飞跃,成就了今日玉立,创造了美好未来。
以优质产品做“大”玉立,演绎发展传奇
玉立集团起步时,一直是生产工艺简单的木砂纸。而木砂纸当时在市场上泛滥成灾。通过市场调查,发现耐水砂纸用途广,市场需求量大。当时生产耐水砂纸按国家标准必须用耐水牛皮纸和全油漆粘接剂工艺,耐水牛皮纸价格贵,而且严格按计划供应。大胆采用电缆纸来代替耐水牛皮纸,用本地产的桐油对电缆纸进行防水处理,耐水要求同样可以达到。这一突破使耐水砂纸价格下降50%,明显的价格优势使通城砂布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了绝对优势。为了降低成本,大胆把水溶性树脂用在产品上,替代了成本高出几倍的全油漆,而且新产品质量更好。半树脂耐水砂纸投放市场,很快赢得了客户的亲睐。几年时间全国的耐水砂纸传统生产的厂家统统停产。不但为玉立积累了第一桶金,而且彻底改写了中国耐水砂纸的标准和生产工艺,跟国际接轨。成为通城砂布厂发展史上关键的第一跳,让通城砂布厂跃上一个新台阶。
过去,我国生产砂布只能用动物胶制造工艺,这种产品磨削性能、抗气候性性能很差,而且有一股异味,产品出不了国门,销售范围很小。1993年,在耐水砂纸成功基础上,用改性水溶性树脂替代动物胶生产砂布,对生产设备、工艺流程、操作规律进行大胆的突破,我国第一张张页全树脂砂布问世了,并对基布的选择、热固工艺等进行了改良,不但提高了产品质量,而且大大降低了成本。
三次大的创新突破以及静电植砂工艺的普及应用,使玉立张页产品的销售一直保持在两个亿的水平。低档产品取得了高附加值的效果,为玉立公司的快速发展提供了稳定财源。
以先进技术做“强”玉立,缔造涂附磨具王国
1996年,湖北玉立砂带集团张页产品以其质量、价格优势,占领了国内80%的市场份额,玉立集团营销网络遍布全国各地和主要大中城市,并出口多个国家。然而,我们并没有沾沾自喜,反而充分认识到低档张页产品终究要被机械化生产方式所淘汰,必须与时俱进,进入中高档涂附磨具产品领域,生产高含金量、高附加值产品,求得一席之地。我们必须拥有自己的砂带生产线,否则,我们就会被市场经济无情的扼杀。当时分管砂带生产线项目的副总经理黎桂林,凭董事长参观国外砂带生产线时留下印象绘制的一些图纸,带领他的团队,反复研究砂带的制造原理,从厂房基建到设备的制造组合,从原布的设计到布基处理,从底胶复胶涂布系统到植砂系统,从固化系统到整体生产线的安装,历时一年多时间,功夫不负有心人,一条300米长的砂带制造线和基布处理线硬是雄踞在玉立的新厂房里。玉立人自制出第一条国产砂带生产线,砂带产品投放市场后一举打破了国外产品的垄断地位。玉立又一次成功了,玉立的发展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十几年来,玉立科技人员一刻也没有停止过研发突破,将一个接一个的与国际水平相匹配的中、高档砂带新产品投放市场,逐步收回被洋产品长时间占领的一统天下的市场版土。满足了国内市场需求,也致富了玉立公司。财富提升了玉立公司的品位,开拓了广阔的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玉立公司前景美好,后劲十足。
2002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推进,又一次对涂附磨具产品提出了更高的使用要求,诸如磨板材的超宽砂带,重负荷磨削砂带等等。但玉立的国产砂带制造线无法满足生产工艺要求。只有引进先进的设备和先进的技术,生产出来的产品才可以与国外产品媲美。为尽快与国际接轨,从欧洲引进全套流水线和八个技术配方,一次性采购到位,全程控生产流水线很快投产。柔软砂带、中软布砂带、锆刚玉砂带、重负荷磨削砂带、100%全聚酯布基砂带、高精度纸基砂带等一大批新产品逐一问世,玉立的犀利牌产品又与洋品牌砂带叫板了。犀利牌产品系列越来越齐全,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大大地提升了知名度和美誉度。
2005年,中国第一条超宽砂带投放市场;
2006年,中国第一卷涂层锆刚玉砂带投放市场;
2007年,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玉立第三条纸基砂带生产线投产;
2010年,紧跟美国、德国砂带生产前沿技术,中国堆积磨料砂带投放市场。随着设备的不断更新,随着产品含金量的不断提高,随着 全新高端产品的不断问世,玉立公司正在实现由“大”变“强”的蜕变过程,一个蓄势待发的中国玉立,崛起在世界同行业之巅。
以科技活力做“优”玉立,续写崭新篇章
三十多年快速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玉立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近三年,集团公司年平均投入科技活动经费2512万元,累计实施科技项目145项,研发周期三年以上项目49项,荣获国家级奖项 项。公司现有技术开发设备价值1700余万元。成立高新技术产品研发小组,覆盖市场调研、产品开发、质量控制、信息研究、设备及人才培养等方面职能。制定了《技术开发中心人才引进激励办法》、《新产品新技术开发管理制度》。重奖科技人员和技术创新有功人员,仅每年颁发的四小发明奖额度均逾百万元,市场开发奖数百万元。同时注重对外科技交流,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河南工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湖南大学、重庆大学等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以及国内外同行建立长期、稳定的技术合作关系,目前7项合作项目进展顺利。公司正在筹备与武汉理工大学共建博士后产业基地,为公司跨越发展储备高层科技人才。
由于科研机构、设备、经费及激励措施得到充分保障,科研队伍和一线员工的“科技兴厂”潜力得到充分激活和发掘,公司上下营造了良好的学科技、用科技氛围。近几年,年均参与科技活动人员650余人次,完成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开发项目36项,公司拥有各项专利7项。
我们将继续坚持大胆突破,科学创新,继续保持“团结奋斗、实干进取”的企业精神,在涂附磨具转型升级上、在固结磨具的品质提升上、在超硬磨具的高精研发上继续努力攻关,并大胆尝试机器人减速器的研发工作,为打造具有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犀利品牌而努力奋斗。
三、玉立管理创新史
玉立的高速发展史也是一部管理创新史,三十多年来,玉立从培养员工的精神斗志开始,逐步过渡到制度约束,再发展到制度管理,最后向文化管理迈进,最终形成企业文化和核心竞争力,实现了人的价值、企业利润和财富的最大化。
用毛泽东思想武装员工
创业之初,玉立人以大庆工人阶级为榜样,以《实践论》、《矛盾论》起家,以《为人民服务》、《愚公移山》鼓舞斗志。人手一本毛主席语录不断从中找到解决矛盾的方案,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政治挂帅、思想领先,始终坚持用具有玉立文化特色的思想政治工作武装员工思想。在玉立,党组织战斗堡垒的作用随处可见。进生产车间,最显目的就是红色的“党员示范岗”的标牌。三十多年来,无论是技改攻关,还是抗洪抢险,无论是岗位示范,还是学习充电,事事都是党员模范带头,处处都有党员建功立业。在玉立,公司政治理念就是旗帜鲜明的“三个坚持”,即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道路。在企业发展的风潮中,玉立集团始终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办厂方向不变,使大家共同创造的劳动成果,得到公平、公开、公正的共同分享。同时,以这种政治理念引导党委成员、共产党员和公司干部员工致富思源,富而思进。近几年,党委组织科研、生产、营销三支队伍,以精品战略创造了中国高端砂带市场重新洗牌的机会,使国产砂带跃上了比拼洋砂带、实现产业报国的新的竞争平台。
用改革创新理念突破管理
八十年代初,公司大胆打破“三铁”,提倡凭本事吃饭,按贡献拿钱,人事能进能出,干部能上能下,报酬能高能低。1993年我们率先在全行业、全市推行销售买断制,主动跳出了“三角债”的怪圈。对外,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一起抓,走效益型、尖端型、差异型、外向型发展之路。对内,我们引入市场机制,各车间是一个独立核算的经营实体,“四权下放三公开”、“两级核算、三定计酬”,部门、车间之间互为买卖关系,形成效益最大化。同时,车间公平、公正、公开选出民主管理小组成员,对车间干部工作进行监督,参与管理,打造人格化的企业、制度化的车间、效率化的团队;车间民主管理小组是《鞍钢宪法》开在玉立的一朵奇葩,是工人阶级主人翁意识在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上的升华,调动了生产车间的积极性和员工民主管理的自觉性。
用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治企兴企
在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时代,以德治企的先进文化是企业做大做强的保障,也是别人抢不着、挖不走、仿不了的核心竞争力。在玉立,我们主要做到“六有”:
一是有一个长远的发展战略。这是制定各个时段规划的基础。创业之时,当玉立的产品还没有领到“准生证”的时候,公司的发展战略是:自力更生,排除万难,一定要办成全县一流的厂子。工厂立足后,公司的发展战略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把玉立办成全省轻工系统排头兵企业。进入新世纪后,玉立公司的发展战略是:团结奋斗,实干进取,竞争世界同行业三强。三个时期的发展战略,记录了公司快速发展和不断提升的过程。实践证明,让员工分段明确企业的战略目标,对于大家坚定信心,克服困难,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起到了很大的鼓舞作用。
二是有一种成熟的经营理念。就是“以诚待天下,以信立门户”,“用犀利砂带,磨世界不平“。这种理念和角色定位,立足于人本管理,着眼于换位思考,得到了玉立集团内外顾客的一致拥护和有关部门的普遍认同,得到了所有客户的公认,玉立集团的公信度、美誉度提到了一个更高的水平,成为一种推动公司永续经营和快速前进的核心动力。
三是有一套规范的育人机制。玉立育人的阵地,从车间到课堂,从思想文化领域到经济、技术领域,从生产经营过程到业余时间,无处不在,无时不在。通过培育一流的人才保证一流的品牌。公司育人机制主要是“三会”、“四训”、“五赛”:即“学习报告会”、“干部生活会”、“民主讨论会”;“夜校长训”、“脱产集训”、“在岗自训”、“新员工军训”;“员工技能比赛”、“演讲比赛”、“玉立杯文体比赛”、“《犀利快报》投稿比赛”、“四小革新成果比赛”等,形成人人争当“学习模范”、“工种状元”、“革新先锋”、“文体冠军”、“优秀记者”的浓厚氛围。许多员工说:“我来玉立,有一个终生难忘的军训岁月,有一个催人奋进的夜校时代,有一个行行出状元的成才环境!有一个施展个人才干的平台!”
四是有一套严细实铁的管理法则。创业之初,玉立师承《鞍钢宪法》的“两参一改三结合”,即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加管理,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干部、工人、技术人员三结合;此后,适应经济全球化,引入“5S”:“整理、整顿、清理、清洁、教养”,使《鞍钢宪法》的内容进一步细化和科学。这是一套严细实铁的管理法则。严,即是规矩,又是过程,只有严才能给全公司的整体性、系统性、标准性提供第一保证。正如黎董事长说的:“严是爱,松是害,从严治企,企业长盛不衰,才是对员工最大的爱”。企业无巨细。无论企业决策,还是日常事务,每一项工作、每一道程序、每一个细节,都是大事。多年来,玉立人细中求精,以精求大求强,才连续四届获得湖北省著名商标、中国机床工具行业精品名牌和国际博览会金奖,最终被国家工商总局授予“中国驰名商标”和国家质监总局授予“国家出口免验企业”的称号。
五是有一套完整的思想行为准则。这就是玉立人耳熟能详的《玉立员工准则》。玉立公司有2000多人,要变成一个人一样的思想,也得有个标准,这就是十条准则。不论干部员工凡是没有按这个标准在自觉的规范自己的行为,就是水货玉立人,就会被淘汰。《玉立员工准则》使我们玉立公司的肌体永远纯洁,永远健康,永远放射光芒。
六是有一部可研可读的《黎珊玉文集》。玉立十分注重营造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氛围,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的近100万字的《黎珊玉文集》,有记述玉立奋斗历程的《决胜商海》卷,有观照中外社会和经济现象的《欧美一瞥》卷,还有升华本土企业文化的《突破管理》卷,更有玉立人昂首阔步竞争世界三强的《跨越五洲》卷,这些都是玉立宝贵的精神财富,是玉立特色的“四库全书”。
总之,玉立丰富的企业文化形成了玉立人的性格是坚忍不拔,知难奋进,创新进取,永无止境;玉立人的习惯是遇事先替别人打算,团结、互助、友爱,把困难留给自己,勤奋、刻苦、奉献;玉立人的风格是要么不干,要干就干出一流的,不谈客观原因,只看事后结果;玉立人的作风是雷厉风行、诚实守信、勤政廉洁,克已奉公,这些使玉立集团的企业文化逐步走向完善,形成了一个比较浓厚的文化氛围,使公司由制度管理上升到文化管理层面上来,为物质文化建设输送了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这也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