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7月18日,中国和阿根廷正式签署《关于建设阿根廷重水堆核电项目的实施协议》,标志着中国首次成功进军国际竞争性商用核电市场,为中国核电企业“走出去”树...
核电企业“走出去”取得的积极进展,是我国高端技术大步走向世界的缩影。今年1至6月,我国境内投资者对全球146个国家和地区的3224家境外企业进行了直接投资,累计投资433.4亿美元(折合人民币2660.5亿元)。尽管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上半年的对外投资同比下降了5%,但我国企业“走出去”却在高端技术领域实现了重大突破。除了核电领域,我国在特高压技术输出方面也取得重大进展。今年2月,国家电网成功中标美洲首个特高压工程——美丽山水电特高压直流送出项目,这是国家电网迄今为止首个采用±800千伏特高压直流方案的海外大型绿地投资项目,标志着我国特高压技术走向世界。
另外,“中国制造”地铁和电动车组更是实现了中国高端装备的世界杯首秀。32天时间内,中国北车制造的地铁列车和电动车组共计发车1484列次、总运营里程约652075公里、累计运营约19202小时、累计发送乘客1100万人次。世界杯闭幕之际,中国北车再次获得巴西里约热内卢10列(40辆)电动车组的订单。而由中国南车四方股份公司研制的我国出口量最大的城际动车组首批车辆,也于当地时间7月21日在阿根廷萨缅托线投入运营。中国南车、中国北车均是我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的领先企业,近年来,两家公司研制的高速动车组产品成为中国高铁外交的新名片,这两家公司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中也屡有收获,目前已向世界20多个国家出口轨道交通装备产品。
数据显示,我国对外投资在过去10多年里有了飞速发展。2002年,我国非金融类对外投资只有27亿美元;2013年,这个数字增长到902亿美元,短短12年间增长了33倍。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出口蓬勃发展,出口结构也在发生着积极而深刻的变化。从市场结构来看,我国企业在巩固发展传统市场的同时积极开发新兴市场,南美已经成为中国高端装备的主要出口区域。从产品结构来看,我国不再只是玩具、鞋子等大众消费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主要制造者,中国企业在汽车、集成电路、医疗器械等高端工业品领域正异军突起。高铁、大飞机、载人航天等一系列高精尖“中国制造”令世人刮目相看;通讯、电力、轨道交通等大型成套设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且在价格、技术等方面都具有明显优势。另外,我国民营企业竞争力显著增强,已成为我国外贸最具活力和出口潜力的市场主体。
今年以来,除了在高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我国在拉美、东盟等新兴市场的投资合作也势头迅猛。今年1至6月,我国对欧盟、俄罗斯的投资分别增长221.7%和109.5%;对东盟投资25.2亿美元,同比增长14%。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提出后,一些国家正在着手将本国发展战略与“一带一路”建设进行有效对接,有些合作项目正陆续“开花结果”。
继中俄签署了4000亿美元天然气供应协议大单之后,近日,中国海油所属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成功签下俄罗斯北极YAMAL项目的大宗订单,合同额约101亿元人民币。据了解,这是海油工程有史以来中标金额最大、技术等级最高、投标时间最长的一笔订单,也是中国首次承揽LNG(液化天然气)核心工艺模块建造项目。
当前,我国市场规模居全球第二,外汇储备居全球第一,具备技术优势的产业越来越多。未来5年,我国将进口超过10万亿美元的商品,对外直接投资预计将超过5000亿美元,出境游客将超过5亿人次,对外投资合作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