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近来,一股热炒中国经济“硬着陆”的论调,在全球经济界如沉渣浮现。有观点甚至信誓旦旦地祭出“中国经济即将崩溃”的陈词滥调,以博众人之眼...
近来,一股热炒中国经济“硬着陆”的论调,在全球经济界如沉渣浮现。有观点甚至信誓旦旦地祭出“中国经济即将崩溃”的陈词滥调,以博众人之眼球。暂且不提这些机构或组织唱衰中国经济背后的真实动机,必须指出的是,这类观点均不一而同地犯了以偏概全、一叶障目的毛病,没有全方位、客观理性地观察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整体面貌,也缺乏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历史渊源的深入研究,更是没有预见到新成立的由最高领导人牵头的中央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将在未来的中国经济发展中所发挥的重大作用。实事求是地说,在过去的一年中,中国经济遭遇外在需求不振和内部结构调整的双重挑战,在2013年的经济成长为7.7%,基本达到了去年初政府工作报告定下的7.5%成长目标。整体看,中国经济在去年第二季落底后,开始缓步回升,第四季增长较第三季虽又放缓0.1个百分点,但仍然在稳步成长的轨道上。这是新一届政府执政第一年交出的成绩单,其效果是积极的,也是令人满意的。
实际上,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不在于速度有多快,而是在于更好的与国计民生发展相适应。现在中国城乡之间普遍存在较大的收入差距,在零售方面,城市占70%,而农村仅占30%。对于中国政府来说,当前重要的是如何做到经济平衡发展,如何提高农民的购买力。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如在农村实行医疗保险,让农民也能与城里人一样享受优惠政策。否则,农村消费水平赶不上城市,城乡差别会继续拉大,进而制约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为此,中国政府及时采取了宏观调控的明智之举,致力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拓展内需。在这一思路支持下,如今中国城镇化建设持续稳步推进,随着城镇人口数量迅速增加,内需增长将成为中国经济越来越重要的推动力。这一战略调整将消除城乡生活差异,进一步提高中国的国内消费需求,从而为中国经济稳定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同时,中国政府正在而且已经着手冷却房地产市场、加快金融改革、抑制产能过剩、提高国内消费作为增长引擎的作用、减少对出口的依赖等措施,这些举措均十分有利于推动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正是基于对国情世情的冷静研判,中国政府坚定信心、顶住压力,保持宏观政策的稳定性,对经济运行进行适当预调微调,从而逐步实现经济增长企稳回升。在此需要指出的是,面对世界经济持续低迷的复杂局面,中国经济不可能独善其身,也没有哪个经济体能够长期保持两位数的持续高速增长,特别是当自身经济规模达到一定基数之后,持续高增长实现起来会更加不容易。
而且,中国新一届政府对宏观经济发展模式也做了调整,不再一味追求经济高速成长,而采取发展速度与质量并重,且更加注重经济和生态两者平衡发展。特别是现在,由于中国已经是全球最大贸易国、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三大进口国,以前那种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不再适应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因此,在这个调整的过程中,中国经济增速“换挡”在所难免,可以说,现在中国经济增速的“换挡”是“调速”而非“失速”,调速是为了更稳妥的前进!
展望2014年的中国经济,很多有战略眼光的经济观察人士普遍预计,中国经济将更注重发展结构的合理性而非一味追求发展速度。当前中国经济设定的7.5%左右的年均增速,是在全球经济不景气、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情况下的合理发展目标。这一增长速度是使中国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得到提高又不会带来后遗症的速度,与中国当前的潜在经济增长率相符合,不仅处在合理的区间范围内,而且在世界上仍属较高增速。展望未来,中国经济仍将会继续充当世界经济发展“火车头”的角色,将继续为处于中低速增长通道的世界经济注入强劲动力。
正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克里斯蒂娜·拉加德所说,“中国经济硬着陆的可能性非常小”。现在中国政府设定的经济增速“与过去十年实现的增速相比,这当然有点低,但那样规模的经济体发展到那样的程度,势必会有所放缓。而且我们认为,他们应该放缓增速,这种做法的确恰当”。不过,另有一些国际机构或组织在刻意唱衰中国经济方面,早就属于“老运动员”了,每每中国经济有风吹草动之际,他们都会及时跳出来大放厥词。这些“杂音”几乎伴随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整个过程,但每一回他们都败在中国经济健康发展的铁一般的事实面前。在当前中国成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以进一步推进中国发展之际,中国的经济发展必将迎来新一轮的有序增长势头,也必将使那些时常别有用心唱衰中国经济的人士再次大跌眼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