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近年来,贵阳坚持走科学发展路、加快建生态文明市,通过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等路径,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的有机统一,经济社会保持了较快发展。成绩固然可喜,但在全球经济新形势下,...
近年来,贵阳坚持走科学发展路、加快建生态文明市,通过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等路径,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的有机统一,经济社会保持了较快发展。成绩固然可喜,但在全球经济新形势下,贵阳发展方式粗放、产业结构不合理、科技创新能力较弱等问题仍然存在。例如,工业方面,资源型产品、粗加工产品相对较多,深加工、高附加值产品较少,整体增加值率低;服务业方面,现代服务业虽然发展势头好,但比重仍然偏低。
从国内外的发展经验来看,经济结构调整将是大势所趋。过去二十年,“四小龙”已经基本上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形成了以服务业为核心的经济体,主要经济增长源泉已转入依靠人力资本创新和高附加值服务来获取。进入新世纪,广东、浙江等沿海省份率先提出“腾笼换鸟”,如今“动手快”的地区早已不见了“烟雾缭绕”。
从自身发展来看,作为贵州的省会城市,贵阳肩负当好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火车头”和黔中经济区崛起“发动机”的历史使命,正在全力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经济发展处于转型升级关键时期。破解结构之困,成为打造贵阳经济“升级版”的当务之急。
在这样背景下,贵阳出台《中共贵阳市委贵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的意见(征求意见稿)》,提出坚持科技引领、创新驱动,把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作为实现实体经济突破的重要支撑,强化顶层设计、创新体制机制,构建高端、高效、高辐射的现代产业体系,将贵阳建设成为西部地区高新技术产业重要基地和带动全省经济转型发展的核心增长极,以此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实体经济发展水平,夯实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物质基础。
思路清晰、方向准确、措施有效、推动有力,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步伐加快,贵阳经济“升级版”呼之欲出。
主攻领域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大力发展下一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核心设备和智能终端,促进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的研发和示范应用;重点发展新型元器件、新型显示、软件及信息服务、电子材料等核心基础产业,培育壮大数字视听与数字家庭产品和汽车电子等新兴应用电子产业;积极发展数字内容、电子商务等产业。
■生物医药产业。加强中药提取、分离、纯化等关键生产技术的研究和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推进中药提取物生产向规模化、标准化发展;大力发展生物制剂、化学药品、先进电子医疗器械、医用材料等生物医药和生物医学工程产品;以药食同源为突破口,积极发展天麻、灵芝、杜仲等特色保健食品产业。
■节能环保产业。重点在高效节能锅炉窑炉、余热余压余气利用领域突破发展;在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领域,聚焦共伴生矿产资源、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再生资源回收等,重点解决共性关键技术的示范推广;在先进环保产业领域,重点发展水污染防治、固废处理、大气治理、环保产品、环保服务领域。
■新材料产业。磷化工以精细化、有机化发展为突破口,向电子级、食品级方向延伸产业链;铝加工以高性能合金材料、新型研磨材料、高纯材料为突破口,向机械制造、光电子基础材料延伸产业链;新型材料重点发展高品质特种钢材料、微电子与光电子材料、锂离子电池材料及组件、新型膜材料及组件、纳米材料及石墨烯等前沿材料、工程塑料及高品质合成橡胶、杜仲橡胶等。
■航空航天产业。重点发展航空发动机、航空发动机叶片、航空液压件、航空盘、环形锻件、航空连接件等产品;重点突破数字化装配、整体结构件制造、精密钣金成形等关键技术,支持整机研发与制造;重点发展机体维修、发动机维修和部件维修;重点开发航天和宇航领域电子产品,实现航天高科技民用产品产业化;重点研发小容量单一压力容器氢镍电池组、宇航服特种电池、精密微特电机、继电器等。
■高端装备制造业。积极发展乘用车整车、专用车以及天然气、甲醇、二甲醚等清洁能源汽车,做大做强汽车电子、密封胶条、铝制散热器等基础零部件产业;大力发展铁路货车、机车重大锻铸配件、机电设备等产品制造,做大做强城轨车辆整车制造、车辆配件制造及轨道交通通信等;重点发展智能制造成套装备、数控功能部件、智能仪器仪表与控制系统。
■高技术服务业。加快重要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提升电子商务、软件服务外包、网络增值服务等信息服务能力;发展以行业共性技术标准研究和制定、专利分析等为主体的技术服务,符合国家新药研究规范的可控性评价服务,以第三方为基础的现代物流管理系统或平台,以终端播放、内容制作、移动通信服务等为重点的文化创意产业支撑服务;围绕现代制造业,加快发展工业设计、企业项目咨询、信息化系统咨询、方案设计、集成性规划等技术咨询服务。
实施“六大工程”
■实施园区引领工程。按照“半年见成效,一年大突破,形象大提升”的要求,贵阳将强力推进园区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全面提升园区要素配置力和产业承接力。到2015年,全市产业园区全部实现“九通一平”、达到省级一类园区标准,园区工业总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80%以上。
■实施科技创新工程。贵阳将实施一批科技重大专项,突破一批关键共性技术,造就一批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培育和发展一批具有竞争力的科技型企业。到2015年,力争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50家以上,培育国家级、省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5个以上,市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10-15个。
■实施科技金融助推工程。贵阳将加快建设国际金融城,发挥科技金融区的服务功能,先行先试科技金融创新政策,完善融资担保体系、畅通股权融资渠道、丰富债权融资手段,打造多元化融资服务平台。到2015年,力争政府用于成立引导基金的财政性资金规模达到5亿元以上,聚集和带动社会创投资本30亿元以上。
■实施配套环境提升工程。贵阳将加快建设CBD、山体户外体育运动基地、文化艺术中心等,提升城市商务服务、体育休闲、文化娱乐等功能;科学布局、推进国际学校、国际医院、国际社区建设,完善城市配套服务功能。实施“蓝天守卫计划”、南明河水环境综合治理中期工程,推进湿地公园、山体公园建设,优化生态环境,吸引创新创业人才留居贵阳。积极推进龙洞堡国际机场三期改造工程,加快省际高铁、市域快铁、城市轻轨和市县城市干道建设,启动实施城市畅通工程二期、构建高效、便捷的绿色交通体系,提高城市运转效率,降低创业发展成本。推进下一代互联网和宽带工程,加快建设“智慧贵阳”,为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发展奠定信息化基础。加快行政审批流程再造工作,推行网上审批、并联审批、集中审批,提高办事效率,优化政务服务环境。深入开展“两严一降”专项行动,提升城市安全感和宜居度。
■实施创新创业人才聚集工程。贵阳将加快建设贵阳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人才特区,重点推进贵州科技城、贵阳国际人才城等项目建设,优化创新创业服务环境。大力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1020创业人才团队引进计划”和“海外高层次人才计划”,引进一批产业领军人才和创业团队;深入实施“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工程”、“高层次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养工程”、“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培育一批高层次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促进创新创业人才聚集,为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发展提供技术和智力支撑。到2015年,建设省级创新团队30个以上,力争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创业团队10个以上,引进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的高层次人才创业团队20个以上。
■实施千亿级产业集群、百亿级企业培育工程。贵阳将坚持产业集群发展,加速关联产业规模化、集群化,重点打造四大千亿级产业集群。按照“分类培育、重点突破”的思路,实施百亿级企业培育工程,为产业集群提供支撑。
打造四个“千亿级”产业集群
■千亿级信息产业集群。贵阳将大力推进移动互联网、新兴应用电子、电子元器件及信息材料、软件及信息服务等关联产业协同发展,实现产业链的纵向关联与横向融合,形成产业链联动、上下游企业聚集、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链核心价值突出的信息产业集群,力争2015年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
■千亿级材料产业集群。贵阳将以关键电子材料、金属及合金材料、化学新材料等为重点,推进磷、铝资源型产业向精深加工、高附加值、低碳循环、资源一体化方向发展,延长产业链,提高资源就地转化率,形成高端化、精细化材料产业集群,力争2015年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
■千亿级装备制造产业集群。贵阳将大力引进汽车龙头企业,在乘用车整车领域取得突破;以“数控一代”装备创新工程为切入点,以整机带动配套为重要抓手,做大做强一批骨干主机企业,培育扶持一批“专、精、特、新”产业链配套企业,形成以汽车、轨道交通、智能装备等为主导的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力争2015年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
■千亿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贵阳将充分利用丰富的药材、特色农产品资源,以科技创新为突破口,重点发展生物医药、现代食品和保健养生产业,形成科技引领、外引内联、协调发展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力争2017年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
培育三批“百亿级”骨干企业
■培育一批产业领军类企业。对当前产值超百亿的一批大企业(集团),加强政策引导扶持,推动企业进一步拓宽产业幅、延长产业链,进一步提高行业竞争力,增强产业发展带动能力。
■培育一批快速壮大类企业。对当前已具备一定规模,能在3—5年实现翻番或突破百亿元产值的企业,按照“一企一策”的方式制定培育措施,支持企业迅速发展壮大成为行业龙头骨干企业。
■培育一批发展前景广阔类企业。对当前规模虽然较小,但具备高速成长空间的企业,加强政策支持,促进中小企业集群发展、不断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