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谈到产业结构调整,通常人们的第一反应就是,降低工业在GDP中的比重,提高服务业在GDP中的比重。而这一反应在政府工作行为中直接表现为对服务业的“宠爱”和对工业的“冷落”,并设定硬性、具体的服务业发展目标。
这一认识忽略了工业和服务业之间的内在联系。实际上,无论是工业还是服务业都是满足人们特定需求的产业表现,在现实微观层面两者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对于当下流行的苹果产品,你很难将它界定为工业还是服务业领域,对于手持终端本身而言,它属于工业领域,但是当用户利用这个手持终端在App Store上购买各种软件服务时,它又属于服务业领域。数据表明,App Store的点击率已经超过560亿次,创造了超乎人们想象的价值。
实际上,苹果产品成功的关键是满足了人们对于移动互联网络的需求,而这一需求推动了智能手机产业的发展,改写了手机产业竞争的版图。而这一结构调整的初衷,绝不是单纯要发展服务业,而是要满足顾客的新需求移动互联,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需求驱动,顾客需求的力量才是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的不竭源泉。这类“一头连着制造业,另一头连着服务业”的产业就是所谓的“制造业服务化”,这是我们产业调整的重要方向之一。
服务业发展离不开工业的支撑。产业发展本身是社会分工不断深化的表现。就服务业而言,很多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来源于工业,同时生产性服务业本身也是工业发展分工不断深化的结果,如设计业、物流业等。从某种程度上讲,如果服务业脱离工业发展,将会既失去购买者,也会失去供应者。
值得强调的是,工业还是服务业的重要知识和技能来源。工业发展本身是知识和技能积累的重要环节,同时还是新知识需求的提出者和检验者。美国“再工业化”、“制造业复兴计划”提出的初衷就在于此,就是要重塑本土化的知识和技能基础,因为研发环节是不能够同制造环节相脱离的,也就是说服务业的竞争力离不开制造业的支撑。如果离开了工业发展服务业,结果只能是“心欲腾飞而力不足”。(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王 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