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国际市场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进出口贸易规模减小,贸易保护主义不断抬头,非关税壁垒也在不断加强。“中国制造”在国际市场上面临不少反倾销、反补贴调查,以往多由发达国家采用此手段,如今新兴经济体也开始对中国进行此类调查。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不断提高,在市场规模相对固定的情况下,我国产品出口规模扩大,相应别国的产品出口就要减少,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贸易摩擦的增多。这种竞争摩擦不仅是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也同样存在。
在中国出口所发生的贸易摩擦中,产生原因各不相同。如美国与我国发生经贸摩擦,其目的是想把中国逐渐纳入它称霸的体系内,为其国家经济战略体系服务;而日本把中国当成竞争对手,因此与中国的经贸关系不是敌对关系,只是从自己的利益出发,一切战略都是为其获得经济利益服务。
因此,要对与不同国家的经贸关系实质进行分析,分别制定出不同的长期战略对策。
首先应该细分商品市场,制定出商品进入对策。
长期以来,中国出口的主要产品是资源性产品和附加值低的制造业产品,面对出口不断下降的问题,我国应当适当调整产品结构。
其次,尽可能避免摩擦的发生,化解矛盾。
较有效的办法就是:国家出面组织跨国公司,到 有关国家投资,当地生产,当地销售,把贸易摩擦的矛盾转移到国外,并在当地得到解决。企业建立跨国公司,既可以避免关税壁垒、开拓国外市场,又可以吸收和利用国外的先进技术、管理经验。
最后,减少我国出口直接给美欧造成的贸易逆差额,就要特别鼓励我国有实力的企业,到第三国生产与美欧等国有互补性的产品,然后,出口到美欧等一些国家。这样,既可以达到出口、占领商品市场的目的,又可以避免与美欧等国家直接发生贸易摩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