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我国光伏产业继续呈现快速发展势头,全年太阳能电池组件产量达到21 GW,占据全球总产量的60%,连续五年位居全球首位。上游的多晶硅产量达到8.4万吨,位居全球首位。光伏装机量也由去年的520MW暴增至2700MW,同比增长419%。
但是在我国光伏产业高速发展的同时,区域产业产品同质化严重、产能增速大于市场增速的势头越来越严重。从西部到东部、从内陆省份到沿海地区,中 国数十个城市都在打造光伏产业园,很多地方都提出了打造千亿级光伏产业园的目标,另据CPIA初步统计,各地方“十二五”规划中提出打造千亿元光伏产业的 就有20多个,产值可达2万亿,而且大部分地区均提出建设从上游多晶硅到下游光伏组件及配套辅料设备的全产业链光伏集群。虽然集群式发展对于产业发展来说 是提高区域竞争力的有效手段,但是不顾自身区域优势与劣势,不切实际地提出区域发展目标与定位,不但使规划成为空口号,造成资源浪费,对中国光伏产业的发 展也是一种地方政府盲目引导式的损害。
一、以西部光照与资源优势发展的多晶硅及光伏电站集群
代表地区:青海、内蒙古、宁夏、陕西
(一)青海
青海是中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太阳辐射强度大,日照时间长,年总辐射量达5800 MJ/m2至7400 MJ/m2,直接辐射量占总辐射量的60%以上。特别是柴达木盆地,年辐射总量大于6800MJ/m2,有可用于光伏发电建设的荒漠化土地10万平方公 里,理论装机可达到30亿千瓦。2008年以来,为促进光伏产业加速发展,青海省先后编制完成了《青海省太阳能综合利用总体规划》《青海省柴达木盆地千万 千瓦级太阳能发电基地规划》《青海省格尔木市新能源示范城市规划》《青海省十二五能源规划》等系列发展规划。
2011年5月27日,青海 省下发了《格尔木市人民政府(光伏发电项目建设专题会)会议纪要》,指出在2011年9月30日前建成并网的电站项 目执行1.15元/Kwh电价,即业界所说的“930通知”。而国家发改委于2011年8月出台上网电价政策,即在2011年12月30日前完成并网的项 目将获得1.15元/度的电价。截至2011年12月,青海大型太阳能光伏电站建成项目共44个,并网容量达1003 MW。其中包括格尔木100 MW大型并网光伏示范电站、中广核锡铁山一期10 MW项目、国投华靖格尔木一期20 MW项目、龙源电力格尔木一期20 MW项目、百科光电一期2 MW项目等。2011年我国新增装机容量2.7GW,其中青海省就占据了其中的三分之一。根据青海省政府第95次常务会议,青海省力争在2012年再新建 1GW光伏电站。
在光伏电站建设的带动下,青海省政府也开始致力于引导完善光伏产业链,下表为青海省已经投资建设的多晶硅厂,此外青海华硅能源有限公司单晶硅棒产能达到1000吨,以青海尚德尼玛为首的6家太阳电池组件封装企业也形成了一定的生产能力。
宁 夏发电集团是宁夏自治区主要光伏企业之一,据报道,截至2010年底已形成了2200吨多晶硅、2400万片硅片、100 MW太阳能电池组件、20 MW太阳能跟踪装置的生产能力,宁电光伏、宁夏银星均是其控股子公司。截至2011年12月,宁夏发电集团共计投资23亿元,建成光伏并网电站6座,总装 机容量103.33 MW,累计发电量 已达6255万千瓦时。
(二)内蒙古
内蒙古相继出台了《内蒙古自治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内蒙古光伏产业发展纲要》、《内蒙古光伏产业发展框架协议》、《内蒙古光伏产业 环境评估体系》、《呼和浩特市政府关于硅材料工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等系列文件。内蒙古有丰富的优质硅矿资源,如巴彦淖尔市硅石资源储量就达3.37亿吨, 已发现矿产地40余处,大部分矿床硅矿石品位达到97%以上,符合生产工业硅指标要求。同时内蒙古具有煤电资源优势,截至2010年发电装机已达6460 万千瓦,居全国第3位。区内已有神舟硅业、内蒙古盾安等多晶硅企业,如下表所示,产业已具备一定基础。
2011年11月,赛维LDK硅化学科技有限公司总投资220亿元年产60000吨的多晶硅项目签约呼和浩特,其中1期30000吨已奠基,预 计在2013年下旬建成投产,届时内蒙古在全国多晶硅产业的集聚优势将更加明显。然而,由于光伏产业发展陷入困境,2012年初以来,内蒙古地区内的大部 分多晶硅生产项目已经暂时性停产。
在多晶硅项目的带动下,硅片生产企业也逐步向内蒙古自治区聚集,逐步形成以多晶硅材料为核心、硅片生产企业相配套的光伏制造业集群。
据内蒙古规划资料,到2015年,内蒙古自治区硅材料产能将达到63400吨,硅片产能达到2.6 GW,电池片产能达到2.7 GW,光伏组件产能达到1.2 GW。
电站建设方面,内蒙古太阳能资源丰富,全区太阳能年总辐射为4599-7884 MJ/m2,年日照时数为2600-3400小时。2010年底,内蒙古自治区区太阳能光伏发电并网容量为14.6 MW,离网型太阳能发电容量为5.8 MW。内蒙古自治区能源开发局称,十二五末,内蒙古太阳能光伏发电装机总规模将达到800 MW。在光伏装机市场的拉动下,内蒙古关于并网系统的技术研发水平有所提升。2011年12月,内蒙古自治区首个太阳能光伏发电预报系统——“鄂尔多斯市 伊泰太阳能光伏发电预报系统”完成建设,并投入业务试运行。该系统可预报光伏电站未来三天逐小时光伏发电量及太阳辐射量。
(三)宁夏
宁夏省对于光伏产业发展十分重视,自2009年5月开始,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新能源产业的若干意见》、《宁夏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促 进新能源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规定》等政策文件,明确了太阳能产业的发展思路与目标,并从财政、金融、税收、土地、科技等方面制订了相应保障措施。
目前,宁夏地区的多晶硅产业已经形成一定规模,下表为宁夏自治区已建及在建多晶硅厂产量情况。
宁夏光照资源丰富,是全国太阳能辐射的高能区之一。太阳总辐射量年均为4950-6100 MJ/m2,年日照时数为2250-3100小时,日照百分率50%-69%,是全国日照资源较丰富地区之一。全区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云量少,大部 分地区属于太阳辐射一类区,太阳能可利用状况在全国居第三位。已经建成并网的光伏电站包括宁夏发电集团总计103.33 MW光伏电站项目,宁夏国电阿特斯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总计70 MW的光伏电站项目,另外还有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天景山30 MW光伏电站项目,宁夏能源铝业太阳山一期30 MW光伏电站项目等。
鉴于此,国家于2012年初出台了《太阳能光伏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其中明确指出要“加强国家宏观政策引导,坚持做好行业统筹规划和产业合理布局”。实际上,受市场引导,我国已经形成了几个颇具特色的光伏产业集群。
(四)陕西
陕西省因为其煤炭资源优势与电价优势,吸引了一些多晶硅企业前来投资设厂。2011年陕西省光伏产业已形成1300 MW太阳能电池片的产能规模。
经过连续3年的大规模建设,陕西省已经形成了产业链完整、优化分工合理的太阳能光伏产业布局。西安、商洛、咸阳、榆林和渭南均形成各有侧重、优 势发展的产业集群。其中,西安高新区已聚集60多家太阳能光伏及LED企业,重点发展应用产品与控制系统、工程设计与系统集成等技术密集型产业集群。西安 航天基地引进太阳能光伏企业16家,LED企业14家,其中10家企业已经投产。西安经开区重点发展光伏组件与应用产品、供应链与物流服务等生产服务型产 业集群,成为太阳能产业全球转移的战略目标地、先进制造与物流服务基地。商洛市形成了以商洛比亚迪公司为龙头的晶硅电池技术创新和规模化生产基地,已形成 GW级全产业链生产能力。咸阳市通过发展多晶硅制备、光伏玻璃、多晶硅铸锭等上游产业带动电池片、组件等中下游产业实现区域聚集,目前发展势头迅猛。榆林 市利用其能源电力和气候条件优势,启动建设万吨级多晶硅、单晶硅拉棒、单晶硅切片等上游产业项目,同时支持国电、华电、陕光伏等多家企业投资兴建总计50 MW太阳能电站应用示范项目,打造太阳能光伏产业基地和光伏示范基地。渭南市按照“六厂四站一校”产业建设规划,重点发展薄膜电池,已形成光伏玻璃规模化 生产能力。
据报道,2011年新建在建项目中,商洛比亚迪太阳能光伏项目,计划总投资42亿元,目前已实际完成投资25亿元,2011年新建的600 MW多晶硅铸锭和切片、500 MW太阳能电池项目进展顺利;中电投200 MW太阳能电池项目总投资12.1亿元,2011年已完成投资7.3亿元,目前正在进行设备调试和试生产;天宏总投资27.4亿元的二期2750吨/年多 晶硅项目,已进入试生产阶段,60 MW多晶硅铸锭、硅片、电池片、组件全自动生产线已建成;西京科技总投资5.6亿元的榆林三期2000吨/年单晶硅项目,9月底前完成投资3亿元,已完成 基础设施建设,2012年内可建成投产;彩虹集团三期光伏玻璃、四期光伏镀膜玻璃项目总投资4.9亿元,目前建设进展顺利;隆基硅今明年在继续扩大硅片产 能规模,到2012年底将累计实现年产单晶硅片1万吨的产能。
二、以西南电力及科研院所优势发展的多晶硅产业集聚区
代表地区:四川
四川由于有电力成本与科研院所优势,曾经是我国多晶硅行业发展的重要基地。我国多晶硅产业起步于上世纪50年代,在70年代曾盲目发展,小型生 产厂家多达30余家。改革开放后,由于欧美、日本等国家降低多晶硅产品价格,采取非常规竞争手段,对我国多晶硅产业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我国绝大部分多晶 硅生产企业因亏损而相继停产或转产,到90年代仅存1家企业,就是主要以科研性质为主的峨嵋半导体材料厂(原“七三九”厂)。2006年峨嵋半所有国有资 产无偿划转到东方气轮机厂。可以说,四川省是我国多晶硅产业发展的鼻祖,目前也涌现出了一批多晶硅生产企业,特别是以乐山为主的多晶硅产业已使四川成为全 国多晶硅产业最集中的地区,如表5所示。
电池方面,成都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四川出口太阳能电池170万个,价值4亿美元,分别较前一年增长71.4%和19.7%;但太阳能 电池出口均价为每个234.3美元,下跌了30.1%。数据显示,欧盟、加纳和澳大利亚为四川太阳能电池的主要出口市场。2011年,四川太阳能电池出口 欧盟136.8万个,增长67.7%;出口加纳9.4万个,上年仅为0.1万个;出口澳大利亚9.1万个,猛增2.6倍。上述三大市场占四川同期太阳能电 池出口总量的91.5%。
三、以华中华北人才与科研优势发展的组件及设备集群
代表地区:河北、河南、湖南
(一)河北
河北是我国光伏产业的重要省区,最近10年,光伏产业快速发展,形成了保定、邢台、廊坊等产业集聚区,企业约50家,涉及多晶硅、单晶硅、电池 片和组件、应用系统设备及安装、装备制造等产品领域。目前河北省光伏产业占其电子信息产业销售收入近1/3,从业人员超过3万人,其中英利、晶龙等均是国 内光伏行业领军企业。
英利新能源垂直一体化生产模式覆盖了整个光伏产业链,从多晶硅生产到光伏组件封装,已经形成了多晶硅3000吨、硅片、电池片、组件各为1.7GW的产能。2011年组件出货量达到1.6GW。
晶龙集团已经打造了“晶体生长—切方—切片—太阳能电池片—太阳能电池组件—系统工程”一条完整的光伏产业链条,并围绕主导产业建立了光伏设 备、高纯石墨器件、高纯石英坩埚和精细化工等生产企业,形成了一个高科技产业集群。旗下晶澳太阳能已经形成了1GW硅片、2.8GW的太阳能电池片、 1.2GW组件产能,2011年电池片及组件出货量达到1.69GW。
目前,太阳能光伏产品已成为河北仅次于钢材和服装的第三大出口产品,石家庄海关数据显示,2010年,河北光伏产品出口数量为6996万个,增幅高达128.8%,出口额20.5亿美元,同比猛增74.5%。
然而,受全球光伏市场萎缩,需求疲软的影响,河北省2011年光伏产业发展缓慢,2011年河北省光伏产业总收入虽位列全国第三,主营业务收入 319.1亿元,但同比增长仅13%,落后全省工业增速3个百分点,较2010年下滑46个百分点。2011年,全省“二极管及类似半导体器件”(几乎全 部为光伏产品)类别出口数量7475万个,同比增长6.9%;出口额为21.2亿美元,同比增长仅3.5%。
为加快发展新能源产业,河北省政府出台了《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着力发展环保型高纯硅等光伏原材料,提升太阳能电池生产能力,以 英利新能源、宁晋晶龙、新奥集团等骨干核心企业为依托,全力打造保定、邢台、廊坊等产业链条,形成在国内外市场占有重要地位的光伏产业基地。
(二)河南
河南省各地均把光伏产业发展作为未来发展的重点产业。洛阳、郑州、南阳、平顶山、鹤壁、三门峡、济源、焦作、漯河等市,均制定有光伏产业园、光伏产业基地等规划。
省内有多晶硅企业10多家,但除中硅高科2011年已实现产能10000吨外,其他多晶硅企业产能均较小,如林州中升、日光新能源、洛阳世纪新源、中岳实业、济源中博等多晶硅企业产能普遍低于2000吨,还有不少在建项目,比如洛阳赛扬硅业、渑池普光硅业等。
除了多晶硅外,河南省已经形成了从铸锭/拉棒、切片到太阳能电池及组件制造的完整产业链。在铸锭及硅片生产领域,有凤凰光伏、欧美亚等企业,硅 片产能已达百兆瓦以上。在电池片生产领域,有洛阳尚德、阿斯特光伏(洛阳)公司、上海超日(洛阳)太阳能公司等企业,三家电池片产能2011年合计已有 430 MW。也有一些项目在新建、扩建中。比如,漯河保利协鑫500 MW单晶硅棒,恒星科技100 MW硅片项目,恒基伟业160 MW电池片项目,中阳光伏500 MW电池片项目,华宇光电规划200 MW电池片项目等。
围绕晶硅电池,河南省也聚集了一批光伏辅料配套企业。在光伏玻璃、光伏刃料、晶硅切割用的超细钢丝等领域均有企业入驻。河南省是全国重要的碳化 硅微粉(硅片切割用)生产地。中平能化旗下的易成新材料公司目前已形成年产9万吨的产能;新大新材也将形成4.5万吨左右的规模。
(三)湖南
湖南省以中电48所为代表的光伏设备制造集群逐步发展。中电48所在2010年、2011年连续两年成为跻身光伏装备制造业全球十强的中国企 业,其在刻蚀机、去胶机、扩散/氧化炉、合金退火炉、网带炉、PECVD设备、离子注入机等半导体专用设备方面有很深入的研究,2009年制造出了全自动 丝网印刷机/全自动测试分选机样机,打破了此类国产设备零的突破。以中电48所为依托单位组建的“国家光伏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正式列入科技部国家工程 技术研究中心组建项目计划。
除中电48所以外,宏大真空、玉丰真空等企业在沉积炉、真空镀膜机等设备制造方面也有丰富经验和一定的市场优势。
以光伏制造设备为核心,湖南省多晶硅、电池片、封装组件、光伏逆变器、LED芯片制造、应用产品同步推进,完成关键环节产业布局。其中,南车株 洲研究所开发的50KW—1MW大功率光伏逆变器、防雷汇流箱、汇流盒及追日系统等系列产品,首批通过国际TUV和国家金太阳认证。至2011年底,全省 太阳能光伏及相关产业已达30家,年产值突破50亿元。据湖南省信息产业厅规划,2012年,湖南省光伏产业将争取保持50%以上的增速,并启动湖南 1000MW晶体硅太阳能光伏垂直一体化产业链行动计划,光伏产业未来经济规模达到1000亿元。
四、以东部技术、资金及配套优势发展的光伏全产业链集群
代表地区:江苏、江西
(一)江苏
目前,江苏光伏产业拥有600多家相互配套的特色企业,全省与光伏产业关联的企业共1000多家,出口贸易企业1500多家,从业人员17万 人,形成了从高纯多晶硅、硅片、电池、组件、集成系统设备,到光伏应用产品的较完整的产业链,并涌现出无锡尚德、常州天合、保利协鑫、苏州阿特斯、江阴浚 鑫、南通韩华新能源和扬州晶澳等一大批世界知名的龙头企业。
在多晶硅生产上,江苏省拥有全国产能最大,世界产能第一的企业保利协鑫(GCL),其产能与产量至2011年底已经分别达到4.6万吨与2.9万吨,硅片产能与产量也分别达到8 GW与4.5GW,位居全球首位。江苏顺大电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已投产产能达1500吨,另有1500吨在建,2011年产量约为1000吨。
在电池片及组件生产上,江苏省拥有全国数量较多的龙头企业,其中尚德、天合、阿特斯等组件在2011年出货量位居全国乃至全球前列。有多家企业在境外上市。表6为江苏部分组件企业,仅此7家企业2011年光伏组件产能就达10 GW。
江苏省光伏企业的研发与自主创新能力很强。下表为江苏省部分光伏企业多晶及单晶太阳电池组件的转换效率,均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仅天合光能截止到2011年12月共申请专利587件,其中发明专利243件,共计拥有有效专利222件,位居中国光伏企业之首。
江苏省也是光伏产品出口大省,2011年江苏省共出口太阳能电池52.3亿美元,同比增长44.9%,占全国太阳电池出口总额的23.2%。
为推动光伏发电应用规模,江苏省于2009年6月9日发布了《江苏省光伏发电推进意见》,明确实施屋顶并网发电工程、建筑一体化并网发电工程和 地面并网电站工程等三大工程,并建立省光伏发电扶持专项资金,用于光伏并网发电电价补贴。在此政策推动下,2011年江苏省新增光伏发电装机容量约 270MW,是其光伏发电装机历年规模的3倍。
(二)江西
江西光伏产业主要集中在新余、上饶、九江、南昌、景德镇。江西光伏产业集群初具规模,截至2011年3季度末,投产光伏企业达73家,在建项目 50个,已形成了从硅料、硅片到太阳能电池、组件、配套产品及终端应用产品的完整产业链。江西省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前10个月,江西省光伏产 业完成增加值127.18亿元,同比增长44.2%。
江西省光伏产业重点集聚区—新余市2011年实现销售收入411.4亿元,同比增长29%;含硅料和硅锭产量21515吨,同比增长27%;硅 料产能17000吨,硅片产能3500MW,电池片产能1500MW,组件产能250MW,石英陶瓷坩埚产能20万只,石英玻璃坩埚产能2万只。
赛维LDK是江西省的重点光伏企业,已成功实现了产业链上下游垂直一体化生产,目前其多晶硅产能达到18000吨,2011年产量达到10543吨,硅片产能3.8GW,仅次于保利协鑫位列全球第二,组件产能超过1000MW。
在市场应用领域,江西在多个项目上积极推广光伏发电。如江西省自然博物馆、天工开物国际论坛会址光伏发电建筑一体化项目等多项太阳能应用项目。 在新余还有一个占地9万平方米的2.59MW瑞晶太阳能光伏电站。这一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年均发电360万Kwh,可满足公司日常办公和照明所需。江西省第 一座大中型太阳能光伏发电站——新建县厚田沙漠光伏电站第一期工程已发电运营,年发电量达500万Kwh,可以满足周边2~3个乡镇的用电量,而整个工程 年均发电量达1967万Kwh。
江西省成立了光伏交易市场——新余光伏交易市场,旨在将交易市场打造成全国最大的光伏产品集散中心之一。目前,光伏市场已初具规模,签约入驻企 业近100家,装修入驻企业63家,遍布江西、浙江、上海、山东、江苏、广东、福建等光伏大省,覆盖了光伏上、下游全产业链,全年市场内企业年交易额达到 3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