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棉花(19255,75.00,0.39%)期货上市8年来,尤其是经过2011年度国内外市场的大幅波动,已经彻底摆脱影子价格,价格发现功能日益突出,成为引导全球棉花市场走向的标杆。
在近期的国内外棉花市场上,尽管美棉在天气、投机以及“中国因素”等多种炒作下屡次涨停,但郑棉稳字当头,最终引导美棉开始合理回归。6月20日至21日,洲际交易所(ICE)近月7月合约累计跌幅甚至超过10%。
据相关研究发现,从2010年开始,当市场供应不足时,郑州棉花期货率先于国际期货、国内现货启动涨势,引导企业通过国际低价棉花资源补充国内市场;在供过于求时,先于国际期货、国内现货下跌,引导企业提前减少采购直至取消订购,避免行业重蹈国内一些大宗商品跟涨跟跌外盘的覆辙。在合理配置资源、推动纺织行业稳定发展、维护棉花产业的安全等方面发挥了有效作用,已经具备了全球棉花期货定价权的市场功能。
其一,率先走高,引导国内棉企在国际市场低位采购。
2010年5—11月,郑棉期货先于外盘走高。国内纺企棉企提前在国际市场上低位签约采购,锁定低成本资源,提高了国内纺企竞争力,行业利润率明显提升。当年5—8月间,国内棉花期、现货市场维持在17000—18500元/吨区间,而同期国际市场上美棉期货折算到港报价平均维持在15000—16000元/吨元区间。价格差异表现引导国内企业纷纷在美国市场提前订购,避免了后期棉花价格上涨至28000—30000元/吨带来的成本压力。据首创期货统计,2010年5—8月份,在期货价格引导下,企业提前在国际市场上签约进口下一年度棉花24.67万吨,远超往年同期水平。9—11月,签约量更是密集,超过50万吨。
其二,遇高整理,为避免高位签约外棉套牢提供参考。
2010年11月10日—2011年3月初,美棉期货价格从110美分/磅上方持续攀升,并最高至219美分/磅,折到港完税报价长期维持在35000—40000元/吨之间。同期,郑棉期货则在24000—34000元/吨区间宽幅震荡整理,国际价格较国内价格长期维持5000—8000元/吨的不合理价差。郑州棉花期货独立于外盘延续整理,引导国内纺企避免盲目跟随签约,并据此提前减少原料订购,快速消化下游产成品库存,控制企业采购成本。据美国周度签约进口数据显示,从2010年11月至2011年3月初,郑棉价格开始引导国内企业大幅减少国际市场签约进口,并开启连续3个月几乎每周都出现的取消订单现象。
其三,提前布局,发挥价格预警作用。
2011年3月中旬—6月,外棉高于国内棉花价格3000—8000元/吨不等。郑棉期货有效反映国内供需状况,领跌国际市场。中国纺企根据郑棉期货价格,并未盲目点价,取消订单开始大量出现,为国内企业争取了主动,耐心去库存化。据统计,由于郑棉期货价格未盲目跟涨美盘,走出独立行情,有效引导企业逐步减少美棉采购;并从2月份开始不断取消前期订购订单超过11周,也有效地规避了高位跟涨带来的套牢风险,维护了整个行业利益。
有权威机构分析认为,如果国际棉花价格在35000元/吨之上,郑棉若盲目跟涨,并达到40000元/吨关口,不可避免将引发大量点价现象出现,势必会给整个棉纺织行业带来灾难,重蹈大豆(4549,98.00,2.20%)行业的覆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