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敬琏称,此前有强政府、大国企、海量投资来推动经济发展的实验。“对这种实验,目前已经可以做出结论了。”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对于这一年的经济发展的评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经济学家吴敬琏表示,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投入很多,成本太高。“从一年来看说得过去,但是从五年来看,我很担心”。
吴敬琏是在3月17日上午“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2 中国和世界:宏观经济与结构调整”经济峰会上做出这一表示的。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敬琏的发言引起了与会者很大关注。他对“十二五”期间的改革有五点想法。
首先,要衡量“十二五”开局之年中国做的怎么样,一个标准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进展如何;一个是作为经济转型的动力,改革方面有哪些进展?以上两者是“十二五”规划中最重要的内容。
第二,吴敬琏认为,“十二五”开局之年,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投入太多,成本太高,用这样一个方式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是不可持续的。吴敬琏表示,其原因是体制性障碍还没有消除,有利于创新的体制还没有建立起来。
第三,为什么会这样的情况?吴敬琏同意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书记刘鹤在同一会议的发言:“有些学者根据中国应对金融危机的做法,把中国经济成功归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模式的成功,这种看法可能不太符合实际,也容易产生误导”。
吴敬琏表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最主要内容就依靠强势政府和强大国家部门,以国营经济来控制经济,政府动用强大资源来投入,来推动经济发展。“这个观点,我们不赞同。”
吴敬琏回顾历史称,1990年12月,邓小平提出要搞市场经济,在1991和1992两年,中国最高领导人,还有主要官员和学界、经济界之间做了认真的研讨,比如什么叫市场经济,讨论资源配置问题,到了1992年中共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确立了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然后进行了各个方面的顶层设计。
吴敬琏说:“现在还说中国还摸着石头过河,我不大认同。比如1994年的外汇改革就是经过精心设计的。1994年的财税金融体制改革也是。现在的问题是对顶顶层发生了疑问。正如刘鹤所说,还有人主张另外一种(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道路)。”
第四,这两年关于到底是走哪一条道路有很多讨论,但是现在应该看到,做出结论的条件已经具备。此前有强政府、大国企、海量投资来推动经济发展的实验。对这种实验,目前已经可以做出结论了。“比如高铁奇迹,我不是就个别事件,而是指这样一种发展方式行不行。另外一些地方,也用这种方式实现了高速增长,但是掩盖的问题正在暴露”。吴敬琏表示,通过理论讨论和实际经验,这些其实都是可以得出结论的。
第五,顶层设计与地方创造性主动实验都在进行。吴敬琏说,应该说2011年改革进行得不是很好,但是一些地方的改革努力给了人们很大希望,比如上海提出的国有经济退出十几个领域,以及增值税改革,广东提出的民间组织无需主管机构的改革。
在回应论坛主持人关于给“十二五”开局之年打分的问题,吴敬琏表示,“从一年来看说得过去,但是从五年来看,我很担心”。吴敬琏说,做得比较好的是“九五”, “十二五”用政府主导方式来推动是不可持续的,而且埋下了很多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