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周小川:正制定利率市场化十二五纲要 央行行长周小川近日表示,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十二五”规划纲要正在制定过程中。 周小川强调,2010年,农业银行(6...
周小川:正制定利率市场化十二五纲要
央行行长周小川近日表示,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十二五”规划纲要正在制定过程中。
周小川强调,2010年,农业银行(601288,股吧)、光大银行(601818,股吧)上市后,商业银行财务重组和股份制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这为推进下一轮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奠定了重要基础。
对于如何在“十二五”时期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周小川表示,目前对此已经有一些讨论,利率市场化改革主要应考虑以下几点:
选择具有硬约束的金融机构,让他们在竞争性市场中产生定价,在一定程度上把财务软约束机构排除在外。
按照 宏观审慎 管理的要求,确立达标金融企业必须具备的硬约束条件,不达标的企业就是约束程度不够。周小川指出,只有达到自我约束标准的金融机构方可给予更多的定价权。对于达到宏观审慎性标准的金融企业,就应该有更大的自主定价权。
要有实现正当公平的竞争主体,既包括银行,也包括客户等市场竞争者。周小川强调,无论是银行还是客户,如果还有若干历史问题没有消化,这些机构的定价行为就可能有违真正的公平竞争,需要被排除在选择范围之外。
要考虑逐步放开替代性金融产品的价格。周小川表示,这也许无法一步到位,但总体而言,利率市场化改革应整体推进,在放开存贷款利率的同时,其他一系列上、下游产品和替代产品的定价权也应同时交由市场决定。
此外,尽量避免银行产品的过分交叉补贴。
周小川认为,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还要大力加强对客户的宣传教育、建立健全自律性竞争秩序,以及进一步确立市场定价权使金融机构进一步增强风险定价的能力。
周小川最后表示,要有规划、有步骤、坚定不移地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在下一步讨论 “十二五”规划纲要过程中,需要在划定范围、提供激励、加强自律的思路下,把利率市场化改革向前推进。
银行利润超万亿引暴利质疑 专家呼推利率市场化
银监会2月17日发布的数据显示,去年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2011年总资产113.28万亿元,同比增长18.9%。商业银行净利润超过万亿元大关,达到10412亿元,创历史新高。按此计算,商业银行去年平均每天赚得约28.5亿元。
净利润比去年增长近四成
按照银监会的分类,我国商业银行包括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
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第四季度,商业银行去年的净利润达到10412亿元,比去年同期的7637亿元增长36.3%;其中,非利息收入占比19.3%,占比较2011年前三个季度均有所下降。按此计算,去年商业银行平均每天“吸金”28.53亿元。
针对这一增长速度,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郭田勇此前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虽然商业银行总体盈利很高,但从增长速度看远不如2005年、2006年,当时银行业的利润增速达到50%-60%,有的中小银行增幅甚至高达100%-200%。
不良贷款小幅反弹
当天公布的数据还显示,2011年第四季度,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4279亿元,较三季度末上升了201亿元。不良贷款率也从三季度末的0.9%上升至1%,但低于去年的1.1%。
据悉,不良贷款中可疑类贷款和次级类贷款占绝大多数。各商业银行中,农村商业银行和大型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分别为1.6%和1.1%,高于平均水平;此外,当季银行业金融机构拨备覆盖率增至278.1%,核心资本充足率增至10.2%,资本充足率为12.7%,均高于去年同期水平。
中信建设分析师杨荣认为,2012年我国经济增长中枢在下移,银行监管环境需要放松,尤其是资本监管方面。此前也有媒体报道称,银监会将适度放松原定于2012年起执行的银行业资本充足率新标准。
媒体累积计算闹“乌龙”
18日,有报道称,中国商业银行去年净利润达2.65万亿元,在网上引发网友争论。
有学者指出,该报道犯了统计错误,误将全年利润等同于各季度末利润之和。该报道后被删除。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韩复龄昨日在微博上指出,银监会统计的都是各季度末利润,其实四季度末的数据就接近全年度数据,再加上投资收益等略加调整。而该报道则将四个季度末的数据当成四个季度各自的利润简单相加,得出了全年2.65万亿元的惊人数字。
延伸
银行业“暴利”再引关注
商业银行去年利润破万亿的消息再度引发了公众对于银行业“暴利”问题的关注。此前,民生银行行长洪崎曾在“2011环球企业家高峰论坛”上直言,银行利润太高了,自己都“不好意思”公布;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秘书长陈永杰在采访中称,内地银行的人均净利润是工业企业的12倍。
郭田勇此前曾对本报表示,从2003年我国开始进行银行业改革以来,整个银行业呈现高速增长。由于准入门槛高,利率没有市场化,银行业相对处在强势的一方,存在相对垄断的问题,但其高盈利也有一定的合理性和相对性。
他认为,要改变银行业的暴利现状,一方面应打破国有商业银行及大型银行的垄断局面,降低金融机构的准入门槛;另一方面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但在目前利率市场化改革难以一蹴而就的情形下,银行业可考虑适度缩减银行利差以平衡各方利益,如通过单边或双边加减息的方式将银行利差缩小0.5%-1%,将一部分盈利转移至企业或居民。
刘业进谈利率市场化:定利率应接“地气”
关于利率市场化问题,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刘业进副教授在做客中国经济网《经济热点面对面》栏目时表示,现在的银行基准利率是政府权力部门中央人民银行定的利率,不反映真实的资金成本信号。
“现在银行的基准利率是个假信号,不是真实的资金成本信号,真实的资金成本是由掮客或者黄牛党决定的。”刘业进进一步表示,民间借贷就像温度计,民间借贷的利率反映的才是真实的经济温度。
刘业进认为,应该开放利率自由化,这意味着所有金融机构会相互展开竞争,高利贷的利率会迅速地下降,当然银行机构的利率会有所提升。在一个经济开放的情况下,世界各国的利率都会有接近的趋势。中国的利率是5%,而高利贷利率却达到60%,是官方利率的十倍还要多,这说明我国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非常不充分。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院院长胡必亮教授认为,利率市场化百利而无一害,它是公平竞争的体现。即使是在一个垄断的条件下,实现利率自由化总比不实行强。它对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效果显著,利率自由化也是提高有限资金配置效率的重要手段。
任伟礼:遏制以钱炒钱需关注货币及推进利率市场化
据报道,温家宝总理在第四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强调:坚决抑制社会资本脱实向虚、以钱炒钱,防止虚拟经济过度自我循环和膨胀。“以钱炒钱”本是个民间用语,现在却“登堂入室”被总理的讲话所用。“以钱炒钱”这句民间俗语,在某种程度上折射出政府对目前市场上的投机之风太盛的担忧。近几年来,炒中药、炒股、炒房、炒黄金、炒字画、炒外汇、炒期货、炒基金,但凡能够快速积累财富的方式,都属于“炒钱”的行列。“钱炒钱”于今为烈,原因是什么?我们该如何遏制“以钱炒钱”呢?每日金融观察评论员任伟礼发表观点。
任伟礼:
炒房之所以会这么热,原因还是在于印发的货币太多了,钱太多了,通货膨胀自然而然就会四处乱穿,到处投机炒作,否则就只能干等着贬值了。所以,政府若要想关注以钱炒钱首先得关注货币,就比如说这次的国际金融危机很多人都说缺乏监管的原因,其实根源还是在于世界各国政府和央行没有关注货币,货币朝法金融迟早会出问题,如果没有那么多多余的钱,有人想炒钱也炒不起来。在正常情况下,货币总是要先满足实体经济生产和交易的需求,但钱太多了,反过来就会损害实体经济,因为炒钱之风大涨人们就会热衷于赚快钱赚大钱就会嫌做实体赚钱太慢太少,再加上通货膨胀造成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大幅上涨,实体经济自然就会被空心化,资本也就越来越不愿意投放实体经济,这就叫做资源错配。在一个正常的社会经济中,金融还需要服务于实体经济,就中国而言要,真正遏制以钱炒钱首先政府和央行要关注货币,第二要推进利率市场化,尽早结束现在实际上的负利率,单靠价钱监管一条怕是压不住投机,即使压的住一时也压不住长久,因为货币就像水,你管不住它的源头又怎么能关注它的流动呢?
央行盛松成:社会融资规模符合利率市场化调控方向
3月4日,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司长盛松成撰文指出,作为货币政策的中间变量,社会融资规模将数量调控和价格调控结合起来,将进一步促进金融宏观调控向市场化方向转变,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
社会融资规模是我国宏观调控于2011年引入的一个新的指标概念,其是指一定时期内(每月、每季或每年)实体经济(即企业和个人)从金融体系获得的资金总额。
不久前召开的第四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也曾再一次强调,要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
“在我国,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很大程度上是通过信用渠道实现的,所以仅仅关注货币是不够的,还需要同时关注社会融资规模。”盛松成认为,我国特定的货币政策传导决定了需同时关注社会融资规模。
“有一种误解,以为社会融资规模要取代货币供应量,来作为唯一的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盛松成同时也强调,统计社会融资规模的目的,不是为了取代货币供应量,而是二者相互补充。“从我国情况来看,尽管人民币贷款占比下降,但依然是社会融资规模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盛松成还认为,我国目前已经形成了基准利率和市场利率并存的利率体系,同时初步实现了数量调控和价格调控相结合。而“社会融资规模符合利率市场化调控方向”。
“目前社会融资规模中人民币贷款实施基准利率及其浮动管理,而其他类型的融资市场化定价程度更高,市场化调控特征更明显。”盛松成称。
具体来看,对于票据贴现、债券、股票融资等按市场化方式定价的融资,主要使用利率价格型工具进行调控;对于贷款等市场化定价程度相对较低的融资,则使用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等数量型工具和利率价格型工具进行调控。
统计显示,从2002年到2010年,我国社会融资规模年均增长27.5%,比同期人民币各项贷款年均增速高7.5个百分点。2011年前三季度社会融资规模为9.8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1.26万亿元,其中,人民币贷款增加5.68万亿元,占比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