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动荡不已,全球经济艰难复苏的2011年行将结束。回顾这一年,在中国经济增长有所放缓,物价上涨显露回落趋势的宏观经济背景下,中国工业经济正以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等举措艰难爬坡。2012年,严峻复杂的国际经济形势如何演化,我国经济如何稳中求进也是摆在中国工业面前的一道难题。本报今日推出特别策划,对2011年中国工业重点行业的运行态势进行盘点和梳理,敬请关注。
钢铁行业:深陷“两高一低”泥潭
今年前10个月,我国钢铁行业呈现高产量、高成本、低效益的运行特点,这种“两高一低”的态势基本也是全年钢铁行业运行的真实写照。
今年1~10月,我国累计生产粗钢58078.7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5782.3万吨,同比增长11.1%,其中10月粗钢产量5467.3万吨,环比9月下降3.6%;同期粗钢平均日产量为190.21万吨,相当于年产粗钢6.94亿吨左右,比2010年6.27亿吨的粗钢产量上升10.7%。
在产量高增长的同时,国内钢材消费增长略显“不足”。今年前10个月,国内市场粗钢表观消费量达到55178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5312万吨,同比增长10.65%。
国内供大于求的直接结果是我国钢铁社会和企业库存均处于高水平。全国22个城市、5个钢材品种,3月末社会钢材库存为1358万吨,比年初增长39.7%;3月以来库存有所下降,10月末仍为1280万吨,比年初增长31.68%;大中型钢铁企业2月末钢材库存1053.74万吨,比年初增长17.3%;10月末仍为1117.7万吨,比年初增长24.39%。
国内钢材价格依然维持波动调整的走势,但从10月以来钢价全面大幅下跌。10月末与年初比较,钢材综合价格指数降至122.72点,比年初下跌4.34%,其中长材下跌5.17%,板材下跌4.3%。
进出口方面,前10个月我国共出口钢材4096.67万吨,钢坯0.48万吨,折合粗钢出口4358.63万吨,同比增长10.92%;同期进口钢材1315.97万吨,钢坯48.12万吨,折合粗钢进口1458.13万吨,同比下降2.73%。进口、出口相抵,前10个月折合粗钢净出口2899.9万吨,同比增长19.36%。
受到生产成本上升,钢材价格下跌的共同影响,国内钢铁行业陷入高产量、高成本、低效益的困局。纳入中钢协统计的77户大中型钢铁企业,1~10月产品销售利润率只有2.76%,低于工业行业的平均盈利水平3.28个百分点。
进口铁矿石大幅度涨价是造成全行业低效益运行的主要原因。今年1~10月,我国进口铁矿石55793.44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5463.49万吨,同比增长10.86%;同期进口铁矿石平均到岸价166.66美元/吨,比上年同期增长42.59美元/吨,涨幅34.33%。
受铁矿石涨价影响,我国钢铁行业比上年同期多支付237.62亿美元,按人民币兑美元汇率6.5计算,折合人民币1544.53亿元,是前10个月大中型钢铁企业实现利润总额的1.84倍,占同期大中型钢铁企业销售收入的5.06%。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以来我国铁矿石超量进口现象依然存在。1~10月,按矿铁平衡计算,我国进口铁矿石满足高炉生产增加的需求后仍富余5000万吨左右,即进口铁矿石同比虚增10.18个百分点,这是当前造成进口矿港口库存大幅度增加并存在人为炒作的重要原因。
电力行业:全年消费继续保持平稳增长态势
当前,全国电力需求总体旺盛,电力消费增速高位回稳。四季度,预计全国电力消费继续保持平稳增长态势,全社会用电量增长13%左右,全年全社会用电量4.7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左右。综合各种因素分析,全年发电设备利用小时同比略有提高,火电设备利用小时继续上升,部分地区上升幅度较大。今冬明春全国电力供需总体偏紧,部分地区持续偏紧。
今年1~10月份,全国工业用电量2862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0%。其中,轻、重工业用电量同比分别增长9.3%和12.6%。10月份,工业用电量同比增长12.8%,环比增长2.5%,轻、重工业用电量同比分别增长7.2%和14.1%,增速分别比上月回落1.9和1.7个百分点,轻工业用电量增速继续明显低于重工业增速。
截至10月底,全国6000千瓦及以上发电设备容量98466万千瓦,比上年同期净增9344万千瓦;全国6000千瓦及以上发电设备容量以及火电设备容量同比分别增长10.5%和9.1%,分别低于1~10月份发电量和火电发电量增速1.8和5.2个百分点,电力装机供应能力增长已经持续低于发电出力增长,对未来电力供需平衡造成的影响将逐步显现出来。地区装机容量增长情况呈现较大差异,东中部大部分省份装机增长缓慢,明显低于电力消费增速。
今年以来,电力行业持续承受着煤价高位上涨、利率上升给生产经营和电力保供造成的巨大压力。据国家统计局统计,1~8月份,火电生产企业利息支出479亿元,同比增长25.6%,是火电亏损的主因之一;火电生产企业虽然实现利润总额122亿元,但同比下降39.1%,且今年以来各月持续负增长;火电利润主要体现在东部部分省份,中部、东北地区各省火电企业仍然大面积亏损。
今冬明春,受火电新增规模下降、新增装机区域分布不平衡、煤质下降导致机组非计划停运增加、电源和电网建设不协调等因素影响,全国电力供需形势总体偏紧,部分地区持续偏紧;同时,气候、来水、电煤供应等外部供应保障因素对电力供需平衡的影响不容乐观,很可能造成局部地区电力缺口增大、供需矛盾更为紧张,今冬明春全国最大电力缺口3000万~4000万千瓦。预计全年发电设备利用小时在4700小时左右,比上年提高50小时左右;火电设备利用小时在5250小时左右,比上年提高200小时左右。
全年电力投资略少于年初预计的7500亿元;全国基建新增装机8500万千瓦左右,年底全国全口径发电装机容量10.5亿千瓦左右。
煤炭行业:资源找矿取得重大突破
2011年,我国煤炭行业开始进入大规模资源整合阶段,煤炭资源找矿也取得重大突破。但全国各地仍然出现不同程度的“煤荒”,与煤炭行业相关的规划条例密集出台。
2011年,全国各地全面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的若干意见》,开始大规模的煤炭资源整合,山西、内蒙古、河南、陕西、黑龙江、湖南、四川、贵州、云南等省(区),淘汰落后小煤矿,大力提高煤炭产业集中度,促进煤炭资源连片开发。
2011年,我国煤炭产量预计突破34亿吨,而全国煤炭需求总量为34.69亿吨,由于运力不足,反而局部地区出现煤炭短缺状况,其中既有市场问题,又有体制机制问题。
在我国煤炭后备储量相当紧张,面临煤炭需求与供给压力的背景下,寻找新的煤炭基地、扩充煤炭储量仍然是我国资源保障的当务之急。
2011年,我国煤炭资源找矿取得重大突破。年初,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旗高力罕地区探明一大煤田,煤炭资源储量160多亿吨,3月,河北省邯郸与邢台交界处发现35亿吨大煤田。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各种规划条例密集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资源税暂行条例》11月1日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修改后的条例增加了部分税目的从价计征方法,并提高了部分高价稀缺资源的征税标准。其中,新条例对焦煤影响相对较大,对焦煤进行单独列出并上调税率标准至8~20元/吨。
但修改后的煤炭资源税税率明显低于市场预期,根据新条例,对煤炭仍实行从量计征的方法,普通煤种仍按0.3~5元/吨进行征收。不过,从价计征是煤炭资源税改革的一个方向,煤炭资源税征收方式从量计征改为从价计征一定会提上日程。
11月28日,国土资源部印发了《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十二五”规划》。“十二五”期间,将重点在煤炭与煤层气资源等六大领域开展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工作。12月7日,国家安监总局和国家煤监局发布《煤矿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力争到2015年,我国煤矿安全生产水平和事故防范能力明显提高,为实现全国煤矿安全生产状况根本好转打下坚实基础。
2012年,我国“市场煤、计划电”的行业现状会依然困扰煤炭行业,运力问题是制约煤炭行业发展的瓶颈,煤炭安全生产问题依然突出,煤改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不过,煤炭行业期盼已久的《煤炭“十二五”规划》已经基本敲定,有望在今年底或明年年初推出。煤炭“十二五”规划重点发展大集团、大基地、大矿井、大通道,煤炭行业发展前景盛况空前。
石化行业:总产值将破10万亿元
2011年,在政府宏观经济主动调控之下,石油和化学工业经济增长继续放缓,但仍保持平稳较快势头。10月,行业效益总体表现平稳,炼油转亏为盈。石油和化工产品需求稳中趋缓,价格总体水平高位有所回落;投资增速有所加快。
截至10月末,石油和化工行业规模以上企业26671家,当月总产值9792.4亿元,同比增长27.3%,增幅较上月回落5.7%,今年来首次回落至30%以下,高出同期全国工业产值平均增幅1.6%。10月份,化学工业产值5887.1亿元,同比增长31.1%,增幅较上月回落5.3%,环比下降2.3%。1~10月,石油和化工行业总产值9.22万亿元,同比增长33.8%,占同期全国工业总产值的13.3%。
数据显示,1~10月,全国主要化学品总量达3.45亿吨,同比增长12.9%,增幅比1~9月提高0.1%。10月份,全国原油产量1667万吨,同比下降6.2%,连续3个月下降,并创年内最大降幅;天然气产量83.7亿立方米,同比增长5.0%;原油加工量3710.6万吨,同比下降0.9%,下半年来首次下降。
据统计,1~9月,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利润总额6185.2亿元,同比增长29.8%,增幅比1~8提高0.4%,占同期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的16.8%;利润增长呈现平稳较快局面。前9个月,全行业亏损企业3082家,同比增加4.4%,亏损面11.6%;亏损企业亏损额783.94亿元,同比上升141.9%,升幅比1~8月提高5.2%。
1~10月,石油和化工行业进出口贸易持续快速增长,进出口总额达4983亿美元,同比增长34.4%,增速比上半年加快1.9%。1~10月,国内进口原油2.08亿吨,同比增长5.3%,较上半年回落1.7%;累计进口天然气1775万吨,同比增长87%,持续高速增长。
由于国内外形势复杂多变,目前行业面临着经济大幅波动风险增大的重要问题,企业应进一步加大调结构、转方式和节能减排等工作力度。从行业自身看,产能结构性过剩的矛盾依然十分突出。今年以来,行业总体投资增速有所放缓,投资结构有所改善。但是,也有一些领域,不顾市场条件、资源条件或技术条件等,盲目扩张产能,盲目布点上项目。这将进一步加剧行业产能过剩的局面,增加了项目的风险,加大了行业结构调整的难度。
石化联合会的预测指出,预计全年全行业总产值将历史性突破10万亿元,达到约10.91万亿元,同比增长23%。全年利润约9000亿元,同比增长28.5%。全年化学工业产值约6.37万亿元,同比增长25.2%;利润4050亿元,增长32%。预计全年原油产量约2.1亿吨,同比增长3%~4%;天然气产量1063亿立方米,增长12.5%左右;原油加工量在4.6亿吨左右,增长8.5%;主要化学品总量增幅约为10.2%,达到4.33亿吨。
建材行业:“盛宴”之后的提质增效
2011年对于建材行业是不平凡的一年,利润同比增长超过50%的业绩不得不让其他行业认为建材企业正在享受了一场“盛宴”。伴随着国家整体经济放缓,需求放缓是个不争的事实,建材行业难以独善其身,“盛宴过后”建材行业正在从“增量扩张”转向“提质增效”。
今年上半年利好政策频出,淘汰落后产能等政策对于产能相对过剩的水泥、玻璃、耐火材料等行业带来持续利好,而保障房的加快建设将成为未来3年内建材市场巨大的推动力。在这些利好因素下,今年上半年建材行业交上了一份靓丽的答卷,利润同比上升六成。三季度,部分行业延续了上半年高增长的态势取得了不错的收益,而到四季度,建材行业传统淡季来临,各方数字开始放缓,严峻的形势开始显现。
伴随着国家整体经济放缓,需求增速放缓是不争的事实。在经历了从2003年开始,持续近9年的依赖于高增速固定资产投资拉动的经济增长之后,这种经济发展模式在我国似乎逐渐走到尽头。
专家预测,从明年起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速将下降到20%以下。而依赖于这种模式,高速成长的水泥和浮法玻璃等大宗建筑材料的生产企业也面临着发展的瓶颈。专家预计明年建材行业占比较大的水泥和浮法玻璃,需求增速都将下滑到10%以下。而且低于10%的需求增速在未来有可能成为常态。
近期,推进未来5年我国建材工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性文件——《建材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正式公布。《规划》客观分析了“十一五”期间建材产业的发展现状,拟定发展目标,明确重点任务,提出建材工业发展将由“增量扩张”转向“提质增效”。
专家表示,未来建材行业将从区域差异化和产品差异化寻找结构性机会。建材产品的差异化特性和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决定了在行业整体需求增速下滑的背景下结构性机会仍会层出不穷。而产品差异化带来的机会主要可能集中在消费升级和产品结构升级。在人均居住面积得到大幅度改善以后,对居住环境的要求将会提上议事日程,这种消费升级带来的是高端建筑装饰材料的需求增加,节能玻璃、石膏板、太阳能减反膜和混凝土减水剂等新兴建材受到关注。
有色金属行业:开始由量向质转变
“部分产品产能过剩,产业布局亟待调整,产业集约化程度低,资源保障程度不高,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再生利用水平较低,淘汰落后产能任务艰巨……”这些都是在2008年的那场金融危机中暴露出来的我国有色金属行业内在矛盾。
因此,改变有色金属工业的增长方式已成为当务之急,不能把注意力集中在产量的增长上。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新任会长陈全训在上任之时就提出在“十二五”时期,中国有色金属工业要实现从“大”到“强”的转变。
按照有色金属工业的“十二五”规划,2011年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在生产经营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的基础上,产业结构、科技创新能力、节能减排、资源保障能力、企业管理水平等方面得到全面优化,将一改过去只注重产量的增长,不注重质的提升。据统计,今年十种常用有色金属产品产量的增幅将保持在10%左右,将低于往年20%左右的增长。
据悉,今年我国有色金属工业通过了产业政策的引导,进一步优化了我国有色金属产业布局。严格控制了在缺乏资源以及环境容量没有保障的地区新建冶炼项目,电解铝有序向西部转移。
在科技创新上,今年我国有色金属行业自足国家重大需求和两型社会发展的需要,围绕矿产资源勘查与高效开发利用、节能减排与清洁生产、循环经济与再生金属、有色金属高新材料、重大装备等产业关联度大的行业重点发展领域和目标。做强铝冶炼与深加工产业、做优重金属冶炼产业、做大资源增储产业、做深稀贵和稀土金属产业、做精战略型新兴产业方面狠下功夫。
依靠科技进步和加强管理,今年有色金属工业节能减排也取得长足进展。在推进技术节能、能源转换和梯级利用方面成效突出。采用了先进工艺和大型设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重点是加大了节能新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应用。全国电解铝平均交流电耗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有色金属冶炼主要产品综合能耗指标有所下降。
随着有色金属产量的不断增长,矿产资源对外依存度日益上升,资源严重短缺状况难以从根本上改变。因此,今年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加强了国内矿产资源勘查。在现有矿山周边和深部开展了新一轮找矿,增加资源量,延长矿山寿命。加强对可能成矿重点地带的普查与勘探。同时,加快推进了“走出去”战略。通过地质勘探、并购重组等多种方式运作矿权,有关企业、地勘单位、科研院所和金融机构促进了境外矿产资源开发中资源的整合,推进资本技术结合,实现矿业与资本一体化,并获取了短缺资源。
纺织行业:“内忧外患”中保平稳
今年以来,在棉花等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人民币升值、金融政策紧缩、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等诸多不利因素影响下,我国纺织行业积极应对市场风险、主动转变发展方式,前三季度总体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
工业和信息化部的监测数据显示:今年1~9月,我国规模以上纺织企业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39558亿元,同比增长29%,增速较上半年回落1个百分点。
前三季度,我国规模以上纺织企业纱产量为2095万吨,同比增长11.3%,增速较上半年提高0.1个百分点;布产量449亿米,同比增长13.3%,增速较上半年回落2.1个百分点;服装产量183亿件,同比增长9.5%,增速较上半年回落3个百分点;化纤产量2502万吨,同比增长16.1%,增速较上半年提高0.8个百分点。
投资方面,纺织业500万元以上项目实际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864亿元,同比增长36.2%,增速较上半年回落1.4个百分点。其中,棉纺行业投资同比增长41.4%,增速较上半年回落4.8个百分点;化纤行业投资530亿元,同比增长46.3%,增速较上半年回落7个百分点;服装行业投资1450亿元,同比增长38.4%,增速较上半年回落1.7个百分点。
今年以来,我国纺织服装内需和出口均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数据显示,前三季度纺织业中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限额以上零售额达到5450亿元,同比增长24.8%,增速同比提高0.8个百分点。
国家海关总署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11月,我国累计出口服装1397.8亿美元,同比增长19.5%;纺织品出口863.7亿美元,同比增长24%;鞋类出口377.5亿美元,同比增长17.2%。量减价增成为今年我国服装出口的一个显著特征。据统计,我国服装出口金额增速已经从7月份的27.1%降至10月份的6%;相比之下,今年服装出口价格则普遍上涨了两成左右。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纺织经济效益平稳增长,主要子行业利润增速高于全行业平均水平。今年1~8月,规模以上纺织企业累计实现利润总额1670亿元,同比增长36.4%。其中,棉纺行业同比增长39.6%,较全行业平均水平高出3.2个百分点;服装行业同比增长41.4%,较全行业平均水平高出5个百分点;化纤行业同比增长39.5%,较全行业平均水平高出3.1个百分点。
工信部预计,尽管纺织行业内需市场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而棉花价格趋稳有利于纺织行业持续增长,但受欧债危机、美债危机等因素影响,国际市场需求增速将有所减缓,不利于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预计2011年纺织行业总体保持平稳增长态势,增速与2010年基本持平。
船舶行业:微利时代将面临大规模兼并重组
今年以来,全国船舶工业完工量保持增长,新接订单量持续减少,手持订单量持续萎缩,船舶出口增速下降,造船企业利润增幅呈明显下降趋势,船舶工业将面临大规模兼并重组。
欧洲是中国船舶产品贸易的主要市场之一,受欧债危机影响,全球航运市场持续低迷,今年我国新承接船舶订单大幅下降,并持续低于造船完工量,致使手持船舶订单加速下降。1~10月,全国造船完工量5521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5.4%;而新承接船舶订单2975万载重吨,同比下降45.5%;手持船舶订单16539万载重吨,比上年同期下降15.9%。受外需不足影响,我国船舶出口增速下降。1~10月规模以上船舶工业企业完成出口交货值2655亿元,同比增长15.3%,增幅下降2.2个百分点。
截至目前,船舶工业总产值与销售收入保持增长,但增幅有所下降。1~10月,全国规模以上船舶工业企业为1526家,完成工业总产值6410亿元,同比增长23.8%,增幅下降0.9个百分点。前三季度,规模以上船舶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017亿元,同比增长25.1%,增幅下降1个百分点。
造船企业交付的订单多为金融危机后承接的低价船舶,加上钢板价格以及人力成本上涨等因素,主要造船企业利润增幅呈现明显下降趋势。1~9月,船舶企业实现利润总额371亿元,同比增长21.8%,增幅下降10.9个百分点。
在供求矛盾逐步显现、新船订单不断减少、新船价格持续下滑和造船成本日益上升的形势下,造船业呈现明显两极分化局势。大部分中小型船企由于缺乏技术实力和规模经济,在总体需求不高的情况下已经难以获得订单。截至9月底,全国约有30%的船厂没有接到订单。手持订单的日益缩减使得中小船企生产经营陷入困境。而有实力的企业则抓住时机,通过兼并重组壮大自身业务发展。
接下来,工信部将会进一步优化船舶产业结构,推进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等多种形式的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力争到2015年我国有5家以上企业进入世界前10名,前10家企业造船产量占全国造船总量比例提高到70%以上。同时促进中小造船企业向“专、精、特”方向发展,在优势领域形成特色和品牌。
电子信息产业:基础行业保持平稳增长通信行业快速反弹
2011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保持平稳运行,主要指标呈增长态势,软件业持续快速增长,制造业生产、效益增速出现明显波动,固定资产投资高位回落,内销贡献依然强劲。
软件业收入快速增长,增速呈逐月上升态势,新技术和新业态发展迅猛,使得软件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通信设备行业快速反弹,增速位居各行业之首,是生产、出口反弹最快行业,对全行业生产、出口增长的贡献率分别达到30.3%和43.6%;受光电器件拉动作用,电子器件行业保持较快增长;光电器件成为拉动行业增长的重要力量,销售产值增长35.9%,对行业增长贡献率75.6%;电子元件行业整体上销售比去年有所增长,出口出现下滑;家用视听行业生产、出口增速双双回升,10月,销售产值、出口交货值分别增长16.5%和21.9%,比9月增速分别高出2.2和9.9个百分点,特别是出口增速超过全行业平均水平;计算机行业当月出口增速呈个位数增长,销售产值和出口交货值都有所增加。
全行业出口交货值略有增长。主要受外资出口增速下滑影响,港澳台企业和外资企业出口增速分别比9月下降1.7和2.8个百分点。内销增速比外销增速高出17.4个百分点,与去年同期(低6个百分点)形成鲜明对比。内外销对全行业增长的贡献率为60:40,内销贡献继续加强。
1~10月,中部和西部地区分别实现销售产值4420亿元和326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9.9%和73.0%,高出全国平均水平37.7和50.8个百分点;两个地区实现出口交货值增长均超过100%,特别是西部地区连续5个月月度出口增速超过140%;东北地区出口交货值增速小幅攀升;东部地区销售产值增速和出口交货值增速分别低于全国平均增速4.7和4.2个百分点。
内资、港澳台企业发展强劲,其中,内资企业继续保持领先水平,生产增长34.8%,高出全行业平均增速15个百分点,其中民营企业增长最快,实现销售产值6229亿元,增长40.4%,高于行业平均水平18.2个百分点;外商投资企业生产、出口增速持续低迷。外商投资企业实现销售产值30148亿元,同比增长15.9%,低于全国平均水平6.3个百分点,占行业比重49.6%,比去年同期(52.3%)下降2.7个百分点;出口交货值21378亿元,同比增长12.7%,占行业比重63.3%,比去年同期(64.6%)下降1.3个百分点。
轻工业:整体运行良好子行业冷热不均
今年以来,国际、国内环境出现了一些新变化和新情况,轻工行业上半年生产和效益保持了较快增长,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30%;但下半年以来面临增长放缓、效益回落的趋势。总体上看,轻工行业运行平稳,可以初步判定实现了“十二五”的良好开局,轻工业发展正由政策刺激向自主增长有序转变。
1~10月,轻工业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132141亿元,同比增长29.6%;1~9月,轻工累计出口额3223.9亿美元,同比增长24.3%,92.5%的轻工产品出口单价同比提升;规模以上企业累计主营业务收入113976.4亿元,同比增长31.0%;累计利税总额9490.9亿元,同比增长28.6%,其中实现利润6269.2亿元,同比增长27.9%;从业人数2143.1万人,同比增长10.2%,高于全国工业就业人数增长0.4个百分点。
从数字看,轻工整体发展良好,但是,行业运行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苗头。
一是产值、出口、利润等指标累计同步回落,增速放缓。1~9月比1~8月分别下降0.3、0.9、2.2个百分点。9月、10月当月出口交货值增幅降至10%以下。
二是轻工行业之间差异明显,部分行业的快速增长,掩盖其他行业的下滑。农副产品加工、饮料、食品等行业总产值增长高于轻工行业总体增速的同时,主要效益指标特别是利润以超越总产值的更高速度增长。电池、工美、轻工专用设备、五金行业工业总产值高速增长,主要效益指标也保持较高增长,但比总产值增速略低。造纸、家电、日化、缝纫机械行业工业总产值保持较高增长,行业的利润增长明显低于总产值增速。从行业运行指数看,部分行业质量较低,进入趋冷空间。
三是企业生产经营压力加大。原料成本明显增加,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10.3%,用工成本增长较快,去年全国各地全面上调最低工资标准,今年又有13个省市再次上调。电力供应紧张,为2004年以来最严峻的一年。亏损企业亏损额同比增速提高。1~9月企业亏损面达10.7%,同比上升32.3%,轻工业产成品库存同比增长24.25%。轻工业总体销售利润率5.50%,比上半年下降0.06个百分点。(李培松)
食品行业:行业整体规模迈上新台阶
今年以来,国内外经济形势出现新的变化,国际金融市场进一步动荡,国内经济运行中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也在上升,物价上涨压力仍然很大,中小企业经营困难增加。宏观经济背景的变化,对食品工业做好保障食品需求、稳定食品价格、维护食品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全年食品工业将持续快速增长。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食品消费进一步多样化,推动食品生产和消费总量持续增长。按照前三季度的发展速度测算,全年食品工业总产值将突破7万亿元,实现利润总额将接近5000亿元,税金超过6500亿元。食品工业的整体规模将上一个新的台阶。
食品价格上涨势头虽有所回落,但仍将维持较高水平。受原材料、劳动力成本、能源等多重因素的影响,食品工业产品价格将维持在较高水平上。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0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5.5%,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1.9%,环比下降0.2%。
食品安全问题仍是社会关注的热点,政府重视程度空前。今年以来,国务院部署了一系列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包括整顿违法添加非法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农产品质量、食品进出口、食品流通、餐饮服务等。卫生、工商、质检、公安等多部门参与,重点整治突出问题,严肃查处一批典型案件,严厉打击了食品安全违法犯罪活动。
我国食品市场容量大,企业发展空间大,吸引着外资追逐并购、收购国内食品企业。今年以来,瑞士雀巢公司继成功收购厦门银鹭集团后,再度出手,拟收购国内最大的糖果公司徐福记,美国餐饮集团百胜公司收购中式连锁火锅第一品牌小肥羊93%股权等。
今年1~10月,全国工业用电量2862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0%。图为某发电公司电力设备检修现场。
今年以来,全国船舶工业完工量保持增长,造船企业利润增幅呈明显下降趋势,船舶工业将面临大规模兼并重组。
2011年12月9日,青藏联网工程投入试运行。该工程的建成结束了西藏电网长期孤网运行的历史,标志着我国内地电网全面互联。青藏直流联网工程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高寒地区建设规模最大、施工难题最多的输变电工程,主体工程连接青海格尔木和西藏拉萨,全长1038公里。图为青藏直流联网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