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预计30%左右从中国进口的份额将在5年内重新回到美国。”美国波士顿咨询集团10月7日发布的报告表示,这些外包工厂回归将会为美国本土创造200万至300万个就业机会。这些行业包括电脑和电子产品、金属制品、机械制造、家电产品、化纤橡胶、家具制造等。
“美国制造业回流源于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由于美国失业率居高不下,制造业回流的论断有利于刺激外界对美国的信心,还与美国总统奥巴马此前提出的‘再工业化’ 战略相吻合。一是我国所固有的成本优势正在不断流失。随着中国近年来劳动力成本上涨,人民币持续升值,中美之间生产成本上的差距正在缩小。”民间智库安邦咨询宏观经济研究员李浩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
有机构预测,2000年中国制造业时薪仅52美分,而美国为16.61美元,到2015年时这两个数值将分别达到4.41美元和26.06美元。虽然中国仍有较大优势,但是在美国,土地成本、水电气成本和物流成本都远比中国低。
“一旦美国制造回流或转移,势必将给我国制造业发展带来严峻的考验。例如,市场竞争压力进一步加大、中美贸易摩擦加剧、对美出口量减少、易遭受美国的技术封锁等。”中投顾问宏观经济研究员马遥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
“享受多年人口红利的中国制造业已经到了必须调整升级的时刻。国内的劳动力和资源成本上涨已经是不可回避的问题,这是大势所趋。”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一位不具名的行业分析师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
中国制造业似乎已经注定走进了“死胡同”,不转身就意味着“死亡”。对此,李浩建议,中国制造业必须推进结构调整和产品升级,加快自主创新的步伐,只有向高端抢占,未来才有发展空间,因为继续搞低端的加工制造基本上没可能了,劳动力、资源、环境都无法继续承载这样的粗放式发展。
马遥也表示,中国制造业必须积极促进产学研结合,并加大资金投入推动相关企业的创新发展,以增强制造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未来5至8年内,中国需完成从产业链低端向中高端、从低价竞争到差异化竞争的转变。
与此同时,中国还需要着手转移出口目的地,培育新的增长极。例如,中国政府应该综合利用金融实力和实业优势,推出10年4000亿美元的非洲开发计划,推动人民币和中国商品流向非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