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利润进一步被压低是五金企业普遍感觉到的现状。据悉,目前中小五金业的平均利润只有5%—7%。而知情人士则透露,不少企业只要有3%左右的利润就会接单。四五年前企业还有20%左右的利润,现在已经跌至10%以下。
综观中国中小五金企业,多数以生产配件为主,缺少自主品牌,同质竞争严重,很多企业缺少议价能力,在高CPI、高成本和人民币汇率新高的大环境下,面临的压力正越来越大。要想在市场大洗牌中扎稳脚跟,不被淘汰,就必须转型升级,改变原有的粗放型的生产模式,走“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益”的发展之路。可以说,产业升级、自主品牌、开拓市场,是五金急需解决的主要问题。
转型升级,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对大量的小企业来说,转型升级似乎异常地困难。
实现产业升级并非易事,单纯从设备采购的角度来讲,大量作坊式企业都力不从心。不少企业想购买新的机器设备,实现自动化,但由于资金问题,最终只能是一个设想。
除了资金因素外,还有人力因素。由于五金是传统产业,有些工序必须要人工才能完成,想升级不一定能升得了。这方面的因素也造成传统五金业必须依赖人力。
许多中小企业也认识到了长期做配件、附加值不高的问题,很想做品牌。但是能把品牌做起来也相当不容易。对于实力较为雄厚的企业来说,打造品牌相对容易,但是当这些任务落到丹灶众多小企业面前时,也成为一道无法逾越的高山。对于一年利润只有数万元的作坊式企业来说,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在机器设备的更新上受到方方面面的条件制约,自主品牌的道路又困难重重,中小五金企业希望通过产业升级来提高产品竞争力和附加值的路,还很漫长。
五金专家认为,企业首先要做的是保证自己的品质,质量不过硬,客户就没有信心。同时,要开发适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必须做出自己的特色。另外,自身管理的提升也非常重要。即使是小作坊企业,也要有一个比较优势,找出自己过人的地方,不能像以前那样粗放发展。
虽说,五金企业加大产业投入实属被逼梁山的无奈之计,但却侧面加快了整个五金行业的产业转型,让2011年成为五金行业的“质量年”,无论是行业展会还是企业自身都在促进行业转型升级上下了很大功夫。提高产品质量,加强技术改造,提升生产效率,俨然成为未来企业发展的唯一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