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汉龙集团下属的中汉太阳能公司投资76亿元打造的太阳能聚光光伏发电装备产业基地项目,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太阳能聚光光伏发电装备制造基地项目,是一个包括研发中心、生产、仓储及生活配套为一体的大型产业园,设计生产规模达200万千瓦,达产后总产值可达200亿元,年创利税30亿元以上。“项目将于两年内建成投产。这是汉龙集团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之举。”汉龙集团董事长张克宇透露,根据汉龙集团的未来发展战略,太阳能聚光光伏产业将成为集团进军新兴产业的排头兵,拓展太阳能商业发电领域,打造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聚光光伏CPV发电设备供应商。
通威太阳能(成都)有限公司投资100亿元打造的1GW硅片和1GW电池片太阳能光伏项目,计划在3到5年内形成超过2GW的产能,预计一期项目将于明年8月建成投产,实现200MW的年产能力,年产值可达18亿元。加上此前通威集团旗下四川永祥股份有限公司在新疆投资260亿元建设的太阳能光伏一体化项目,其四川和新疆的“双基地”模式雏形已现。
“与装机容量位于世界前茅的风电相比,我国光伏发电处在起步阶段。”中汉太阳能公司董事长李少春告诉记者,报告显示,去年我国光伏装机容量仅为89 万千瓦,其中并网容量24万千瓦,仅占全球光伏发电装机总量的2.2%,发展水平远落后于其他发达国家,“预计到2015年我国太阳能发电累计容量可达 1000万千瓦,市场空间由此可见一斑”。
降发电成本与火电水电竞争
不久前发布的《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完善太阳能光伏发电上网电价政策的通知》,首次明确中国光伏发电标杆上网电价为1至1.15元每千瓦时。“这是国家光伏发电上网的第一个文件,对整个光伏产业的未来至关重要,犹如注入一剂"强心剂"。”业内人士指出,在经历了前两年的多晶硅市场动荡和行业“整肃” 后,太阳能光伏产业正进入高速健康发展期。
前不久,由通威集团投资兴建的四川省理塘县300KWp太阳能光伏并网电站正式运行,预计每年可为当地提供约44万千瓦时发电量。“四川的太阳能光伏产业正逐步从上游向下游延伸,"全产业链"正逐步形成。”通威集团副总裁胡荣柱认为,从多晶硅生产到太阳能电池生产,再到最后实现并网发电,四川太阳能光伏产业又向前迈出重要一步。
李少春透露,汉龙集团现有逾30个相关专利权,自主研发的中高倍聚光光伏发电系统比传统的固定平板光伏发电高50%以上,成本降低30%以上,“现在我们每度电的发电成本在7角左右,随着大规模产业化运用,成本将进一步降低,完全有能力与火电、水电竞争。”
光伏产业最重要的原料多晶硅目前市场价格在每公斤50至55美元之间,随着规模扩大和技术提升,其成本不断下降,以通威多晶硅项目为例,目前成本在每公斤30美元左右,有市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