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全国工商联公布2010年度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名单,榜单显示,2010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的入围门槛达50.60亿元,比2009年提高了14亿元;营业收入总额达69849.32亿元,户均139.70亿元,比2009年增长47.48%,营业收入在100亿元以上的企业由2009年的126家增至220家。
一时间,民营企业的发展问题再次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关于民营企业发展的争议也日益增多。
挑战央企垄断,民企自晒竞争力
2011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名单数据显示,中国500强总收入达18.9万亿,占中国GDP的47%,但中国500强前10名全部是国有企业。国企则颇为强势的同时,近年来民营企业在中国企业500强的数量持续下滑。原材料价格上涨、人才匮乏等内外部因素,是民企500强转变发展方式面临的最主要困难。
多数央企都属于垄断企业,如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石化、中国石油等等,无一例外都是垄断企业,垄断企业越强,就越有能力控制市场,民企想做大做强的阻力就会越来越大。当前的市场还不是一个完全的市场经济,充分的市场竞争环境还没有形成。理所当然,垄断企业不断变强,对我们尚处市场弱势的民企来说是不幸,究其侧面,却形成鞭笞效应。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黄泰岩教授曾指出,中国民企 “不做500强,要做500年”。多数民营机电企业越来越认识到技术创新、结构调整、改善管理、塑造品牌对企业长远、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更加清楚企业的利润靠的是自身竞争力,因此注重投入产出比,在公司治理、技术研发、质量管理、品牌塑造等方面都有较大的改善。
摆脱制造痨病,机电参与品牌化
现阶段,中国正走上一条强国之路,中国制造业也勇闯全球第二,但离制造强国,还有那么一段令人气馁的距离。严格意义上说,中国机电民企更多地停留在“加工厂”、“生产车间”阶段,无法称之为完整的制造产业。因为多数企业还处于产业链中低附加值的底端,只知道贴牌生产,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难免落入尴尬境地。
我国不少中小机电企业是以低端制造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主要是进行来料加工或定制,企业本身利润率不高,它们没有技术优势,只有劳动力优势,而近几年劳动力价格上涨让企业不堪重负。有些甚至剑走偏锋,转移到劳动力低廉地区。尽管民营机电企业在在生产上的“中国制造”表现的不是不够大,而是不够强,因此,为求突破,无论是依靠外援,还是修炼内功,制造转向创造,从代工、贴牌向塑造出“中国品牌”努力,是以制造为主的民企走向辉煌之路。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化加快,我国五金企业更多的实现走出去战略,参与到市场竞争中,更多体会品牌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改变过去“贴牌”生意,赢得自主权,做大做强自身的品牌,走做精做专,提高产品附加值的品牌之路。只要打出自己品牌,在市场上有过得硬的自主产品,就不怕没钱赚。同时机电行业发展品牌,除了企业自身的努力外,还靠行业的协调,同行间应理念一致,互帮互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