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国加入WTO第十年,十年间,中国经济从进口“全球秩序”到与美国和欧盟比肩跻身世界三大巨头之列,制造业与汽车业的迅猛发展亦是这一过程的见证者,然而技术创新却成为这两大产业前进道路上的一个新挑战。上周五由南方都市报与招商证券、21世纪商业评论、21世纪经济报道联合举办的“下一个10年中国与世界”系列论坛上,制造业和汽车行业的领袖及研究专家共同探讨下一个十年,中国制造业创新突破与汽车行业“中国模式”的发展路径。
机械制造业仍缺“心脏” “壳可以做,心脏的东西我们还做不了。”过去十年,中国装备制造业已经局部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然而在未来十年,如何能从大而不强跻身真正的世界制造业强国面临系列挑战。中国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原副院长屈贤明指出,未来十年中国装备制造业要面临几个突出问题。
“目前国内的装备制造业不能生产大型民用飞机,深水海洋石油装备,90%的高档数控机床、95%的高档数控系统、机器人依赖进口,工厂自动控制系统、科学仪器和精密测量仪器对外依存度达70%。”这些现象意味着国内制造业自主创新的意识薄弱,高端装备制造几乎失守。屈贤明表示,关键零部件发展滞后也令制造主机面临“空壳化”危机。“高端主机和成套设备所需的关键零部件、元器件和配套设备大量进口。海洋工程装备大多数配套设备依赖进口。航空工业所需发动机、机载设备、原材料和配套件的配套能力差,为高档数控机床配套的高档功能部件70%需要进口,大型工程机械所需30MP A以上液压件全部进口;占核电机组设备投资1/4的泵媒主要依赖进口,主要发展受到严重制约。”
屈贤明表示,制造服务业的发展滞后,也令企业在价值链高端缺席。“为用户提供系统设计、系统成套、工程承包、远程诊断维护、回收再制造、租赁等服务业未能得到培育,绝大多数企业的服务收入所占比重低于10%,国外已经超过50%,我们主要业务是属于价值链低端的加工装配环节。”
在屈贤明看来,未来十年,中国装备制造业需要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大家发展包括系统设计、系统成套、工程承包、设备租赁、远程诊断服务、回收再制造等现代的制造服务业。我们要占据价值链的高端,还有推行绿色制造,最重要是要解决价值链低端的问题。其次是解决基础零部件发展滞后的问题。瞄准重大装备和高端装备发展的需要,解决轴承、齿轮、液压件、气动件、密封件及大型主端件等关键零部件发展滞后的问题。此外是大力培育新兴产业以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汽车研发成熟亟待三大因素 “如果没有自主技术创新,上一代是‘搬运工’下一代还将是搬运工’。”广州乘用车集团副总经理徐育林表示,加入WT O十年间中国汽车产业,经历了历史上发展最好,也是最快的十年。通过引入外资为中国汽车市场提供巨大的机会和商业的利润,同时汽车产业的核心技术研发能力逐渐增强。不过,中国汽车在生产管理方面是成年人,但是研发还是婴儿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