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武义、缙云三地携手一事早已在当地各相关部门和企业家们心中酝酿开来。2011年5月26日,在永康举办的首届“浙江区域特色产业转型升级论坛”上,来自浙江省委政策研究室、省经信委等单位的“智囊”及高校的专家齐聚一堂,与永(康)武(义)缙(云)三地企业家现场“论剑”, 就永武缙三地如何携手,人才问题如何破解,产业空心化现象该怎样面对等问题“开坛论道”并积极寻找区域经济发展的新航线。
面对跨区域产业集群
“永康”如何当好五金龙头?
永康五金产业集群已形成以永康市为核心,以周边武义、缙云等县市为辐射区的产业带,成为“中国百佳产业集群”之一,被省政府列入全省首批21个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示范区之一,成为“双跨”(跨行业、跨地区)产业集群代表。
作为永武缙的龙头,永康五金产业核心竞争力仍然不尽如人意。2010年,783家年销售额500万元规模以上企业的研发投入,仅占全市GDP的1.39%。五金块状经济低水平重复、过度竞争,习惯向下压低成本而不是通过向上自主创新增加附加值等状况,都有待进一步改变。
“世界上每生产3樘防盗门,就有2樘出自我们永康,但是,我们生产的1樘防盗门只能赚10个苹果的钱!如何提高产品附加值?只有走创新之路。”步阳集团董事长徐步云的一番话引起大家的共鸣。
“按照西方经济学家保罗·塞缪尔森的观点,所有的经济核心问题,其实质就是资源配置的问题。”市委常委、永康市委书记徐建华说,永康工业转型升级的根本途径在于“两改三化”,即加快企业技改、股改,推进工业自动化、智能化和现代化。
我们注意到,在永康市委政研室提交本届论坛的《永康五金产业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的路径选择》一文中,明确提出五金产业转型的6条路径,这就是走龙头主导、总部集聚、人才强业、外向发展、生态保护和科学治理的道路。这些路径,永康正稳健前行。
面对跨区域产业集群
企业如何“微集群”?
永武缙三地因五金产业走到了一起,但也遭遇产业低端化、产品同质化困境。有人认为,永武缙产业带整体表现为一个“低”字:技术低下、产品低档、产业低端、低价竞争、低端市场,出现了产品同质化、竞争白热化、技术低端锁定化的倾向,增加了企业运作成本,发展受到了限制。
对此,企业也急于突围,特别是面对跨区域产业集群,主厂与协作厂家的“微集群”就显得尤为重要。浙江哈尔斯真空器皿有限公司吕振福请教:“如何提升配套企业零部件质量,打造核心企业产品品牌?”
省经信委总工程师李上葵认为,这是一个普遍性、企业比较关注的问题。主体企业与配套企业的关联,需要质量监控,实现双赢。一是主体企业需要制订企业标准、行业标准;二是配套企业的技术装配水平是决定产品质量的关键,其工装要求需要达到主体企业标准;三是主体企业对配套企业需要进行全面质量管理,向配套企业灌输质量理念做法等;四是需要提升配套企业员工整体素质,以质量文化强化质量意识。
“去年,在政府推动下,我们建立了汽车产业联盟。”众泰控股集团董事长吴建中提问,“如何进一步形成企业之间以资金、技术、股权为纽带的紧密型中小企业集团?”
浙江工商大学MBA学院院长郑勇军回答很干脆,非常需要组建产业联盟。有人说,人才是企业的第一资源,我认为,企业第一资源是联盟。道理很简单,新经济环境下,联盟意味着生存、发展的能力更强,拥有更多成长机会。由竞争走向合作,这是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组建联盟的关键是,大家能从中得到什么好处?永康企业只有拿出大气、勇气来做,建立若干个模块化集团,方能走出一条路子。
对一些企业将生产经营转向房地产,企业研发投入不足,永康华丰小额贷款有限公司董事长楼新天很担心会因此造成产业“空心化”。他问专家:“如何进行引导和规范?企业的持续竞争力在哪里?”
浙江理工大学管理学院院长胡剑锋说,我省正面临产业“空心化”的问题确实不容回避。从专业层面讲,转型是资源在不同行业之间的配置,而升级则是工艺、技术、功能以及产业链的扩展和提升。永康企业在转型上做得不错,升级则严重不足。
郑勇军接过话茬,要解决产业“空心化”,政府除产业导向和政策扶持外,还应做好3点:增强企业长期投资的动力,推动生产型企业向经营型企业转变,突破人力资源瓶颈。
面对跨区域集群产业
政府如何作为?
尽管永武缙产业集群具有强大的产业配套优势,但如何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协调机制,促使三地企业抱团发展,成为永武缙五金产业带必须面对的问题。
对此,缙云县一胜特工模具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卢南法、武义春天门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吕新印发问:“由于行政区域限制,资源共享、产业共树还存在不少困难,该如何破解?”
郑勇军认为,由于行政区域限制,资源共享、产业共树等推动难度大,可以通过经济、政策层面推动其一体化,永武缙各地有效分工、发挥优势,避免重复建设等。
在转型升级中,政府如何为企业打造引进人才的优良环境?一些企业在引进人才后,还要帮助解决教育、医疗等配套问题,政府在解决这些配套问题上应发挥怎样的作用?带着这些“人才”问题,浙江三锋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黄理也请教起专家来。
专家纷纷支招。李上葵认为,营造良好的人才环境,政府是主体。我认为,搞好人才引进,关键是人才在政治上有地位、经济上有优惠、发展上有空间、环境上要优越,这“四大标准”是一个有机整体,缺一不可。一句话,在人才引进上,政府自然责无旁贷,但企业更应有所作为。
郑勇军说,对于人才问题,企业过多地把这个问题推给社会,而不愿承担责任,在人才培养上缺乏担当。在国外,不少企业通过自办大学,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解决了人才来源,弥补了人力资源不足,同时还提高了员工素质。政府应鼓励企业办企业大学,扩大人才培养渠道,以满足其人才的需求。
永武缙地缘相近、人缘相亲。省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郭占恒说,只有以“五金”产业为纽带,打破行政区域界线,抱团打造跨区域五金产业集群“航母”,联合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才是共同的正确出路。植根于永武缙产业集群的浙江区域特色产业转型升级论坛,也就能为推动我省区域特色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更多智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