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网北京6月18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8时12分报道,本届世界杯虽然没有中国队参与,但并不妨碍中国元素登陆南非。从球迷头上戴的发套到在球场上震耳欲聋的"呜呜祖啦",从观众坐的坐椅到南非世界杯专用足球,"中国制造"用物美价廉的标签又一次向人们展示了"世界工厂"的地位。
据媒体报道,赛场上响彻全球的喇叭"呜呜祖啦"90%产自中国,但中国加工厂的利润不足5%,中间的绝大部分利润落入了国外经销商和进口商的腰包。在庞大的世界性商机面前,"中国制造"收获的往往只是一点蝇头小利,那么"中国制造"如何从低利润走向中高端呢?我们马上连线著名财经评论员叶檀:
主持人:很多评价说“呜呜祖啦”5%的利润非常低,我们想知道您怎样看这个数字?
叶檀:如果“呜呜祖啦”有5%的利润的话,我们听着比较低,但是事实上在中国制造业制造产品的出口里面,5%的利润已经算是比较高的了,所以我想很多企业肯定都很羡慕能够生产“呜呜祖啦”的企业,他们能够以这样的价格来出口。
主持人:像这些制造企业他们到底该怎么突破目前自己存在低利润的尴尬,还有从低端产业上升到中高端产业,他们应该怎么走呢?
叶檀:中国的制造业其实是分成几个成面的,并不是铁板一块的东西,比如说转型就要集体转型,事实上在中国因为劳动力的人口非常密集,东部和中西部制造业的发展水准是不一致的,所以中国面临着东部是制造业升级的问题,而中西部是承接东部的制造业的问题。
所以对于中西部来说的话,恐怕他还要持续一段时间,这样的制造企业,然后它来消化他,使得中西部的这些就业人口有一个就业的去处,然后可以培育比较规范的这些劳动大军,我想这个还是有必要保留的,那么对于东部的这些制造企业来说,确实面临一个转型的困境。
基本上这些企业的做法是有几类,如果你要继续从事比较低端制造业的话,它有一个迁移的过程,去寻找成本更低的地方,还有一些企业,它希望在原地发展,分成两块,一块就是说在国内继续做,在国内做的话,在国内进行一个自行的品牌的营销这么一个做法,在国外的话,基本上在成本的压力下有一个跟国外议价的过程,虽然说它现在议价能力比较差,但是它通过其他的方式解决,比如说现在欧元下降了之后地他就跟欧洲的公司签短单不签长单来规避一些风险,当然这些企业现在的生存的境地也不是说特别好,这需要有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
主持人:如果说短期内还得依靠低利润产业,这些企业应该采取什么措施来加快自己的升级,还有已经开始转型的企业他们的做法又是怎样的?
叶檀:我想这些企业的话,它现在你要强迫他转型的话是非常困难的,但是我们应该相信一个企业有它的自觉,如果他生存不下去的话,或者是它的成本已经非常高的话就会进入一个自觉的转型过程,我们看到比如说在东部沿海地区,劳动力成本上升之后,它就会把资源配置到,比如说劳动力相对比较集中的四川、湖南这些省份去,这些地方的劳动力价格相对比较低,而且它的生活的成本也比较低,相对来说它的制造业的低成本还能维持一段时间,这是一种做法。
另外一种做法对这些企业来说,他们现在寻求的突破是从内需开始突破,比如说内需的一些企业它争取国内的订单是一块,然后它有一个品牌的问题,因为我们知道在东部沿海地区,以前的企业基本上都是代工,来料加工的一种模式,现在的话要向中游的链条去渗透的话,在国内需要有一个品牌,在国外需要有一个标准化的制作,就拿创业板来说,它其实是一种标准化的,就是它的制造质量更加好一点的原料药的生产企业,这种企业其实是离开了低端的制造,其实是在中低端或者说低端再往上一点点的这么一个过程,我想这些企业的话是比较符合中国目前的实际情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