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以来,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频繁,有效缓解了大部分地区的干旱,但也导致湖南、湖北、贵州、江西等省部分地区出现了严重暴雨洪涝灾害。
南方地区旱涝急转,大旱大涝接连发生,备受人们的关注。湖北是日前罕见干旱的灾区,也是此次洪涝灾害的灾区。6月9日晚至10日凌晨,咸宁地区的强降雨引发当地山洪、泥石流灾害,已造成23人死亡,10人失踪,100多人受伤,近5000栋房屋倒塌,襄阳、黄冈也出现严重洪涝。我们对那些在洪涝中遇难的人们表示深切哀悼。
据中央气象台最新预计,未来4天长江流域降雨仍将持续,且降雨落区与前两次主要降水区重叠,局部地区强降水或持续性降雨可能引发的洪涝、滑坡、泥石流等灾害,旱涝急转的地区范围将进一步扩大。这使我们高度关注湖北的洪涝灾情和抗洪工作。
一般而言,旱灾有一个逐渐积累形成的过程,而且主要影响农业生产。与旱灾明显不同的是,洪涝灾害往往来势凶猛突然,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较多,不仅会影响生产,而且更严重地直接威胁到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大旱之后需防有大涝,长江中下游过去也发生过“旱涝急转”现象,但本次“旱涝急转”之迅猛和剧烈实属罕见。极端天气往往难以预测,当极端天气出现之后,我们可以做到的,是尽最大努力保护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同样是暴雨来袭,除了道路积水,城市总体上问题不大,农村地区受洪涝影响则要大得多,而且防洪能力也存在不足。目前,同全国很多地方一样,我省不少地方的农村水利工程年久失修,设施老化,抗旱防汛能力不足,出现极端天气,主要仍是借助地利等避险。此外,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大规模的转移,成千上万的青壮年外出务工,以老幼留守人口居多的农村,防洪的劳动力恐怕也是问题。农村地区自身防洪抗洪能力有限,因此亟待动员更多社会力量的强力救援。
洪涝无情,在受灾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受到威胁时,需要抗洪救灾体系的高效运转,尽可能地降低洪涝带来的损失。目前,通过各方努力,咸宁遇险群众已被安全转移和妥善安置,但个别地方受灾群众还面临食物和饮用水缺乏的困难,应当想方设法予以解决。遇险群众需要及时转移并妥善安置、失踪人员需要全力搜救、次生灾害需要紧急防止、卫生防疫需要立即开展等等,都应有序、有力地进行,并且继续做好强降雨的防范工作。我们希望一切顺利,受灾群众的生活生产能以最小损失渡过难关,生命安全得到最大程度的保障。
面对灾害,人们“亡羊补牢”为时未晚,加强农村地区防洪能力势必要解决农村水利工程。“蝴蝶效应”的末端便是机械五金的发展。在伤痛损失的同时,适当发展一些产业,也算是一种间接补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