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梯电价方案已获批准,将在年内推出,电价改革即将全面启动。
阶梯电价秉持了“多耗能多付费”的原则,有助于利用价格杠杆唤醒广大用户的节能意识。但需要强调的是,当前我国电力市场体制性矛盾非常突出,单单凭借电价收费模式的改革恐难以破题。只有逐步放手让市场调节机制贯穿整个电力产业链条,才可能从根本上实现电力系统的良性循环。
相关研究表明,目前扭曲的电价在客观上鼓励了高能耗,与节能减排的宏观调控方向相背离。阶梯电价改革,意味着“用电越多,电价越贵”,这将会刺激各方扩充对节能产品的需求,有助于缓解电力资源稀缺的矛盾,进而推动绿色经济的发展。然而,在物价总水平依然高企的敏感时期,电价等资源品价格的任何波动都会加剧通胀预期。恰因此,阶梯电价改革的每一步,都需要秉持谨慎心态。
应当提及的是,阶梯电价的实践应充分考虑区域差异和季节性因素,“一刀切”式的简单改革不仅难以充分发挥削峰填谷的作用,反而会引发新的社会矛盾。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水平很不均衡,即便是在同处一个地区的城市与农村,生活水平也有较大差异,而酷暑寒冬等天气因素,也会大大增加居民的基本用电量。由此,阶梯电价的基础用电量与层级设计均应依照区域特征予以细化。可见,阶梯电价的实践操作绝非易事,尤其是在15个省市非居民用电平均每千瓦时上调 1.67分钱不久之后,民用电价的改革只有在广纳众议、全面测算市场影响之后,才有可能化解各种信任危机。
其实,除了引导居民节电意识外,阶梯电价还有资源重新配置的重要功能。对于那些困难群体,理应得到社会关爱,而高用电者的超额付费则应成为重要的补贴资金来源。就此而言,阶梯电价的实施将有助于电力资源公平配置,提高民众的总体福利。但在实施过程中,民众监督不可或缺。
毋庸讳言,阶梯电价改革只触动了电力体系的终端而非全部,只有彻底打破“市场煤、计划电”的制度框架束缚,电力市场才可能真正恢复活力,电价才会更趋合理。今年3月以来,我国多地出现淡季“电荒”现象,浙、湘、赣相继采取了限电和让电措施,经济发展受挫。追根溯源,发电企业大批发电设备“怠工”成了加剧电力供求矛盾的主因。近期,电企购煤成本与行政管制下的发电价格倒挂,“多发电多亏损”的局面引发了一轮的恶性循环。根本的解决之策就在于,行政身影从电价系统淡出并回归监管本位,放手“市场电”逐步走向前台,通过电力供求双方的博弈来寻求均衡价格。
阶梯电价的推出,对于电力体系改革而言远未到位,毕竟这仍在价格部门的主导下完成,行政力量仍掌握了决策权,由此形成的最终电价难以及时与各种经济因素变化同步。而一旦市场化思路定调,电力用户将要直接与电企价格谈判。短期看来,传统发电企业必然会因成本压力而要求提价,给宏观经济带来一定冲击。但放眼长远,市场化电价也会因信息透明度提高而倒逼发电企业自觉提高日常管理、控制经营费用,以保证将终端电价维系在合理区域。更何况,传统火电价格的上涨将会给太阳能发电、生物发电等清洁能源带来成长空间,供给模式的多元化将提高业内竞争,电力需求方将因此拥有更多“用脚投票”的选择权。
无论如何,阶梯电价改革将打破传统僵化的电价模式,提高电力资源配置的公平与效率。但电价要完全回归理性区域,还有待市场调节力量的进一步介入。
(作者系上海第一财经频道主持人;经济学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