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保定英利以及宁晋晶龙(及晶澳)两家世界级企业的带动下,河北太阳能光伏行业,仅次于江苏名列全国第二。不过巨头企业并未发挥出产业集群作用,随着本地企业以令人吃惊的速度全国化,再加上外来投资平淡,河北光伏业的产业竞争优势正在被削弱。国内多位光伏行业分析师对《燕赵都市报》记者表示,河北暂处优势的光伏产业,面临产业外流导致的“空心化”风险。
-现象:异地会师
对于企业来说,全国化布局和运营有助于吸纳外部资源,尽快扩大行业优势地位。对于地方而言,光伏项目对政府意味着税收、GDP和产业结构改造,对民众意味着就业机会和生活质量。
光伏成为各地政府的GDP突破口,全国冒出上百个新能源基地和光伏产业园,保定“中国电谷”这些先行者面临新入者蚕食,邢台等新园区不甘放弃这一新兴产业机会。
本地企业的全国扩张和地方光伏产业集聚发展需要一个平衡,如果过了临界点,全国化则可能变成令人担忧的产业外流。现实是,本地企业在家乡投资建厂,几成“新闻”,而若干冀资企业,却在江苏扬州等地“异地会师”。
-天威:重点在外
位于保定的天威集团是国内输变电设备的领军企业,近年来,天威在新能源尤其是太阳能光伏领域内祭出重拳,但是河北并未成为天威新能源版图上的“要塞”。
去年底,天威集团和江苏扬州签约,计划投资40亿元在扬州打造国内最大的太阳能电池组件生产基地,全部投产后产值将达到120亿元。
此前,扬州只有太阳能电池企业,没有组件企业。该项目进驻扬州之后将填补这一空白,拉长扬州光伏产业链。
保定天威集团之所以选择扬州,主要是看好扬州有较好的太阳能光伏产业基础,有无锡尚德、晶澳、江苏顺大等一批相关企业,产业基础非常有利于天威的发展。
据当地媒体报道,天威集团扬州一期项目的工程已经进入收尾阶段,四栋现代化的厂房,只用了不到四个月的时间就已矗立起来。
一期项目200兆瓦投产之后,加上出口加工区300兆瓦,天威集团将在扬州形成500兆瓦光伏组件制造能力。
而在扬州之前,天威集团的光伏战略,锁定了四川成都。成都基地主打多晶硅材料,而四川也是中国重要的多晶硅产地,集中了新光硅业、乐电天威、四川永祥等重量级玩家。
在河北,天威有一家公司专门从事薄膜太阳能电池的研发制造。不过,薄膜电池成本高,转换效率低,业界对其竞争力和前景不无争议。
-名企:项目外流
在天威之前,另外一家河北企业已在扬州投下巨资。晶龙集团控股、主要从事太阳能电池制造的晶澳太阳能在扬州建立了电池生产基地,扬州和宁晋,已成晶澳两大基地。晶澳最初注册在河北,后来总部迁至上海,并在华东多地建厂。
晶澳人士此前也对《燕赵都市报》记者表示,扬州光伏企业众多,在产业链配套、人才招募、地方优惠政策上比宁晋有优势。3月,晶澳又在合肥建厂,其投资额高达135亿元,产能高达3吉瓦,可带来1.5万个就业机会。晶澳落地的合肥高新区,亦将光伏作为重点培育产业,已吸引赛维LDK、海瑞光伏等名企。
保定英利未赴江苏,但已开始在海南和天津布局。其中3月11日开工的天津口岸光伏基地,瞄准天津港外运优势,计划上1吉瓦上下游产能,在规模上仅次于保定。在此之前,英利终于在“家乡”衡水投资,一期投资14亿元,产能为150兆瓦。产能不及海南天津,但让衡水涉足光伏业。
新闻分析:单打独斗合力不强
从国内光伏业的地域竞争格局来看,呈现出强者更强的马太效应。遥居第一的江苏省,正在拉大和其他省份的差距。而单从项目落地上看,河北光伏业近年来并未迎来知名企业落户。
在国内产业经济研究机构“中投顾问”对于河北2010年光伏业的总结中,第一句便是“在全国乃至全球都有领先优势的河北光伏企业近年出现了到外地设厂的趋势。”
中投顾问报告称,河北企业看上了外地较好的发展环境,一些沿海和中西部省份对光伏企业出台的土地、能源、财税等优惠政策,在河北却很难享有。比如海南省对英利承诺,“海南有的优惠政策立即给,没有的全力帮助申请”。
中投顾问指出,河北对光伏产业的扶持和激励政策,与企业的领先地位不相匹配,和中西部和沿海差距较大。另外,河北光伏业在发展环境、群体优势、应用开发上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
英利集团一名相关负责人坦承,由于缺乏整体规划和扶持,企业目前基本上都是“单打独斗”。
中投顾问新能源研究员沈宏文对《燕赵都市报》记者表示,河北和江苏在光伏业上竞争激烈,江苏在政府支持力度、产业规划、投资环境、劳动力引进等方面均具备很大的优势。其他各省通过各种优惠政策吸引光伏企业入驻。这种背景下,河北光伏企业的外流已经是“很明显的事实”。
沈宏文表示,产业外流将会给河北光伏产业造成不利影响。知名企业生产基地外迁,带走的不仅仅是工厂,还有研发中心,更重要的是竞争力。产业外流将会造成本省产业空心化,对其他企业的吸引力削弱,产业集聚效益下降,整体竞争力衰退。河北必须想方设法阻止产业外流,不仅要留下原有企业,而且要增强自身吸引力,吸引其他光伏企业流入河北。
华泰联合证券新能源行业首席分析师王海生对《燕赵都市报》记者表示,河北光伏产业确实存在外流,这和地方政府支持力度有关,各地十分看好光伏对于经济的拉动,因此不遗余力开出优惠政策抢夺光伏企业和项目。江苏多个地方形成了光伏集群效应,目前还在成为项目流入区,而河北则成为流出地区。对于河北光伏业整体现状,王海生用四个字予以评价——“合力不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