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河南省科技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两个跨越、实现中原崛起的目标,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科教兴豫、人才强省和自主创新跨越发展战略,以促进产业发展为中心,扎实推进科技创新,加快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切实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培育和发展现代产业体系,为努力实现科学发展提供有力支撑。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加大重大科技专项实施力度,培育新兴战略支撑产业。针对河南现代产业体系发展中的关键共性技术问题,加大重大科技专项的实施力度。在省财政厅的大力支持下,新启动的重大科技专项数量由前几年的每年5-6项增加到18项,投入财政经费总额由5000万提高到1.5亿元,预计可引导企业新增研发投入8.87亿元,建设投入85.42亿元,年新增销售收入185.73亿元。同时进一步凝炼重中之重领域,集中实施重大专项,通过一系列关键技术的突破,带动形成和壮大一批新兴战略支撑产业。近期重点实施高速铁路供电系统、核电级防爆电机、风力发电关键装备等专项,培育新型电力电气装备产业;实施高效晶体硅太阳能电池、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多晶硅副产物综合利用等专项,培育硅—光伏产业;实施大型甲醇醋酸联合装置、煤焦油精深加工、等离子体煤制乙炔、煤制烯烃关键技术等专项,培育煤化工产业;实施治疗型乙肝疫苗、喜树碱类抗癌药全合成、林可霉素新工艺等专项,培育生物及新医药产业;实施数字化超深井石油钻井装备、特大型空分设备等专项,培育数字化装备产业;实施精密铜管四辊旋轧及四连拉新工艺装备、钼钨高效选矿及精深加工等专项,培育有色金属精深加工产业;实施功能性耐火材料及制品、功能性超硬材料及制品等专项,培育新型功能材料及制品产业;实施紫激光计算机直接制版版材、光成像关键技术等专项,培育光电产业;实施秸秆纤维乙醇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示范等专项,培育生物能源产业;实施大型高效节能活性石灰成套装备推广应用、矿井瓦斯抽采发电热害治理、多金属伴生矿高效综合利用等专项,培育节能环保技术产业。
二、以企业研发中心建设为突破口,加快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围绕河南省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以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支撑产业的骨干企业为重点,新建30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实施企业创新能力培育科技工程,新培育20家创新型企业,筛选创新能力强、创新体系完善的省创新型企业,争创国家级创新型试点企业。加强重点实验室建设。立足原始创新,优化布局,围绕对河南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带动作用的领域,依托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有条件的企业,新建5-7家省级重点实验室。整合资源,加大投入,重点支持中信重机的“矿山重型装备重点实验室”、中钢集团洛阳耐火材料研究院的“高效与节能耐火材料重点实验室”、中棉所与河南大学联合的“棉花生物学重点实验室”等创建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带动河南省重点实验室建设迈上新台阶。
三、推动农业科技进步,为国家粮食核心区建设提供支撑。加强农作物良种培育和产业化开发,实施“小麦新品种矮抗58、郑麦366产业化研究与开发”、“玉米新品种浚单20产业化开发与研究”等产业化开发重大科技专项,加速小麦、玉米主导优良品种换代升级。全年新选育并通过省级审定农作物新品种50个。加强粮食丰产科技工程的组织实施,扩大核心示范面积,研究总结小麦、玉米一体化高效栽培技术体系,着力建设2个万亩连片小麦玉米高产核心区,争取创产量新高,切实为河南省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提供有力技术支撑。积极争取依托河南农大建设粮食作物生理生态与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和依托省农科院建设国家黄淮海粮食作物生物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全面提升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创新能力,为支撑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提供科技创新平台。抓好“钠盐法生产高纯度L-乳酸关键技术”、“家禽骨血加工关键技术产业化研究”重大科技专项和“速冻调理中式快餐食品技术研究与产业化示范”、“调理肉制品加工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示范”等省部会商项目,提高农畜产品深加工技术和产业化水平。实施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和科普及适用技术传播工程,新建10个以上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乡(镇),重点推广应用250项农业先进适用科技成果。
四、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一是抓好高新技术产业骨干企业发展。稳步推进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按照分批分期,逐步推进的原则,有重点、分梯次开展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严把认定关,充分发挥新高新技术企业政策导向作用,促进高新技术企业和产业的发展。二是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针对河南省高新区发展水平不同,对高新区实施分类指导。支持郑州、洛阳高新区积极创建国家级创新型园区。三是继续引导和推动河南省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建设步伐,着力打造软件、光电、硅伏、超硬材料、医药等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和产业集群。2009年,全省新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00家,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力争同比增长20%。
五、扩大科技对外开放和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营造科技创新的良好环境。加强与美国、欧盟、独联体等国家和地区的国际科技合作,组织实施与白俄罗斯政府间科技合作项目等一批重大国际科技合作项目。抓好联合国清洁能源机制(CDM)项目实施,建设高水平的国际联合研发基地。实施“走出去”战略,重点抓好向吉尔吉斯等中亚国家农作物、畜产品等方面的技术产品输出和合作开发项目的实施。加强与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的合作,吸引更多的高层次科技人才和科技项目落户河南。抓好院士遴选和推荐工作,力争在两院院士增选工作中取得新突破。落实《河南省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实施“河南省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工程”,支持一批“中原学者”、培育一批“创新型科技团队”、“科技创新人才”。
六、创新科技管理体制机制,增强科技创新的动力。建立推动科技创新的联动机制。进一步完善与科技部的省部合作机制,抓好省部会商重大科技项目的落实,力争在两次会商的基础上,与科技部开展更广泛、更深层次的合作,争取更多指导和支持。积极引导地方围绕产业科技创新培育、凝练各类重大科技项目,形成系统工作效能,提高科技资源的使用效率。完善重大科技项目配合联动机制,在资金、技术、土地、环境容量等重要资源配置上加强协调。形成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机制。在应用研究和成果转化领域,强化科技计划的导向作用,支持建立企业牵头组织、高校和科研机构共同参与实施的有效机制。积极支持河南省的企业、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参与国家技术创新联盟试点建设。强化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实施科技成果转化工程,以促进战略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为目标,实施一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建立一批科技成果转化基地。支持科技成果转化信息公共服务平台、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大学科技园、留学生创业园等科技服务机构建设。加大科技投入的机制。配合税务等部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研究制定企业研发投入认定办法,使河南省企业能享受到研发投入抵扣税收的优惠政策,促进企业进一步加大对科技的投入。
七、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强知识产权创造应用和保护。为激励自主创新、保护创新成果、优化创新环境,贯彻落实省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知识产权优势培育工程,重点培育5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和3个知识产权优势区域,引导和支持省百户重点企业和50户高成长性企业及有条件的县(市)在关键技术领域取得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认真组织开展旨在保护知识产权的专项行动,加大专利行政执法力度,集中查办督办一批侵犯知识产权的大案要案。进一步提高专利产出的数量和质量,年专利申请量超过1.2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