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不久召开的机床工具行业年会上,国内一机床企业的领导在发言中意味深长地说:“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将会有些一大动作,以促进企业的发展。”尽管这位领导并没有披露该企业正在进行的海外并购项目的详细情况,但记者还是从其他渠道了解到,这家企业选择的并购方式普遍与众不同。
并购路径
这里所谓的与众不同,是指不同于先前的国内机床企业采取的直接收购国外机床企业的方式。业内人士透露,这家企业采取的方式,极有可能是股权互参。
股权互参就是并购双方交叉持股。具体地说就是,作为并购主导方的这家国内企业,在并购外方企业时,并不对外方企业实施全资收购,而是让出国内企业的小部分股权,由并购方持有,并以此抵消一部分收购资金。
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名誉理事长梁训瑄认为,如果这次并购取得成功,其中有些思路可以供行业其他企业参考。
上海机床有限公司总经理缪颖就此事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样一来,该企业进行的就不是简单的海外并购,而是与被收购方结成战略同盟。此举至少有几个好处:减少现金流,降低风险,战略合作,提升品牌以及引进先进的管理。此外,德国本土企业,有很强的自尊心,难以接受被人兼并,比较容易接受这种战略合作形式。
从这家企业领导的言外之音记者可以清晰地看到到,这一海外并购项目不久就会水落石出。
并购对象
业内人士猜测,这家国内企业所要的并购的对象是德国ABA公司,德国ABA公司为欧洲四大平面磨床厂商之一。多年来,国内的缓进给成形磨市场一直被ABA、ELB、BLOHM、MAEGERLE等国外生产厂占领。所以,这次谁将成为ABA的新主人,业内人士极为关注。
虽然,国内磨床生产厂商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相继推出一批缓进给成形磨产品,但在砂轮成形修整、机床的控制技术等关键技术方面仍存在较大差距,因此一直未能打开市场。这样,国内军工、精密加工、IT行业急需高档数控缓进给成形磨床都来自国外。
照此分析,国内磨床企业有意ABA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另一方面,作为世界上唯一能提供全面磨削解决方案的集团公司,德国斯来福临近年来在中国市场的动作频频,斯来福临在2005年5月底更是在江苏太仓建立了制造基地。这无疑表明了该集团深耕中国市场的决心。这也是ABA愿意将橄榄枝抛向中国企业的原因之一。
对于ABA,缪颖承认所知不多。他认为,作为平面磨床知名企业,ABA的产品一直有市场,但其制造成本较高,这也是ABA难以为继的主要原因。如果国内企业此次并购成功的话,可以通过整合减少成本上的开支,比如国内的劳动力成本差不多只有国外的1/20左右,但同时国内配套外购配件,国内企业往往要比国外企业贵10%-15%,如果将海外的配套件采购优势与国内的劳动力成本优势相结合,该企业的产品就有非常强的性价比优势。
并购意图
正如缪颖所言,对于这家国内机床企业而言,选择ABA的首要条件应该是产品吻合,这样才能保证联盟双方可以共享客户资源和专有技术,有条件进行双方产品的技术对接,从而促进企业产品技术上的提升。
很显然,这种技术上的提升,对于中国机床企业做大做强至关重要。一则,国内机床企业之间的竞争只会越来越激烈,没有技术上的优势,很难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二则,中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机床市场之一,而这个市场也是一个国际化的市场,国外机床巨头绝不会袖手旁观的。
斯来福临集团中国区首席代表兼销售总监梅麒认为,尽管欧洲仍然是斯来福临的主要市场,但中国是斯来福临集团非常看好的一大市场。特别是汽车及零部件、航空航天等高技术行业的快速增长将推动磨床的需求。其中外圆磨床、平面磨床和工具磨床的增长最快。
正是基于这种认识,斯来福临过去一年一直在寻觅国内的伙伴,经多方探访后仍然没有定音。业内人士认为,凭借斯来福临在界内的影响,想找合作伙伴并非难事,之所以进展缓慢,可能是他开出的条件有些苛刻:一则要求控股,二则并非全盘接受对手资产。
如此一来,有些企业打了退堂鼓。因为经过多年的拼打,国内业绩不错的企业也都树立自身的品牌,目前全心全意的进入国际市场,因此自然不甘委身他人。
比较了解这家国内企业与ABA的谈判进程的梁训瑄对记者说,由于事情尚未尘埃落定,他不好说得过多。不过他表示,该企业在自身的行业内虽然稍有建树,但放在世界范围内来比较,差距仍然不小。如何利用自身的拳头产品扩大品牌的影响力,也是该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
多方利弊权衡下来,可以说如果此次机床企业走出去顺利的话,那将又是一件一举多得的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