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北京“奥运时间”结束,人们把目光从奥运重新投到我国经济上。“在国际、国内不可测的因素多”的复杂形势下,中国如何有效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自然成为大家关心的话题。
“能否应对不确定性,自身的经济动力结构非常重要。”中共中央党校教授赵长茂认为,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我国经济增长总体上已经走出了动力单一化阶段,进入“动车组”阶段,经济增长的动力趋于多元化、分散化、均衡化,新的动力结构正在形成:从主要通过东部带动走向东、中、西部共同推动;从主要依靠非公有制经济带动走向各种所有制经济合力推动;从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走向消费、投资、出口均衡推动。新的动力结构必将为我国经济长期发展提供持续而强劲的动力。
东中西部共同推动
近年来,随着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促进中部崛起三大战略的实施,中西部的工业发展固定资产投资明显加快。工业和投资增速的显著提高,带动了中西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部分省份的产业结构则已发生根本性改变。
赵长茂分析说,从实际结果看,一些省区已经开始从农业大省向工业大省,甚至工业强省转变。另外,一些中西部省区抓住三大战略实施的机遇发展自己,正在乘势而上,形成新的亮点。比如,安徽、江西、湖南、湖北依托接近东部的优势,大举承接长三角和珠三角的产业转移,目前长三角和珠三角向这些省份泛化的趋势已十分明显。广西利用对口东盟的有利条件,大力发展北部湾经济区,并力争使其成为中国经济的第四增长极。这一系列变化都说明我国经济增长已经进入中、东、西部共同发力、共同推进的阶段。
多种所有制经济合力推动
赵长茂说,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一个较长时期,作为国民经济主力军的国有经济由于旧体制的束缚而缺乏活力,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来自于非公有制经济的崛起。国有企业改革,特别是始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对国有企业的全面改革,使国有经济的活力重新焕发,主导作用得到加强。
1998年时,我国的工业增长速度,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为4.9%;集体企业为8.7%;股份制企业为11.9%;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为12.7%;其他经济类型企业为19.6%。到2007年,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为13.8%;集体企业为11.5%;股份制企业为20.6%;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为17.5%;私营企业为26.7%。不仅国有企业的增长能力得到了恢复,其他各种所有制企业的增长能力也都得到了提高。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力量已呈现出多种所有制联合发力的态势。
三大需求均衡推动
消费需求不足而投资和出口增长过快,一直是我国经济增长动力不平衡的一个重要表现。
在宏观经济政策的引导下,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增强。2008年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1.4%,比上年同期加快6.0个百分点;投资和贸易顺差增速下降,而消费增速则明显加快。
2003年我国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时,居民消费增长便随着整体消费增长的加快进入结构升级阶段。从2005年起,最终消费的增长开始发生结构性变化:政府消费增长放缓,居民消费增长稳中加快。近几年我国恩格尔系数显著下降。2008年我国人均GDP达到2500美元左右,已进入从生存型消费向发展享受型消费升级的阶段。赵长茂乐观地说,随着中等收入阶层的崛起,中国消费率还将不断上升。消费、投资、出口三大需求协调经济增长的基础正在形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