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间,新中国已成立六十余载,而五金产品也走过了六十多个年头。在这六十年间,五金产品得到了长足发展。从手动工具到电动工具等等一些列发展都见证了五金产品者六十年走过的岁月。历史走进现代工业社会,金属-五金制品行业更是迅猛发展,五金行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五金制品也成为工业制造不可缺少的一个产业环节。
20世纪20年代以后,据五金手册介绍,金属制品业又有新的发展,除传统的铜、铁器外,增加了白铁、钢精、钮扣、电镀、铜铁床、证章、铸锅等自然行业和产品。到1933年,金属制品业有1300余户。其时,铜器业呈没落状态;铁器业则有较大发展,共有420户,并形成文帮、武帮(杂炉)、刀帮、锉帮、剪刀帮、剃刀帮等行帮;白铁业则因1931年武汉遭受水灾后修复檐沟等的需要而发展到380户,成为较大的行业。
金属制品业除“汉口铜器”于清末民初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外,近百年来,创造不少富有地方特色的传统名牌产品。经60年代初挖掘和恢复生产的有曹正兴菜刀、胡兴发剃刀、潘乾太篾刀、张同兴药刀、牛同兴皮刀、聂兴隆钟表锉、罗义顺刨铁、席祥兴斧头、杨和兴锥条和雕刀、李三泰锯条、黄兴发鱼钩等产品。自70年代后,有的被淘汰,有的则人亡艺绝,无以为继;维持生产和有所发展的只有曹正兴菜刀和席祥兴木匠工具。
传统的五金制品,也称“小五金”。是指铁、钢、铝等金属经过锻造、压延、切割、等等物理加工制造而成的各种金属器件。例如五金工具、五金零部件、日用五金、建筑五金以及安防用品等。小五金产品大都不是最终消费品。而是作为工业制造的配套产品、半成品以及生产过程所用工具等等。只有一小部分日用五金产品是人们生活必须的工具类消费品。传统的五金企业产品比较单一,很多企业只是给其他制造企业做配套、配件,对制造性企业的依赖性比较强,而且对市场需求的反应也很迟缓。传统的五金企业不注重新产品的研发和市场的延伸,从而造成企业的持续竞争能力欠缺。
随着我国在世界地位的不断提高,全球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使用中国五金产品,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我国五金产品的发展。近几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中国五金工具加工工业逐步成为世界五金工具产业的主力军。一些发达国家尤其非洲、中东等发展中国家对五金工具的需求每年以百分之十几的速度递增。五金工具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作为五金之乡的永康,更是凭借低成本的传统竞争优势,一度成为五金工具的集聚之地。
由于主观上和客观上的种种原因,我们国家在这一领域发展缓慢。但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制造业加速现代化的步伐,我国数字化制造技术也获得了快速的发展。其中一部分五金产品的性能,已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这个进展有效地打破了一些进口五金产品在一些领域的垄断地位,为我国五金市场的规范竞争作出了贡献。
我国五金产品近六十年的发展,在改革开放前后是截然不同的,近二十年五金产品的发展变化和改革开放前期二十年相比有很大变化。当时尽管发展速度很高,可仍然以数量扩张为主是数量扩张型的发展,可是现在进入新世纪之后,发展模式也出现了很积极的变化。
我国五金产业从“小五金”迈向现代五金,面对的是包括工具五金、建筑五金、锁具安防、厨卫产品、日用五金等内在的几大领域,每年贸易总额达 10000亿美元的国际市场。从1996年至今,我国先后建立了拉链、电剃须器、不锈钢器皿、铁锅、刀片、自行车锁等14个技术开发中心,压力锅、电动剃须器、打火机等16个产品中心。这些中心陆续开发出生物指纹锁、爆炸复合不锈钢菜刀、剪刀、防火拉链、遥控电压力锅等填补国内空白的产品,大大提升了企业竞争力。
五金产品给人民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体现在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仅以小小的锁具为例,就足以说明行业的巨变。以前锁具家族只是一般的家用锁、自行车用锁,但随着摩托车、汽车工业、高档住宅的发展,一些企业随之开发出适合现代交通工具的各类摩托车锁、汽车锁、防盗安全锁。不仅锁的品种增加了,而且传统产品也显示出高科技的魅力,电子锁、指纹锁等相继问世便是有力证明。传统的工具五金也悄然发生了变化。园林工具开始向纵深延伸,修剪枝杈的剪刀不再简单,而逐步被新开发的适合家庭和社区建设的手工、电动工具、锄草机等所代替。
在市场推动下,一批五金企业开始关注我国现代制造业发展对高效产品的需求,化大力气调整产品结构,推动产业升级。使得我们国产优质五金产品的发展打破了长期徘徊不前的局面,获得高速发展。进入新世纪以后的这些年,节能、高效五金产品的年增长率都超过30%,远高于传统五金产品的增长速度。这个数字的变化,显然标志着五金行业开始以产业规模进行着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这种变化是一种非常积极的、可喜的变化。
其实小五金向大五金转变就是传统五金向现代五金转变的过程,而这唯一的选择就是依靠科技进步,走科技兴园,科技兴业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