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圣泉集团发布2025半年报,交出了一份营收与净利润双双增长的半年报成绩单。
报告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3.51亿元,同比增长15.67%;归母净利润5.01亿元,同比大幅增长51.19%。
在化工行业整体承压的背景下,圣泉集团的利润增速远超营收增长,而这一现象也引发了资本市场的关注。
“公司高端产品战略成效显著”,国金证券在最新研报中指出,“PPO树脂作为AI服务器核心材料的需求爆发,以及多孔碳材料在动力电池领域的成功导入,共同推动圣泉盈利结构优化和利润率提升。”
高端电子材料国产化浪潮下,这家化工新材料企业的前瞻布局迎来收获期。
深度锚定国家战略,激发澎湃增长动力
圣泉集团上半年净利润增速达到51.19%的亮眼表现,正是其高端材料战略与市场需求的精准对接。
一方面,AI服务器需求激增成为核心推动力。
当前,国家战略需求与下游旺盛应用正形成强大驱动力。尤其在电子、航空航天等产业,高性能特种树脂存在国产化率亟待提升的需求。加速实现高端树脂材料的自主可控与规模化替代,不仅是产业升级的必然要求,更是保障供应链安全的核心环节,市场空间广阔,潜力巨大。
随着全球AI算力基础设施加速建设,圣泉集团生产的PPO树脂作为高频高速覆铜板用低介电树脂和服务器PCB的关键材料,迎来爆发性需求增长。报告期内,公司先进电子材料及电池材料业务实现营收8.46亿元,同比增长32.43%。
另一方面,随着全球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突破临界点,动力电池材料需求呈现几何级增长。
多孔碳材料是电池性能提升的关键材料,圣泉集团通过双技术路线切入主流电池厂商供应链,实现了新能源赛道的新突破。覆盖消费电子、动力电池及储能等多元化场景:酚醛树脂基球形多孔碳,采用纳米级孔道调控技术,具有均一的孔结构、优异的抗膨胀和耐压性能,硅烷沉积的均匀性和循环稳定性,实现电池的长循环,应用于高端手机电池重组;重组树脂基多孔碳则以生物质精炼副产物为原料,解决了椰壳基材料原料波动大、批次稳定性差的行业难题,性能接近合成树脂基产品。
从上半年研发费用2.85亿元,同比增长25.42%的数据也能看出,通过持续研发投入,技术突破带来产品竞争力提升,高价值量产品销售占比提高,直接推动盈利能力增强。
更值得关注的是盈利能力显著提升。报告称,公司毛利率提升至24.82%,同比上升1.66个百分点;净利率达9.75%,较上年同期上升2.43个百分点。
其中,第二季度单季盈利提升更为显著,毛利率达25.40%,净利率10.55%,环比分别上升1.27和1.76个百分点。
业务板块多元化布局,构建起多重增长曲线
圣泉集团三大业务板块呈现差异化增长态势,反映出公司从传统化工企业向高端材料供应商的转型轨迹。
从收入构成看,半年报显示,合成树脂类及衍生品仍是公司主要收入来源,占比85.67%;生物质产品占比9.54%;其他业务占比4.79%。但高增长的电子材料业务正改变公司的成长逻辑。
一方面,合成树脂基本盘稳固。作为公司传统优势领域,合成树脂类产品实现营业收入28.10亿元,同比增长10.35%,销量39.18万吨,同比增长15.48%。公司在铸造材料领域保持国内领先地位,酚醛树脂和呋喃树脂产销量稳居国内首位。
另一方面,先进电子材料成为增长引擎。该板块不仅实现32.43%的营收增长,其量价齐升态势更值得关注:销量4.01万吨,同比增长14.90%;而营收增速高于销量增速,显示产品均价提升明显。
据悉,圣泉集团已形成从M4到M9全系列产品的解决方案能力,产品线涵盖DCPD环氧树脂、活性酯产品、双马/多马树脂,再到PPO树脂的多品种组合。
值得关注的是,半年报显示,公司计划启动2000吨/年PPO/OPE树脂项目、1000吨/年碳氢树脂项目等扩产工作,以满足国产化自主供应需求。
公司300吨/年多孔碳生产线2024年三季度建成投产并实现满产满销,1000吨/年生产线于2025年2月建成投产。
与此同时,生物质产品正展现出潜力。半年报显示,生物质产业实现营业收入5.16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6.47%。其中,大庆生产基地“100万吨/年生物质精炼一体化(一期工程)项目”持续平稳运行,产能利用率不断提升,报告期内实现减亏。
在AI与新能源双轮驱动下,圣泉集团的高端材料布局或将进入收获期,成为未来增长的多重动力。
未来一年,随着AI服务器需求持续放量和新能源电池材料渗透率提升,这些风口上的产业正在为公司创造持续增长的弹性与韧性,圣泉集团的高端化战略正持续兑现为盈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