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工业母机是指用于制造工业机器和机械的机器,也被称为“工作母机”或“机床”,是整个工业体系的基石和摇篮,处于产业链核心环节,决定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工业发展水平和综合竞争力。“十四五”期间,在国家战略的强力驱动下,我国工业母机行业在政策体系构建、市场规模扩张和产业结构优化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然而,在核心技术自主化、高端市场占有率等方面,行业依然面临严峻挑战。
预计“十五五”期间,我国工业母机产业将进入一个由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由单点突破向系统集成、由产业集聚向生态构建转变的关键时期。我国工业母机市场空间将持续扩张和结构性升级。进口替代进入深水区,国产化率加快攻坚。技术创新“智能化”与“精密化”双轮驱动。产业组织形态将从物理集聚演化为高效协同的创新生态,长三角、珠三角两大集群的引领作用将更加凸显,并带动形成全国协同发展的新格局。
一、工业母机行业“十四五”发展回顾
1
政策:
顶层设计清晰有力,地方落实有差异
“十四五”时期,工业母机被提升至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成为国家科技自立自强和产业链安全的核心环节。为推动工业母机产业发展,一系列力度大、惠及面广的政策措施相继推出,工业母机高质量发展行动、工业母机产业投资基金以及对工业母机制造企业实行税收优惠等相互配合、协同发力,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央层面的密集政策出台,为行业发展构建了清晰的顶层设计。各地方在政策承接、资金配套和项目实施方面则呈现出显著的差异化特征。
2
规模:
规模全球第一,核心部件国产化突破
从产业规模看,我国已成为全球工业母机重要生产、消费大国,产业规模连续14年位居全球第一。2024年,我国工业母机市场规模从2019年的6313.62亿元增长至7128.86亿元,产业营业收入逾1.5万亿元。
我国工业母机产业整体技术水平进入世界第二梯队前列,形成了完整的产业体系,有效保障了国家战略需求。
数控系统自主化取得关键进展。五轴数控机床国产化率超90%,核心功能部件自主配套率达85%。辽鲁、江浙、陕甘、粤鄂等地区形成一批特色产业集群。
3
贸易:
顺差攀升,进口替代成效显著
2019年,我国机床工具出口金额首次超过进口金额,此后贸易顺差不断增长。2024年,我国机床工具行业进出口总体略有下降,其中进口继续下降,出口持续增长,贸易顺差扩大,从2019年9.3亿美元攀升至2024年115.6亿美元。包括金属切削机床在内的所有机床品类实现贸易顺差,标志着我国机床产品全面走向世界,“中国制造”的机床在全球市场上的接受度和竞争力正在稳步提升。
2024年,机床工具行业整体出口同比增幅较2023年扩大2.8个百分点。整体机床的进口依赖度已从2018年的33%显著下降至2022年的24%。在中低端和部分中端市场,国产机床的性能和质量已能满足大部分国内需求,进口替代成效显著。
4
利润:
利润承压,面临“大而不强”的困境
2024年,机床工具行业实现利润总额265亿元,同比下降76.6%。利润率为2.6%,同比下降7.8个百分点。2024年,机床工具行业利润总额和利润率均同比明显下降。各分行业中,除机床功能部件及附件外,其他各分行业的利润和利润率都较2023年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磨料磨具分行业更是处于亏损区间。虽然机床工具高端产品需求保持增长态势,但传统用户领域的有效需求不足,叠加中低端产品同质化严重,“内卷式恶性竞争”加剧,利润空间被进一步压缩。
行业利润微薄的深层次的原因则是技不如人。五轴加工中心、车铣复合机床、柔性生产线等高精度、智能化、数字化的工业母机,大部分依赖进口。
二、工业母机行业“十五五”趋势展望
1
稳健增长:
高端化、定制化、专用化趋势凸显
“十五五”期间,我国工业母机市场的总体规模预计将继续保持稳健增长态势,但其增长的核心驱动力及市场内部结构将发生深刻变革,呈现出从追求“数量增长”向注重“质量效益”转变的鲜明特征。
“十五五”期间,我国工业母机需求增长面临众多机遇。具体来看:一是下游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强劲需求。二是制造业存量设备更新换代周期。“十五五”期间,我国制造业投资稳步增长将为工业母机需求增长提供坚实的基础。
2
进口替代:
“整机替代”到“核心部件与生态攻坚”
“十五五”时期,进口替代将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主战场将从整机扩展到产业链上游的核心功能部件、高端数控系统及工业软件等更深层次的领域。
预计“十五五”期内,我国将延续并强化“十四五”期间的政策导向,通过“一条龙”应用计划、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等机制,鼓励下游用户优先采购和使用国产高端装备及核心部件,以市场应用迭代推动技术成熟。
3
技术创新:
双轮驱动,智能化与精密化深度融合
面对日益严苛的加工要求和激烈的市场竞争,“十五五”期间,技术创新将成为工业母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技术创新的核心路径表现为“智能化”和“精密化”两大趋势的并行发展与深度融合,共同驱动产业向更高价值链层级跃迁。
预计“十五五”期间,人工智能(AI)将致力于解决机床的“智能化”问题,使其具备感知、学习、决策和优化的能力。AI与工业母机的融合将不再是概念炒作,而是会深入到产品设计、加工过程和运维服务的全生命周期。
4
区域协同:
产业集群形成创新生态系统
“十五五”期间,我国工业母机产业的地理布局和组织形态也将发生重要演变。以长三角、珠三角为代表的产业集群将进一步巩固其核心地位,并从企业简单的物理空间集聚,向深度协同、资源共享、创新共生的产业生态系统演进。
在长三角、珠三角双核引领的同时,“十五五”期间,其他区域如京津冀、中西部(如重庆、成都、武汉)、东北老工业基地等,也将根据自身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形成各具特色的专业化工业母机产业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