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中国光伏产业迎来里程碑式跨越——新增装机量突破20000万千瓦,同比增长逾100%,累计装机总量昂首迈过100000万千瓦大关,正式开启“太瓦时代”。然而,在热火朝天的抢装潮映衬下,光伏产业仍在艰难前行。光伏全产业链产品均价较峰值暴跌六成以上,多晶硅产量同比骤降,多家企业宣布破产退市。这冰火交织的图景,不仅揭示行业深层阵痛,更使“反内卷”从企业疾呼升华为全行业攸关存续的集体共识。
光伏作为中国制造的闪亮名片,其健康生态对国家能源安全转型与全球竞争力维系至关重要。当前,部分企业深陷“规模至上”的路径依赖,盲目扩张产能罔顾市场边界,导致行业深陷恶性循环。当创新动能被低价厮杀消耗殆尽,与国际领先水平的技术代差面临缩小的隐忧便浮出水面。若此“内卷”痼疾不除,中国光伏来之不易的全球领跑地位恐将动摇。
所幸,破局之道已清晰绘就——以“制度清淤”与“技术登高”构筑双轮驱动体系。回望政策脉络,治理“内卷”的决心层层递进、力度空前:从去年7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到去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规范地方政府和企业行为”,再到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写入“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高层治理“内卷”的声音不断升温。更具里程碑意义的是,今年6月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修改完善治理“内卷式”竞争方面的规定,将“反内卷”正式纳入法律规制范畴,为行业规范竞争树立了不可撼动的法理支柱。
重构健康生态,亟须全产业链的价值觉醒与集体行动。光伏龙头企业正率先垂范,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规划“韧性协同供应链”,积极探索“竞合共生”新范式。在此基础上,行业需以更大定力深化三重关键实践:
其一,筑牢质量优先的市场基石。加速落实“优质优价”标准体系,在重大项目招投标中坚决摒弃“唯最低价中标”的短视行为,让价值回归成为行业共识。
其二,点燃科技创新的核心引擎。集中力量支持钙钛矿、异质结等下一代颠覆性技术攻关,通过规模化应用加速技术迭代与成本下降,以创新高度支撑产业韧性。
其三,畅通绿电价值的实现通道。深化新能源参与电力市场的机制研究,破除消纳瓶颈,建设与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相适应的新型电力系统能力。
中国光伏历经风雨淬炼,当下的深度调整恰是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跃。只要全行业紧握科技创新之桨,把稳质量优先之舵,高扬绿电消纳之帆,在政策东风引领下,必能穿越周期迷雾,驶向新质生产力的壮阔蓝海。
破“卷”方能立新,立新才可致远。破局的力量正在产业深处积聚。唯有奋力打破旧有桎梏,重塑健康竞争新生态,才能为中国光伏夯筑最坚实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