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随着广汽乘用车宜昌工厂收尾工作陆续完成,这个年产20万辆整车的项目,迎来了从建设期转入运营期的全面过渡。
数据显示,上游重庆与下游武汉之间,每年约有120万辆商品车通过长江航道“翻坝”,预示着上下游区域间旺盛的商品车需求。然而,在此之间,却没有较大汽车生产基地布局。
放眼省域,作为汽车大省的湖北,已吸引一汽、东风、上汽等汽车集团在此布局,但多分布于武汉、襄阳、十堰等地,且仍有多家汽车集团还未落户,全省汽车产业走廊里,汽车品牌仍有空白。
低飞溅、低能耗的冷金属过渡焊接(CMT)工艺
彼时,作为世界企业500强排名202名的广汽集团,正举全力发展自主品牌广汽传祺,并已在广州、杭州、新疆等地布局了多个生产基地,但长江经济带、中部地区,仍是其战略布局的空白。
早在6年前,宜昌就与广汽集团、河北中兴展开战略合作,牵手成立广汽中兴(宜昌)汽车有限公司,虽因种种原因,项目最终止步于2016年1月,但再度携手,基础良好。
焊装车间自动化率高达100%,应用边缘计算及人工智能自动调节最优参数
广汽乘用车副总经理、宜昌分公司总经理梁伟彪坦言,得知广汽传祺将布局新基地后,不乏经济实力更强劲的城市前往对接,“建设一个相当规模的基地,基础条件是汽车企业落户重点考虑的因素。”
因而,资本都是“用脚投票”,发展环境不优,资本就会“走掉”。特别是对于带动性较强的汽车产业,项目落户离不开零部件厂商以及材料、交通、人才等直接和间接配套要素的强力支撑。
纵观宜昌,尽管综合实力位居全省第二,也曾有过汽车产业的探索,但相较于经济发达地区,这些因素仍存在差距。“实事求是地讲,在已有的汽车产业基础上,宜昌相对薄弱。”梁伟彪评价。
三维全自动立体智能合车技术
掣肘项目落户的基础薄弱、配套不全等劣势在逐渐消融。“我们为宜昌发展汽车产业的决心和意志所感动。”2017年3月21日,广汽集团签订协议,全面打造广汽乘用车宜昌生产基地。
两年前的宜昌,踩下粗放式发展的刹车,对化工产业实施“关、改、搬、转、治、绿”,腾退的环境和能源空间,亟待填充新的动能。其中,已积聚多年经验的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领域,就是重点方向。
正在全球化布局的广汽集团,亟待完善华中地区的汽车产销服务,以实现在粤港澳大湾区、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的全面布局。
座椅安装采用高精度3D定位
双方对项目的精准定位,决定了这次合作并非投资饥渴症主导下的盲目举债投资或者盲目扩大规模,而是顺应产业发展趋势。“项目启动之初,我们就将宜昌基地定位于打造广汽集团高效率、高质量、节能环保型世界级智能制造标杆工厂。”梁伟彪说。
具体而言,项目贯彻“工业4.0”理念及创新广汽生产方式,主要生产全新一代GA6等广汽传祺A级及B级产品。“为了适应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宜昌基地兼具新能源汽车设计生产能力。”广汽乘用车宜昌工厂冲压科科长冯奕强说。
带着对高质量发展的不懈追求,2018年1月8日,在冬末的尾寒还未退却之时,广汽乘用车宜昌项目在猇亭区正式启动建设,总占地面积约1400亩,规划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投资35.3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