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到10月31日,A股16家上市银行全部公布了三季报。据统计,16家上市银行截至9月末的存款余额共计近54.9万亿元。不过,中行、交行、招行、民生、兴业5家银行的存贷比超越了监管层要求的75%的红线,华夏银行、中信银行、深发展、浦发银行、光大银行等其余5家银行的存贷比也已经超过 70%,在正常值临界徘徊。
5家银行存贷比超过75%
上市银行三季报显示,交行存贷比为79.2%,前三季度客户存款余额达人民币31,635.28亿元,较年初增长10.31%;客户贷款余额达人民币25,075.83亿元,较年初增长12.10%。
中行前三季度客户存款余额79,708.46亿元,比上年末增加4,316.93亿元,增幅5.73%。客户贷款总额62,483.28亿元,比上年末增加5,877.07亿元,增幅10.38%。以此计算,存贷比达到78.3%。
招商银行客户存款总额为20,003.24亿元,贷款及垫款总额为15,980.87亿元,存贷比为76.46%。兴业银行存款总额12668.30亿元,贷款总额9583.49亿元,存贷比为75.6%。民生银行客户存款总额15352.61亿元,贷款和垫款总额11597.51亿元,存贷比为 75.54%。
股份制银行全超70%
股份制银行除了超越红线的招行、民生和兴业银行以外,华夏、中信、深发展、浦发银行和光大银行也全都超过了70%,接近监管“红线”。
根据中金公司的统计,截至9月末,华夏银行和中信银行的存贷比分别为72.8%和74%。
三季报披露,9月末,中信银行客户贷款和垫款总额1.38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9.49%;客户存款总额1.87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8.02%。按此数据计算,中信银行9月末存贷比为73.79%,已逼近75%的监管红线。深发展存款总额8322.40亿元,贷款总额6082.70亿元,存贷比为 73%。浦发存贷比为72.4%。存款总额17697.2亿元,贷款总额12812.74亿元。光大为73.6%,贷款余额8658.63亿元,存款余额 11760.71亿元。
资本充足率有升有降
三季报显示,上市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总体有升有降。单个银行来看,深发展(刨除平安银行)、中信、宁波环比回升最快,分别较二季度回升2.96%、1.56%和0.87%至9.97%、 10.43%和12.33%,南京银行资本充足率下降最快,环比下降74bp 至10.89%。
究其原因,深发展(刨除平安银行)、中信银行资本增厚分别是由于深发展定向增发291亿元A股、中信实施175亿元的A股配股所致,而宁波银行资本充足率回升则主要是由于其同业资产环比大幅减少,以及小企业贷款风险权重降低。南京银行之所以资本充足率环比降幅最大主要是由于其信贷资产扩张较快。
目前资本充足率较低的民生、招商已公布融资方案,其他资本不足的银行如兴业、光大、浦发、交通等未来融资压力较大。银河证券认为,盈余留存及发行金融债是分子上升的主要因素,规模增长及银监新规是驱动分母增加的主要因素。如果继续实施差别准备金率政策,资本充足率将是决定未来贷款规模增速的主要因素。
贷款规模或将受到抑制
受存贷比的限制,银行的贷款规模明显减少。中国银行今年上半年新增贷款余额为5559.03亿元,而三季度新增贷款余额仅为318.04亿元。银行证券分析师叶云燕的报告认为:该公司存贷比已经达到76.7%,到2012年中期将有1.6万亿元贷款到期,与规模增长相比,结构调整可能是公司考虑的主要工作。
第一创业研究所也认为,因为存贷比的问题,银行下阶段的贷款投放可能会受到非常明显的抑制,从而不断降低市场预期,这很有可能让万众期待的调控放松成为“镜中花、水中月”。这类似于2005年上半年,当时的资本充足率监管曾导致银行缺少资本,无法放出足够多的贷款,最终对实体经济带来影响。
该研究所认为,若即将公布的10月份信贷数字再低于市场预期,则很有可能意味着存贷比在“扼杀银行的放贷能力”。